筑就新的长城--上海与兄弟省市互助抗非典纪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7日10:47 东方网-文汇报 | ||||
-文/本报记者郑蔚任荃张艳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突如其来,势如惊涛骇浪。 疫情当前,没有行政区划,也没有行业内外之分、地位高低之别,有的只是对祖国的忠诚和人民生命健康的关爱。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上海人民和全国人民一起 临危受命,义无反顾援“前线” “非典”在广东肆虐,在香港肆虐,在北京肆虐,牵动了无数上海人的心。 4月20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全国最新的“非典”疫情。当天,北京医疗单位向上海紧急求助:每天向首都提供10万只医用口罩。上海市委、市政府立即把组织协调防治“非典”医疗用品的任务,交给了主管工业的市经委。 北京人民的需求就是上海人民的需求!命令立即下达到纺织控股集团,纺织控股集团马上召开了紧急会议:海螺集团、三枪集团、针织21厂、五洲服装厂等四家有缝纫机的企业,立即调整生产结构,停下部分做衬衫和针织内衣的生产线,改做医用口罩。 海螺集团最好的企业之一——七宝衬衫厂本来正在加班加点做外贸产品。当天晚上5点,转产方案立即启动——从生产线上抽调100名心灵手巧的员工和100台电脑平缝机,组建成口罩生产车间。没有消毒室怎么办?当场把原来的车间办公室拆了,改造成紫外线消毒室。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三枪集团。医用口罩的棉纱规定是21支的纱做16层,但现在市场上没有21支的棉纱,他们就用40支的纱做20层,质量更高;口罩的纱带一时买不到,就用本来做三枪内衣领口滚边的带子替代。 然而,经过九十年代的产业结构大调整,上海早就不生产棉纱了。市经委当即决定:十七棉改产棉纱。十七棉现在使用的设备是“喷气纱”,织的是防紫外线、环保型的功能性纤维。为了大局,十七棉全厂总动员:厂里还有的377台织布机全部转产。转产首先要改造布机,布机原来的钢筘、纬密牙全部要换掉。十七棉要求定做钢筘、纬密牙的电话一打进配套厂,配套厂一听是为了支援北京,也连夜加班赶制。 截至5月15日,上海向北京等地运送的口罩就达255万只。 上海人民防治“非典”的战斗,也得到了全国各地的热情支援。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流传在黄浦江畔:西藏药业公司项目经理泽仁彭措不久前正好在上海出差,当他了解到上海抵御“非典”的严峻态势后,立即通过长途电话向西藏自治区卫生厅领导请示:以西藏药业的名义向上海捐赠。卫生厅领导在电话里回答:“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捐!”西藏历史上第一批援沪物资——价值10万元的藏药,就在非常时期送上了抗非第一线。中海集团等一大批中央驻沪单位,也慷慨解囊,仅中海集团一家就捐赠了800万元。 紧要关头,和衷共济夺胜利 这场防治“非典”的战争,不是一个人的战争,也不是一个城市的战争,而是全国人民的战争。 上海也是防治“非典”的前线,但在全国的大局面前,在北京、在兄弟省市的一份份急需援助的电报和传真面前,上海工人阶级发扬了建国以来就形成的服务全国的优良传统:我来做,我一定做出最好的先送过来! 当急需消毒液的一份份传真从北京、山东、浙江、福建、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飞到上海华谊集团董事长张培璋的案头时,华谊集团做出了让金鹿化工有限公司停止生产其它热销产品,全部转产过氧乙酸消毒液的决定。过去,金鹿一年生产的过氧乙酸不超过10吨;在短短的一周里,他们完成了设施改造,一天生产的过氧乙酸达到了60吨,一天相当于过去6年! 一只小小的体温表,只卖2.4元一支,却有60道工序,根本不能赚钱。当求购体温表的电话打来后,上海华辰医用仪表有限公司只有一个字:上!每天运往这些省份的体温表就有6万只。目前,上海支援外地的体温计累计已达90多万支、耳温计达2500支。 上海医药集团紧急行动起来,信谊药业、新先锋、雷允上、新亚药业等企业加班加点生产防治“非典”的急需药品,研发新药;上海医疗设备厂等员工日夜奋战生产呼吸机。迄今为止,上海向京、冀、鲁、晋、赣、湘、鄂、闽、粤、浙、内蒙等12个省市提供了总价值4200万元的防“非典”所需医药、医疗用品,包括人血白蛋白、利巴韦林等13种西药和板蓝根等7种中成药,以及呼吸机25台、X光机260台。 北京药皂告急。上海制皂集团马上打开了仓库的大门,在两天里运去了1万箱药皂。制皂集团董事长范宪告诉记者,原来上海药皂的年产量18万箱,如今月产量就达到30万箱。迄今为止,上海运往北京等地的药皂就达4.2万箱。 内蒙古急需的4700套隔离服告急。当市防范“非典”重要物资协调办公室找到东航、上航,这两家航空公司的老总都说:没问题,我们的飞机舱位随时为你们服务。很快,这批隔离服飞到了内蒙。 值得一提的是,第93届广交会期间正值“非典”流行,为了确保完成中央和市委、市政府交给的参展任务,有关集团抽调了精兵强将赴穗参展。他们冒着危险,不辱使命,不仅完成了参展任务,取得了理想的交易成果,而且做到了“健康参展、安全返沪”,无一人被感染,得到了兄弟省市的好评。 “五一节”以来,市防范“非典”重要物资协调办公室的灯就没有熄过。但是,当我们走进这个办公室,听到的却是对别人“功劳”的表扬。市经委副主任王坚说:“这次真正是跨行业、跨地区的全方位合作,要是没有药监、技监、税务、工商、各区县政府部门的合作,不可能这么快地完成这么多的任务。” 疫情如火,海内海外齐攻关 迄今为止,上海的“非典”病例仅为7例,这在令人庆幸之时,也给“非典”的科研狙击战带来了极大困难。没有活体样本和细胞模型,“非典”攻关几乎寸步难行。为此,年近70的上海“非典”防治工作专家咨询组顾问闻玉梅院士,不顾个人安危,两次深入广东、香港等疫区,商谈合作事宜。 与闻院士并肩作战的是一群年轻人。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袁正宏,带领着小组其他20多位专家,立刻冲锋上阵,成为上海抗击“非典”病原的先锋队。袁正宏告诉记者,目前上海已与香港、广州合作,引进相关病毒标本和实验设备。他们的目标是,在几个月内拿出比基因疫苗研制周期更短的灭活疫苗。 祖国有难,牵动了游子的心。在此生死关头,声声电话、封封邮件成了海内外学者联合攻关的“科研热线”。耶鲁大学终身教授许田博士从美国打来了越洋电话,作为复旦大学发育生物学基地主任和复旦大学兼职教授,“非典”疫情让他寝食难安,他说:“大敌当前,国内外科学家必须携起手来共闯难关!”许田向国家和上海市有关领导主动请战,终于,一场“跨国战役”打响了。在美国ROTHBERG儿童医学研究中心,1500台计算机正夜以继日地筛选着抗击“非典”的良药;在上海东北角,一批用于筛选抗病毒药物的动物模型也在加紧建立之中。 国家利益大于一切,社会责任重于一切,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当她成为上海这个城市的共识,这个城市就有了海洋一样的胸怀,有了钢铁一样的意志,就有了无往而不胜的力量!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