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疫苗”叫幽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9日09:56 东方网 | ||||
作者:牛二波 "非典"曾一度使我们闻"非"色变,不过随着最初恐慌的慢慢过去,天性乐观的中国人渐渐"闷"出了不少关于"非典"的幽默和笑话,自娱且娱人,在"非典"时期中苦中作乐。这些幽默笑话大致有 短信 近来问候类的手机短信中,有关"非典"的占了绝大多数,尤其是"无事骚扰"型的短信,几乎都是些"非典"小幽默,比如: 告诉你两个预防"非典"的秘方:1,洗凉水澡,早晚饭后各一次,不擦干,电扇猛吹。之后平卧凉席上,不盖被,开窗睡觉,一个疗程三天,两个疗程之后去医院呼吸科,将诊断为典型肺炎,就得不了“非典”了。2,口罩里夹床棉被,拿东西全凭两腿,睡觉与老婆背靠背。 读来让人莞而。 “非典”的最早历史记载:据考证,中国最早记载"非典"的文献是《三国志》:曹操遭东吴偷袭,幸有典韦舍命护卫,操脱险后哭道:非典,吾命休矣! 所谓读书而能"别有会心"者,莫过于此了吧。 此外像情人之间关怀牵挂的短信,既有温情脉脉者如:月色浓浓如酒,春色轻轻吹柳,桃花开了许久,不知见到没有,病毒世间少有,切忌四处乱走,没事消毒洗手。"诗情爱意"--发信人真可谓一往情深!也有通牒勒令式的:哥哥你上班,口罩要捂严。上楼爬楼梯,午饭速食面。两眼别乱看,眼神也传染。别拉小姐手,我知道了可没完!在此"严厉关怀"下,"哥哥"纵不得"非典","气管炎"却是难免的吧。 还有看似发噱其实是高度写实的短信如:“非典”的若干种“死法”:闷死;喝中药毒死;同事染病被吓死;从疫区出差回来亲朋躲避郁闷而死;散布流言被骂死;公共场合打喷嚏被扁死。这些“死法”在疫情公布初期的确是不难见到的。 也有纯粹搞笑捉弄人的:据查,非典型肺炎主要传播途径是流通的货币,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您整理好全部现金用塑料袋密封,我将上门回收,并收取少量费用。 最绝的短信是:朋友,想度假吗?请速拨打120免费电话,赢得医院7日包食宿超值游!现在拨打还赠口罩、时尚消毒套服、救护车接送等,前十名更可享受免费隔离待遇!真有些黑色幽默的味儿了。 民谣 民谣的来源大多可能来自北京(未考)--北京人的“胡侃乱编”大概在国内算是一绝了。而北京人长处首善之区,其歌谣也就往往有着那么股超越个人体验、甚至超出“非典”本身的所谓“大气”。 这是一位北京网友电邮给某媒体的一首《腐败治了歌》:大吃大喝治不了,非典治了;公费旅游治不了,非典治了;文山会海治不了,非典治了;欺上瞒下治不了,非典治了;公款嫖娼治不了,非典治了;形象地显示出在“非典”浪潮下,中国的一些腐败官僚们的行为风气在多个方面的“非常”转变。 还有对社会的诸多阶层在“非典”时期的“众生相”的描画,如下面的两首《了了歌》: 一 个人隐私被尊重了——大家没事不来往了;道德水平“提升”了——嫖客不浪了小姐不逛了主动让座的人多了——上车咳一声周围立马没人了;男人厨艺提高了——闲着没事常下厨房了;野生动物得到保护了——没人敢拿它们去宴请了;读书风气回来了——麻将赌博没人敢参加了;社会治安改善了——呆在家里的人多了;计划生育吃紧了——床上活动增加了。 二 广东流行非典了,北京也被感染了。政府不再隐瞒了,媒体也敢呐喊了。患者已经不少了,医院也都住满了。医护人员辛苦了,前线冲锋冒险了。群众有些没胆了,戴著口罩捂脸了。三副中药熬好了,身体必须锻炼了。国际组织监管了,控制日子不远了。 大体看来,同为幽默,短信因其篇幅短,故多为单纯的“抒情小品”,而民谣则在铺比中包涵了更多一些的社会情绪。抒情咏志,作为“抗非”的“心理疫苗”--也算是各有其妙吧。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