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举行防治“非典”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21日18:41 东方网 | ||||
东方网5月21日消息:今天下午,上海市政府举行防治“非典”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近期防治“非典”工作并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焦扬:各位记者,下午好: 新闻发布会的第一项议程,我们按惯例通报一下最近一周来上海防治“非典”工作的 从总体情况看,上海的“非典”发病情况仍然保持平稳状态。一周来,上海没有增加新的临床诊断病人,原有临床诊断病人中又有1例因病情危重、出现并发症而死亡。而令人关注的是,5月16日上海首次有2名临床诊断病人(其中包括1名外籍人士)基本康复出院。疑似病人总数多日变动不大,但到昨天(20日)中午为止,因排除数量较多又没有新增疑似病例,总数已降至3例。 上海的“非典”防范工作按照市政府两个通告的要求,继续保持较强的力度。同时,我们也根据全国“非典”疫情的变化和通告具体实施的情况,对通告部分条款执行中遇到的疑问,作出了具体解释。 比如,在第二个通告中提出,对从境内外发生“非典”病例地区返沪人员实行医学观察、来沪人员实行健康检测。许多市民和在沪的中外人士都问,所谓“境内外发生非典病例地区”究竟如何界定。境外按WHO公布的“非典”疫情达到等级地区掌握,约有4个地区。根据卫生部公告,目前境内发生“非典”地区除上海外,约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 卫生部的公告是以省为单位的,而每个省发生的病例数差别很大,多数省份局限在少数市、地区。举例来说,江苏、浙江两省都发现了“非典”临床诊断病例,但两省与上海毗邻的苏州、嘉兴地区尚未发现病例。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对实行医学观察的人员掌握是:1、从发生“非典”病例的重点省份返沪的人员,2、从非重点省份已发生“非典”病例城市返沪的人员。重点省份(省、市、自治区)根据卫生部公告确定。对从非重点省份无病例发生城市返沪的人员,则实行健康检测。 由于卫生部公告的重点省份是动态概念,市防非指挥部从5月15日起,每两天为上海各区县防非指挥部和相关部门提供一次需要实行医学观察的重点地区名单。 一周来值得关注的事件还有,上海支援兄弟省市抗击“非典”的力度继续加大,两批大宗物资先后运往华北地区的内蒙古、河北两省区。5月16日,经过一周时间筹集的1000万元物资分装3列火车从上海杨浦站运往内蒙。同时,上海还提供资金500万元。我们还在24小时内,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迅速调集并启运了总价值1500万元的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疗设备以及其它物资,支援河北省抗击“非典”的斗争。5月18日晚上8时许,指挥部接到支援河北的指令,迅速部署有关部门按支援清单调配物资,有关人员忙碌了一个通宵,到19日中午,首批物资就随客车启运河北石家庄。这样的高效率,可以说是“非典”时期的一次“非常”行动。同时,上海还选派了一个公共卫生专家组赴河北。上海市领导亲自关心上述支援行动,陈良宇书记、韩正市长都作了批示。 再向大家通报一下一些具体的工作情况: 在交通口岸防范方面,上周我们向大家介绍的“上海市入境人员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开始发挥积极作用,在市防非指挥部和19个区县都可以通过该系统查到从部分重点地区来沪人员的信息资料。此外,到昨天(20日)为止,上海公路、铁路、民航客运部门已根据交通部、铁道部和民航总局的要求,采用了全国统一格式的《健康申报卡》。 在物资生产和供应方面,上周(5月12日至18日),上海共调控企业生产了口罩1068万只、药皂4.7万箱、普通体温计55万支,隔离衣(手术衣)5.3万件。目前,上海口罩、药皂的生产处于平稳状态,市场供应充足;过氧乙酸消毒液生产总量减少,目前全市各网点都有现货供应;而隔离衣的日产量上升到1.1万件,已能满足本市各大医院的需求。此外,至5月19日,上海已向北京、山西、内蒙古、河北、广东等20省市及香港地区提供了总价值超过7000万元的防治“非典”物资,包括药品和医疗器械、防护用品。 在市场监管方面,上海工商、物价、药监、质监和卫生监督部门继续加强监管力度。这些部门与公安部门联手,在上周采取“清沙风暴”行动,出动检查人员4500多次,对重点行业、领域(主要是药品生产经营、医疗机构、大卖场等)进行了重点检查,查处无证生产、销售医疗器械,销售“三无”口罩,虚假产品宣传等问题。 在农村防范方面,上海防非指挥部已正式成立了农村组,以进一步加强郊区防治“非典”工作。 教育部门5月17日、18日顺利完成了2003年“三校生”(中专、职校、技校生)报考高职文化考试的组织工作。这是“非典”防治期间全国首次举行的大型考试活动。教育部门在各区县政府和市卫生、公安等部门协助下,严格按照“分散、消毒、检查、通风、隔离、医务、宣传、服务”16字方针,对考试相关工作作了精心安排。在2天内,共有近24000名考生在全市1018个考场参加了考试,考生缺考情况与往年持平。 以上,我向各位记者简要介绍了一周来上海“非典”防治工作的基本情况。关于今后一段时间上海“非典”防治工作将如何进行,大家都很关心。许多人在问,什么时候上海的社会生活能摆脱“非典”的影响?这也是市政府正在考虑并指示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的问题。 根据市领导提出的要求,上海充分认识防非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将坚持防范“非典”不放松,继续保持工作力度,做好群防群控;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善始善终地打好“非典”防治这一仗。同时,建设持续有效的防病机制、应急机制,推进监测系统信息化、监测队伍专业化等,提高工作水平。 我们制订了各种预案,根据“非典”疫情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把“非典”的影响减到最低,逐步使上海的社会生活完全恢复常态。韩正市长昨天在与外国领馆官员座谈时就提到,目前许多防范措施是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手段,会对经济和社会正常运转造成一定影响,一旦情况趋于平稳,我们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度调整一些措施,为在沪国内外人士的公务活动、经济交往等提供便利。 我们将通过制定法规、深入宣传等方式,把上海在防治“非典”中形成的一些有效做法和良好风气巩固下来,使之常态化,使紧急应对性的措施转向长效性的机制。 在集中精力抓好“非典”防治的同时,我们还将聚精会神抓好经济建设,保持社会的正常和有序运转。这方面的措施今后还会陆续出台,我们会继续及时向大家通报。 上海市科委主任李逸平:今天借着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一下科研系统在防治非典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下面,我将和各位通报四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在有关部门、机构的全力配合下,我们成立了科研资源协调管理、科研项目管理、公共卫生预防体系建设3个工作小组,为上海防非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其中科研资源协调管理小组在全国防非指挥部科研组的授权下,组织专家对上海3个P3实验室进行验收,5月14日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复,至此上海有3个P3实验室可以从事SARS病毒的研究。科研项目管理小组4月下旬就紧急启动了21个科研攻关项目,投入经费1165万元。公共卫生预防体系建设小组正在进行上海公共卫生预防体系方案的设计,包括应急指挥系统和传染病公共研究技术平台的建设方案,设计城市卫生不同应急状态与科研机构、设施和人员的共享机制。通过统一领导,有效整合了上海的科技资源,在纵向方面建立了与国家科技部、卫生部,以及兄弟省市的良好关系,在横向上协调了中科院系统、高校系统、军队系统、企业之间的关系,为上海的非典防治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第二、上海还形成了高等院校、各系统科研机构和有关企业联合攻关的局面,上海的高等院中科院系统的研究机构、军队系统的科研机构、地方研究院所和有关企业在这次非典疫情中,均组织各自的优势科研力量,围绕总体目标,有序开展防治“非典”的科研工作。如新华医院和中科院技术物理所联合研制了专家远程医疗系统,复旦大学和卫生上海生物制品所联合进行灭活疫苗的研究,上海交大、同济大学联合进行空调的研究等。上海的企业和研究机构之内,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一批诊断、防治药物的研究开发创造了条件。 第三、目前,已有一批科研项目取得进展。科委资助的21项科研项目,到目前为止,有14项取得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的成果。由上海实业科华公司以及复星实业公司承担的快速诊断试剂盒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上海复星实业公司承担的UT-PCR SARS病毒核酸荧光定量试剂盒项目已完成研究工作。试剂盒已经供给北京、上海等地相关医院试用,以进一步积累实验数据,其审批材料也已准备就绪,分别已送或将送国家药监局审批。上海实业科华研究的试剂盒产品已通过北京生物制品检定所检测,目前已开始临床试用。 预防“非典”的药物研究进展顺利,防治药物的筛选工作进展良好。上海雷允上制药公司研制生产的“扶正祛邪颗粒”,已完成临床观察用样品1200人份的制备,完成急性毒性试验,并制定了相应的临床试验方案;上海杏灵科技公司研制生产的“荆银颗粒”,已用于高热病人的临床试验;上海华新公司和万兴公司研制生产的α-2b干扰素喷雾剂也已进入高危人群试用;由上海复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研制的猪肺活性物质提取物和肺泰胶囊两个药物,已进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绿色通道审批,将用于呼吸窘迫症的治疗;中医参与“非典”治疗的研究工作已经启动,目前中医专家已进入非典病房,进行病例资料收集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防治非典药物的筛选工作进展良好。由中科院药物所、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已建立了药物筛选的细胞模型和分子模型,构建了SARS病毒重要蛋白-N蛋白、M蛋白和E蛋白,目前有关工作正在申请专利。对300多个候选化合物进一步进行分子水平的筛选,发现了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活性化合物。在相关研究方面,比如说由新华医院主持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研究工作基本结束,已在市传染病医院试运行;由东华大学主持的新型防护服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进展;红外测温仪研究项目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有关科学使用空调的工作也已完成相关条例的起草工作,已公告有关单位和市民。 第四、要通报一下上海市下一步科研攻关的主要方向。将启动第二批“非典”防治科研项目,重点支持4个方向的研究:1、SARS病毒与机体相互关系的基础与应用研究;2、“非典”临床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中西医)研究;3、药物(中西药及生物制剂)的研究开发,包括抗SARS病毒和针对“非典”症状治疗的药物;4、防治“非典”的预防用品、消毒剂和医用器械的开发研究。我最后要说一句,除了积极推进各项科研工作,同时作为市科委来说,一手抓防治非典的工作,另一手要推进正常工作,经济发展全面推进。 一、经济观察报:上海科委研制疫苗有几个小组,多少人员,准备花多少时间?昨天我问了一个二军大的研究人员,他说在研制候选疫苗,七月底可以出来,候选疫苗的概念如何理解? 李逸平:第一批项目中有一部分资金用于疫苗的研究,约二百万。我们在考虑布局时属于紧急启动。之所以在这么快时间取得突破,取决于他们进行了技术集成,有些单位本来就是有基础的。疫苗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取得成功。疫苗分为灭活疫苗、减毒疫苗、基因工程疫苗、DNA疫苗,不同类型的疫苗有不同的特征,从研制到应用,时间也不一样。有的可能比较快,有的可能比较慢,这需要根据病毒的特征。 二、上海家庭报:上海的发病人数不是很高,最近几天发病数有所降低,是不是意味着非典的疫情得到控制?目前的数字有所下降,上海的发病人数会不会再上升,也就是意味着有一天会再爆发? 彭靖:这两天确实没有新增的临床诊断病人,疑似病人经过排除也在逐步减少。我们把疫情分了等级,现在属于一个平稳的下降期,全国都有下降的趋势,这是一个平稳的下降期。上海是否稳定在这个状态,现在还不能下结论。因为其他地区有发生疫情,会有传染。所谓传染,一是输入性的病例,二是家庭接触的感染,三是医务人员的感染,四是社区感染。如果是输入性的病例加上社区感染,属于传染源没有控制好,说明疫情还在流行之中,还要控制。我们的防病工作应该有充分的估计,最近我们对疫情作了细分,原来分ABCD四级,现在上海把D疫情也做了一个预测,是D1,D2,D3,即上海发病人为500人、1000人、或大于1500人时,上海会是一个什么情况。反过来说,疫情在下降的时候我们也做分析,一是周边地区,二是感染的状态。要问现在还有没有完全得到控制,还为时过早,我们应该更科学更理智地做好防病工作。如何走入常态,也是我们在最近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三、香港经济导报:目前上海防非成绩显著,但香港和境外经贸代表团来沪还是比较少,是上海市政府不鼓励他们来还是有其它原因? 焦扬:上海是一个开放的城市,这些年改革开放给上海带来很大的发展。上海市政府从未限制过来上海开展活动。由于SARS,有些国家政府可能对自己国家的公民组团到中国大陆某些省份有限制,有些国家并不是分中国哪些是重点,哪些是相对平缓疫情地区,对公民有警告,有一个限制性的要求。从上海来说还是非常欢迎经贸组织来上海的。按照WHO的要求对来沪人员进行十四天的健康检测,是对来客的负责也是对上海城市的负责。这些措施也是有效的。大家都有亲身感受,在大家的努力下,这个城市还是属于平稳的,属于安全的。我想到上海来进行商务活动不会有任何的限制。 四:东方早报:从目前的情况看,上海所有的措施都是非常有效的,政府从哪些方面体现高效率,或是怎样做到高效率? 焦扬: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希望记者在采访以后自己总结和分析一下。从我这里来讲,怎样体现高效率?我们立足于一个早字,着眼一个严字。早字是防范于未然,市政府有关领导和上海的卫生部门都做了防范的预案,当疫情有进一步扩大趋势的时候,上海及时启动不同阶段的应对举措,应对的不光是卫生部门,还有学校、餐饮、旅游等。市政府也发布了十项措施和两个通告,并实行属地化管理,各个层面各级各类的机构都积极参与防范;说到严字,有人反映是不是上海太严了,过度了,我想说就是因为严,所以在上海没有出现继发性的病例,也没有出现医务人员感染。上海有效地把病源进口出口都阻断了,虽然这可能给在上海生活工作的人士带来不便,但是这样就阻断了病源,体现了政府的高效率。 五、东森电视台:台湾目前已经成为SARS成长最快的地区,尤其是医务人员感染比较严重,请分析一下台湾造成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改进的方法? 彭靖:台湾的疫情我们非常关注。开始时台湾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这次主要还是因为医源性感染造成的扩散。大家对SARS这个病不是很认识的时候,各地方的措施是不同的。但有一个教训,就是关于医源性感染和对医务人员的保护。对医务人员的保护不光是对他本人的保护,因为医务人员可能成为传染源。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发热门诊,消毒隔离,集中收治的方法。最近我看到台湾也采取集中收治、隔离的措施,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新的传染病的认识是一个过程,我们可以互相多交流,可能我们很多方面也有不足。另外,这与我们原来的体系也有关系。上海在1998年时成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下来又进行社区的改革,所以这次我们成功了。从卫生系统来说,公共卫生的平台与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一个敏感的报告系统和科学的反映。台湾不是说有什么失误的地方,而是一个认识的问题。 六、香港大公报:我们在开展科研方面是否有计划,或者正在与香港等地合作? 李逸平:我们的防非工作是有规划、有计划一步步向前进的,这些依据来自各位专家。我们有一个专家组,是由一些资深的科学家组合在一起的。攻关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大家都在努力。我们不仅与香港、广东等地有联系,和国外的科学家都在联系,因为SARS是全世界人类关注的疾病。 另外再补充我前面讲的关于疫苗的问题。构建成疫苗是一个时期,真正用到人身上是另一个时期。我们要按陈良宇同志告诫我们的,在报道方面一定要实事求是。我们期待科学家在有朝一日解决SARS的问题。 七、国际金融报记者:在目前无有效疫苗的情况,对医院的病人采取何种治疗手段?是不是疫苗一天不出现,SARS的警报就不会解除? 彭靖:对传染病来说,有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现在对传染源的控制有“四早”的办法。为什么要做诊断试剂呢?因为现在传染源的发现完全靠症状诊断,而不是实验室的“精标准”。在传播途径上是近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播,在“淘大”事件后,大家怀疑是不是SARS还有其他的传播途径,但是现在没有证据。目前SARS的传播途径还是比较清楚的,在已知的传播途径上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你问题中提到的是第三个方面——易感人群。对传染病来说,用疫苗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但不是唯一的办法,所以我的想法是希望有疫苗,但是如果没有疫苗,我们也能战胜它。现在自然界不是什么病都有疫苗,我们可以用药物治疗,或者用消毒剂,或者保持健康的心态,提高自身免疫力。 李逸平:我补充一句,关于疫苗,包括我在内,全世界的人们都在期盼着科学家能够早日研制出SARS疫苗,但不是说我们期盼了就能出现。大家都知道艾滋病病毒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有效的疫苗出现,因此我不能肯定,SARS是不是能成功研制出疫苗。我非常赞同彭局长的回答,我们还有许多途径来控制疫情,关键是要搞清楚它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八、东方广播电台:能否介绍现在还在医院的三位病人的病情?韩市长在会见驻沪领事馆官员时说上海将要调整防非措施,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彭靖:这三个病人总的来说病情比较重,他们从五一前后到现在,还在肺介质病变。三个人中一对老夫妇中的女的病情更重,现在仍用呼吸机,专家定期组织会诊,密切观察病情,现在还不能断言。另两个病人从指标看有点好转的趋势,但在吸氧中。前面出院的二个病人也是经过了一个病危期。有时与病人的体质也是有关的,基础条件与抢救都很重要。我们现在请了广东的专家,还与北京的专家联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都在用,我希望他们能像前两例一样抢救成功。SARS是一种很严重的病,因为一它是传染病,第二我们对它不是很认识,第三它有较高的病死率。现在有这么多的医务人员在全力抢救,我们一起祝愿他们能抢救成功。 焦扬:市政府现在正根据全国和上海的疫情发展动态,对上海防非措施进行适度的调整,估计不久就会公布。新的措施出来我们会及时向新闻界通报的。(黄海玲、靳慧整理)
订两性学堂,打开性爱心门,赢取彩信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