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移民“命运的迁徙”--一个作家眼中的三峡移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1日12:51 新华网 | ||
新华网三峡6月1日电“伴随他们迁徙的除了行李,还有命运”。这是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黄济人,在他6月1日新推出的三峡移民长篇报告文学《命运的迁徙》中的题记。
“为了移民的亲情、乡情、爱国情” “三峡移民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离开了祖辈生活的地方。作为一个作家,不把他们的亲情、友情、乡情和爱国之情记录下来就是我的失职。” 黄济人是国民党将领之子,因此他一直被称为“统战作家”。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以《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一书名躁一时。他是七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1992年他当全国人民代表时,直接参与了三峡工程议案的审议和表决。他说:“没有什么题材比三峡移民更能让自己感动了。”为了真实记录外迁移民,黄济人寻着他们的足迹,踏遍外迁移民的11个省市,采访了上千多户移民家庭,其间辛苦自不必说。 目前,已有14万三峡移民外迁到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11个省市,今后两年,还将有2.5万移民外迁到这些地区。 “移民移掉的是落后” “移民故土难离的心情应得到尊重。对外迁移民来讲,对他们最大的冲击是生活观念的转变”。 让黄济人感受最深的是移民们命运的改变。"移民们走出了愚昧、贫困,走出了自己狭小的天地,逐渐融入当地社会"。他亲眼目睹了移民们的新生活。 黄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陈虎是移到山东维坊的移民,在三峡老家生活贫困,住房条件差,30多岁还没娶上媳妇,到山东时两手空空。而他一到接收地,政府就为每个移民安排了宽敞的住房,配备了家具、彩电等。当地民政部门还给他当红娘,不到半年,陈虎娶上了媳妇。乐得整天合不拢嘴的陈虎见人就说:“真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没有政府对移民的好政策,就没有我的今天”。 中国政府在制定移民政策上尽可能照顾移民,不仅将全国经济条件比较富裕的11个省市定为接收移民的地方,还安排了专门移民专款。接收政府拨出了专门的土地,建起楼房,并对移民实行包括医疗保险、子女上学在内的优惠政策。与搬迁前相比,移民们的生活水平都得到提高。“移民新一代的命运改变更是显而易见的”黄说。 “永远不变的是爹娘” 黄济人采访的第一个移民是易美贵,他的老家在奉节永乐镇三义村,迁到湖北荆江后,一家六口分到了十亩田,比老家多得多,有了三室一厅的房子,他还开了个副食店,办了一个小酒厂,酒糟喂了十多头猪,收割时,移民们扶老携幼挤在田坝上看他们从未见过的收割机,老易也放下了自己用了多年的镰刀。但他还是睡不着觉,他说得了思乡病,因为他“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树有根,根在泥巴里头,人有根,根在心窝里面。”黄济人听到易说的这句话,也潸然泪下。 从重庆忠县到荆州的移民阎文君说,“思乡也是一种享受,没有平时的想念,就没有回家的欢乐。”黄济人说,在采访中每个移民都会说的一句话是“想老家”。黄说这种情感会伴随移民的一生。他说,这些安土重迁的移民,无论以后的生活变得多好,不变的永远是爹娘,是对三峡永远的情结。 “天涯海角一家亲” 黄济人书中记录了这样两幅对联。一幅是外迁湖北的移民王洪宪所写:“为国家舍小家凤凰栖处安新家,从渝州到荆州移民风格扬九州”。这幅对联获得荆州2002年马年春联大赛最佳情感奖。另一幅挂在山东青岛移民接待站前:“长江水黄海水江海交融成一曲奉献歌,青岛人三峡人人心相印结万世兄弟情”。 黄济人说,接收移民的11个省市的政府在进行开发式移民过程中,充分让移民体验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优越性。 他看到上海为7000多三峡移民修建的一楼一底的漂亮砖房,他看到不少地方把好的土地让移民挑选,他看到每个移民干部对待移民像亲人般的关心,他看得最多的还是采访中移民们绽开的笑脸。黄济人说,“这些都为改变移民的贫困命运提供了前提条件”。 黄济人说:“三峡移民彰显着中华民族的魂”。
订两性学堂,打开性爱心门,赢取彩信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