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SARS的非典型生活--记抗非办公室中的团干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3日09:22 东方网-上海青年报 | |||
本报专稿/记者宋鑫斌 1000多万的常住人口加上数百万的流动人口,至今为止只有8名“非典”确诊患者。从数字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上海抗击“非典”工作的成效所在。 在这座特大型城市中,把“非典”这一病魔牢牢控制,所依靠的并非是偶然和幸运, 工作——数小时电话,只为排除一个危险的可能 来自长宁区团委的小樊已在区防非办工作了一个多月,但对他来说,刚调入这里时却有点感觉突然。 那是4月24日的早晨,上班时一进办公室,小樊就接到了参加长宁区防非办工作的通知。当天他就被分到了区防非指挥部办公室,开始了夜以继日的防非战斗。这里的主要工作是电话答疑、信息编辑等,忙碌时,5部电话的咨询来电几乎全天不停。 因为平时都是接电话,所以一次往外打出电话的经历让小樊感到有点“刻骨铭心”。前不久的一天晚上9:30,小樊接到一个市民电话:从某媒体看到,几位确诊患者在住院前到过区内某商城,如今该商城的两员工已经有发烧迹象。小樊平时是处理信息工作的,这条信息却是他闻所未闻。 忽略它吗?不,任何对市民潜藏着威胁的可能都不许存在。接惯了电话的小樊开始向消息中提到的各单位打电话确认。所属街道、值班室、相关医院、相关商场……为了说明这个午夜电话不是什么恶意骚扰,小樊还要反复解释一番后,才能让对方接受。几十个电话打了下来,终于证明这消息是个误会,此时,已经是近午夜一点。3个半小时的电话,排除了一个危险的可能。 如今,各地疫情已基本平缓,小樊却告诉记者:“情势趋缓了,但还是不能放松。”也许,“疫情得到控制”的喜讯才是他们期盼的目标。 生活——献血,只是微不足道的奉献 当5月19日,黄琴带着略显苍白的脸色,出现在南汇区防非办的办公室时,同事都惊讶地望着她,因为她刚参加完“上海市百名团干部无偿献血活动”,当时应该是休息的假期。 黄琴来自南汇区团委。尽管先生是个刑警,又在这个非常时期,工作时间完全不固定,孩子也年幼,她还是决定参加防非办的工作,并于5月13日报了到。 在防非办综合组,黄琴主要负责文书档案整理、文件起草、会务安排等项目。由于先前已报名参加献血活动,她在5月14日请假去献了血。由于南汇区防非办的人手本来就比较少,她担心自己休息时间过长会影响工作,所以,献完血回家的当晚,黄琴就为自己注射了营养液,帮助自己的体质尽快恢复,并于周一准时上了班。 当大家劝她再休息数日时,黄琴却说:“不用了,我只是献了点血,出了点力。比起那些用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与病魔战斗在第一线的医生护士,这些简直是微不足道的。” 两天后,本来还该在家休息的她,已经出现在“南汇区抗非爱心捐助行动”和“南汇区防治非典联席会议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的现场。 奋斗在抗非前线的团干部们还有很多,各区县都抽调了1-2名团干部充实第一线的力量。他们与来自各条战线的新战友一起,置身于紧张忙碌、不分昼夜的非典型生活之中。 正如他们所说: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为了一个喜讯的出现,那就是抗非战役的彻底胜利。等到那一刻,所有的疲惫和汗水,都将化成暖暖的欣慰,崭新的生活也将开始。
订阅非常笑话 掌握成人世界的快乐宝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