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蓄水到135米后泥沙研究进入新阶段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25日10:55 中国三峡工程报 | ||
三峡水库已蓄水到135米,永久船闸已试通航,电厂将发电。这是三峡工程建设 的里程碑,是十年艰苦奋斗的伟大成果。至此,主要技术难关已经通过。继续努力, 工程全部完建已指日可待。这是极为值得庆贺的。 随着水库蓄水到135米,泥沙研究也进入新阶段。我们的泥沙研究是遵循原型观 测、室内试验和数字模拟三结合的途径进行的。三峡工程蓄水到135米后,便可以 开展三峡工程 长江流域的气象、地质条件决定了长江必然径流丰沛而产沙量相对较少。因此,长 江在寸滩和宜昌的含沙量平均在1.4公斤每立方米以下,仅约为黄河相应值的1/ 24。应该说“长江变黄河”是没有可能的。正是因为长江径流丰沛而产沙量相对较 少,对三峡水库有较大的调度余地(国外常将调度称为管理)。我们采用的基本调度 方式是当年“长办”建议采用的三门峡模式,即“蓄清排浑”的调度方式。根据这个调度 方式,每年汛初5至6月,将水库水位降到145米迎洪,这便是汛限水位;汛后9 至10月蓄水到正常水位175米,发电通航,水位总体逐渐下降;次年汛前最低水 位控制在155米,称为枯限水位。这三个水位是“蓄清排浑”调度的基本水位。由于 汛期的6至9月进入水库的泥沙和径流分别占全年的88%和63%,汛期降低水 位、加大流量排沙,在原理上无疑是正确的。数字模拟计算也表明这个基本调度方案 应用于水量丰沛的长江是好的,可以使水库长期有效运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库的效 益,在这个基本调度方案的基础上,我们还研究了补充调度方案。遇大洪水、万吨船 队不能通航时,将水库水位从汛限水位短期进一步调低,约10天内即回归到汛限水 位。这相当于一次调洪运作。根据数字模拟的初步计算,这种水位的短期运作,可望进一步减少水库各部分的淤积,改善水库各部分的通航条件,有利 于提前满蓄发电,也有利于后期减少坝区的碍航淤积。这个补充调度方案,正在进一 步研究、验证中。 在长江干流上游的金沙江,正在积极筹建多座大型水电站。这些大电站的水库蓄水 后,在一定时期内,都会减少三峡水库的淤积。这是值得欢迎的。但本人希望规定所 有上游大水库都采用“蓄清排浑”的方式运用,以免影响三峡水库发挥效益。黄河上游 某些电站运用时汛期蓄水过多,导致下游洪、枯径流年内分布的变化,给河道带来极 为不利的影响。在长江上游电站的开发运用中,应注意避免这一现象。 (本文作者 系中科院院士、著名泥沙问题专家)林秉南
两性学堂--掀起夏日阳光中的爱欲狂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