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 用寂寞换技术创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17日14:02 中青网 | ||
用寂寞换技术创新 ——记“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王智 (《中国青年报》记者 罗旭辉) 甘肃省金川集团公司是国内有色金属行业最大的企业。王智是其核心生产单位———第一冶炼厂闪速炉车间主任。 34岁的王智被委以如此重任,在于他屡屡在技术革新方面做出杰出贡献。 发明于芬兰的闪速炉意为具有闪电般熔炼速度的冶金炉,代表着世界最先进的火法冶炼技术。1993年,金川公司闪速炉刚投产,工艺过程控制处于探索阶段,炉矿不稳定,事故频繁,严重制约正常生产。 大学毕业仅两年的王智走遍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生产环节,详细了解相关技术参数,调查工艺状况,通过大量理论测算,提出对风、氧、油调节方式进行改造和大幅降低电耗、氧耗、油耗的方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闪速炉投产时,炉渣含镍量高达0.5%,即每投入一万吨精矿就永久损失50吨镍。王智用两年时间探索出最佳闪速炉渣型,使含镍量降至0.19%。以公司目前年生产精矿48万吨、镍价每吨6万元计,这项技术革新使公司每年多回收镍1488吨,年创经济效益8928万元。 1998年,国际镍价下滑,金川公司生产经营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发挥闪速炉能耗低、效益高的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成为公司上下关注的课题。 王智带领同事把注意力投向制约闪速炉生产效能提高的精矿喷嘴上。他一边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一边进行缜密的现场测算,在仔细研究世界现有闪速炉不同喷嘴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新设计。此举将闪速炉生产能力提高30%,年创直接经济效益1400多万元。 王智的得益之笔还包括对贫化炉进行综合技术改造。1995年,闪速炉贫化区炉顶的寿命与整台炉子的寿命不匹配,造成炉顶寿命短。王智查阅大量资料,经过深入思考,对原设计进行大胆革新,使闪速炉贫化区炉顶寿命得到大幅度提高。 从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系毕业10年间,王智除对业务进行孜孜不倦的实践探索外,还做了大量理论思考。他先后在《矿冶》、《科学中国人》、《有色金属》等国家级杂志上发表《我国镍钴工业的发展与展望》、《中央混合型反调节式精矿喷嘴的研究》等多篇论文。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 王智说:“闪速炉技术创新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但这还不是最大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要耐得住寂寞,因为用于研究参考的闪速炉的温度、火焰变化情况等与技术创新有关的现象是稍纵即逝的,你哪怕是回头跟工友说句话,时机就错过了,而且不知道又要等待多长时间才能遇到。” 为了一项创新成果,王智常常连续几十个小时一动不动地坐在闪速炉前。“这时候,我心中总是涌出难以言状的快感,我知道,成功就在眼前。” 企业需要技术创新尖兵,更需要百花齐放。2001年,王智走上领导岗位,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建章立制以营造人人争相进行技术创新的氛围。 他的主要做法是——— 开办职工夜校,加大对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培训和考核力度。 全面推行公开竞争上岗,实行以岗定责、定薪的分配政策,并加大技术水平等要素在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体现科技、管理、创新创效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对科技创新突出者予以重奖,奖金10万元、6万元、2万元不等。 作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王智说:“我希望每一位技术人员不仅看到这一荣誉带来的光环,更看到换来光环的汗水;希望每一位技术人员不仅尊重、羡慕我的成绩,而且超越这些成绩。” (《中国青年报》2002年05月08日)
订阅新浪体育新闻,送你皇马球票让你亲历五大球星风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