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人员为“神舟”五号发射挑选“良辰吉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20日03:46 中国青年报 | ||
王艳梅 在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一群气象人员正为“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精心挑选着“良辰吉日”。 离“神舟”五号发射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在送“神舟”五号 在茫茫苍穹寻找短短几十分钟的良好发射机会 性命攸关的天气预报 气象和发射的联系实在太紧密了。气象工作者的每次预报,都是发射指挥员决策和下达命令的依据。没有准确的预报,就难有成功的发射。1987年6月9日,美国航天局在瓦罗普斯发射场实施航天发射前,一阵暴风雨突然降临,3枚火箭被雷电击中,雷电触发火箭自行点火启动,结果两枚火箭升空后在预定轨道上仅飞行了4公里,另一枚飞出100米左右坠入大西洋,发射彻底失败。 不就是天气预报嘛,有那么神秘吗?此言差矣。此天气预报可不是彼天气预报。普通的天气预报一般针对的是某一地区某一天的天气情况,预报范围较宽泛。而航天发射预报天气,必须限定在某一天的某一时段上,限定在火箭起飞后的一瞬间所经过的高空区域。 要在茫茫苍穹寻找短短几十分钟的良好发射机会,谈何容易。受设备条件限制,中心第一代气象工作者吃尽了苦头。报晴天时,老天偏偏下雨;报雨天时,老天又偏偏出太阳。有一次实施正式发射,大家做出了好天气的发射预报。谁知到了发射时刻,突然风雨交加,结果挨了总指挥一顿臭骂。 在骂声中成长起来的气象人员,憋着一股劲儿勤学苦练,终于成功地为33颗卫星和数百枚火箭发射提供了准确的气象保障。 当天19时至20时有小风,21时左右可能有大风。飞船转运须在20时前 掐着时间算天气 “神舟”号飞船发射,给气象预报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难度。特别是我国载人航天发射场采取“三垂一远”的测试发射模式,70米高的船箭组合体要在1.5公里长的轨道上转运,只要遭遇8米/秒以上的风就会有危险。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气象室普查和统计了30多年来的气候资料,总结预报经验,归纳气象“病历”。 给老天写好了“病历”,接下来就是抓住最好机会,对症下药了。而找“窗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所谓“窗口”,就是飞船发射或转运时的最好时机。这个时机对天气要求非常严格,有时候错过一分一秒的好天气机会,可能就会影响整个发射。 1999年10月7日,“神舟”一号飞船第二次合练结束后,飞船将从发射场转回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天气预报翌日有大风,这给决策人员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如果刮大风,既定的转运计划必须取消,这将会打乱后续工作。 转运窗口到底有无大风?气象人员根据附近地方气象站临时提供的风向、云图、气温、能见度等天气要素,认真分析当天云图走向,果断预报出临近6小时内的风速情况:当天19时至20时有小风,21时左右可能有大风。 正如所料,20时左右,载人航天发射场风平浪静,飞船就在该时段内安全转运。1个半小时后,当船箭组合体刚刚转运到厂房门前,狂风骤然刮来,风速达到每秒17米。真是惊险!倘若再晚一步,恐怕就会出现箭倾船倒的后果。 戈壁滩上,天气瞬息万变,像这样掐着时间算天气的情况,大家已经习惯了。 为了瞬间的发射,研究了30多年来每年12月的天气变化规律 和低温一较高低 除了算云、算风、算雷雨,气象人员还得准确预报发射时的气温,特别是恐怖的低温。 “神舟”四号飞船转运前,气象人员根据中心30多年12月份的天气变化规律,结合实际观测的各种气象数据,最终预报发射场将有一次强降雪和强降温天气,并向指挥部发布了天气警报。 由于预报及时准确,发射场各系统都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虽然发射场的降雪持续了40多个小时,但丝毫没有影响到船箭垂直转运的顺利进行。并且在当时日最低气温下降到零下28摄氏度,最高气温仅为零下21摄氏度(已突破历史极值),而气象发射条件的环境气温又不得低于零下20摄氏度的险峻情况下,气象人员凭着扎实充分的前期技术准备,准确地做出了连续5天的发射窗口的气温预报。 12月27日下午,发射场召开紧急会议,根据天气预报情况,决定推迟一天发射。发射场迅速成立“抗寒抢险小组”,动用110床军用棉被为火箭御寒,启动20多台大功率空调24小时不间断地给火箭和飞船送暖,使它们一直处于理想的温度之中。 大雪过后,由于冷空气的影响,连续几天发射窗口气温均低于零下20摄氏度。就在此时,气象人员断定12月30日凌晨,发射窗口的气温不会低于零下20摄氏度,可实施发射,为指挥部正确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也就在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惊天动地的轰鸣声中,扶摇直上九天。 虽然成功了33次,但对即将到来的第34次,气象室的每一个人都不敢有半点马虎。因为,这第34次事关中国人飞天梦想的能否实现。
订阅新浪体育新闻,送你皇马球票让你亲历五大球星风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