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15个收容遣送站8月1日“变身”为救助管理站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29日13:22 新华网 | ||||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新华网广西频道7月29日电(张婷)从8月1日起,广西15个收容遣送站全部摘牌,取而代之的是“救助管理站”。摘旧牌换新牌标志着充满人文关怀的“救助管理”将成为公民权利保障的新起点。要将新的救助模式不变味不走样地运作,确保好事办好,并非易事。日前,全区各地救助管理站的负责人齐聚南宁,共同探讨如何贯彻执行8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生 经费问题首当其冲 如何解决经费困难是各站集中反映的首要问题。广西各收容遣送站始建于五六十年代,基础设施简陋,年久失修,有的已成危房。收容遣送向救助管理转轨后,过去限制人身自由的设施要拆除,按照救助模式改造。不管是解决救助站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落实编制内的人员经费,救助对象的生活、住宿、交通等费用,集中到一点就是必须保障经费。 收容遣送站改设为救助机构后,没有任何的收费项目和创收来源,经费只有依靠财政拨款。在县级以上的城市设立救助机构,其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经费,机构编制和人员经费的解决都要依靠地方财政投入。虽然《救助管理办法》规定: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并应将救助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但是广西不少地方的政府财政非常困难,如何保障救助站经费到位?这给新制度执行可能异化走样埋下隐忧。 另外,一些人对救助站的误解也同样会给救助工作带来困难。《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后,凭祥站一下多了10多个被偷偷送上门的、来路不明的精神病人,让人哭笑不得。 处处体现人文关怀 新《办法》规定受助人在救助期间有获取基本生活条件、健康保障、免费获取救助和妥善安置的权利;有人身自由不受限制的权利;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和现有财产不受剥夺的权利。为保障这些权利,新《办法》对救助站和救助站工作人员的禁止性规定较多。 目前,全区各地救助站已开始按照有关规定,核查清理已收容还未离站的人员,对原设施进行必要的改造装修等。柳州、贵港两地救助站不但硬件改造工作基本完成,还增添了篮球场、彩电、阅览室、儿童学习室等设施,人情味十足。 尽管《救助管理办法》8月1日才正式施行,但改造一新的柳州站从6月下旬至今,已救助30多个生活无着人员。湖南省龙山县14岁男孩田黎明是受助者中的一员。当他私自乘车来到柳州,辗转去广东找打工的妈妈时,因钱用光了,陷入吃住无着的困境。饥困交迫的他来到柳州市救助站,热情的工作人员为他安排吃住,几经周折帮他联系到家人,使他平安回到家乡。(文章来源:广西政法报)(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订阅新浪体育新闻,送你皇马球票让你亲历五大球星风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