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建坝之争”的背后 骑虎难下70亿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09日03:10 燕赵都市报 | ||||
本报讯 据解放日报报道,刚走了一个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的联合调查组,又要来一个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专题调研组。 7日,记者从都江堰市文物局得知,刚刚结束的该市16家相关局办联席会议,集中讨论了国务院最新传来的调研提纲————“世界遗产保护的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改进的总体思路和措施建议”,与会者一致认为,“都江堰建坝之争”,要从体
名满天下的都江堰,最近因上游仅1.3公里处拟建拦江大坝,骤成海内焦点。现在,“建坝之争”正从表层走向深入。 “钓鱼”之僵 其实把话说白了,“建坝之争”表面上在争1.3公里处该不该建杨柳湖大坝,而问题的实质是————上游6公里处花70亿元已经在建的紫坪铺电站怎么办?要想70亿花得不冤,1.3公里处就得筑坝蓄水;当然也可以不筑,但70亿元怎么交代? 撇开70亿的冤与不冤,“建坝之争”还有个5000万元的难以割舍。没有1.3公里处筑坝蓄水应急,紫坪铺就得经常放弃蓄水发电,开闸放水以保下游的都江堰灌溉区用水。一年算下来,少发的电至少价值5000万元。当然,“发电”是全局利益(尽管也是部门利益),但同世界珍遗都江堰比,孰大? 其实早有专家算过,如果紫坪铺电站装机容量是24万千瓦,就能同时满足发电、灌溉的综合用水需求,那样根本无须再建杨柳湖大坝,也就没有今天的争论。可2000年紫坪铺审批立项时,为什么是重量级的70万千瓦装机容量、70亿元的巨额投入?难怪有人称紫坪铺是“钓鱼工程”————紫坪铺一旦动工,杨柳湖大坝在建当属必然。 要在1.3公里处建杨柳湖大坝,怎样都很难避免对都江堰的“视觉污染”,何况还可能造成直接的损害。舆论沸腾。 现在看来,“鱼”是恐怕钓不成了,倒是让“70亿”骑虎难下。 紧急改建? 一个大胆的设想————紫坪铺大坝才刚刚动工,发电厂房才刚刚浇灌,是否可以紧急改建,缩小装机规模,不要求紫坪铺发那么多电? 都江堰管理局的孙隆科副总工程师向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岷江源头到都江堰300多公里,虽然已经梯级建造了4处中大型水电站,但还有两到三处可以建坝发电。紫坪铺缩小装机规模,电确实就发的少,不过改建省下的几十亿元,正可以用到那些地方去建发电站,堤内损失堤外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研究员谭徐明同样告诉记者,只要降低紫坪铺发电等级,既可避免浪费巨额投资,又可避免破坏世界遗产,不失为两全其美。 那么,紧急改建在技术上有没有难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专家朱伯芳认为,以现在的工程进度,改建完全可能。“缩小装机容量,无非就是少订少装两台机组,把坝上多余的预留机坑回土填平。至于大坝要由高变低,技术上没有任何难题。要说工程有浪费,我看也就是坝基挖深了有点多余,但这与避免几十亿国有资产的低效使用、避免世界级千年遗珍的横遭破坏相比,实在微不足道。” 扑朔迷离 都江堰管理局如今的关注点,集中在一项实验上。记者听该局副总工程师孙隆科介绍,该项实验主要是测试大坝修建后的水流变化,会否对都江堰造成冲刷冲毁等实际损害,至于是否会造成“视觉污染”则不在实验范围之内。 一下子扑朔迷离了————已然沸沸扬扬的都江堰建坝之争,焦点究竟在“实际损害”还是“视觉污染”? 都江堰管理局肖帆副局长直言不讳亲口对记者说:“在我看来,建新坝未尝不是一道新景观,总不能说凡在都江堰看得到的新东西,都是‘视觉污染’,主观了点吧。”针锋相对,都江堰市文物局卞再彬副局长告诉记者:“天府美自古堰来。建坝对都江堰最大的危害,是飞流直下被横堵一条坝,好比盛宴桌上挂只死老鼠!”都江堰市世界遗产办王副主任也情不能自禁:“都江堰特色就在无坝引水,如今要在短短1公里外建大坝,活文物岂不成了死僵尸?” 记者就此求证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调查组成员刘江,他明确告诉————所谓“科学论证”,就包括“视觉污染”的模型实验和权威认定在内。“之所以扑朔迷离,说到底是体制不顺下的各执一词,国务院调研小组就是冲这个症结去的。”
笑话段子、整蛊短语精彩无限 难以形容的开心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