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8-4毒剂泄漏事件与我国公共卫生紧急建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13日13:33 沈阳今报 | ||||
今报特约评论员毕舸 经过多日的侦检、探察、消毒,齐齐哈尔“8·4”日军毒剂泄漏事件被污染状况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齐齐哈尔市已经解除了包括北疆花园工地、齐齐哈尔市第五中学等11个现场的隔离。 不过,报道又称:由于受伤住院人员的增多,医院的床位也开始吃紧。为此,医院已临时增加28张病床应急。目前该医院的治疗药物已所剩无几。为此,医院已经紧急呼吁外界援助。除了愤怒谴责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带给我国的创伤至今难以抚平,急切希望此事件能够获得最后的妥善解决外,我希望:我国公共卫生紧急应对建设也能够以“紧急”的姿态迅速建立起来! 从SARS到现在,从政府到民众都在不断反思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在此期间暴露出的一些问题,7月30日,新华社发表文章,指出非典过后,决策者和有关部门正在迅速行动,进行认真而有效的“补课”。各种措施绝不是非常时期的救急,而是着眼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长远之举。不过,相对于硬件的建设,有时候软件的建设更是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功的。比如,在关于“8·4”事件的相关报道中,有这么一段描述:“芥子弹被追回后,马上被有关部门送到齐齐哈尔冯屯化工厂,在进化工厂门时,冯屯化工厂的更夫很随意地看了一眼桶里是什么,结果也出现眼睛红肿的症状,现该人已经被送到解放军203医院救治。” 看了这段报道,人们也许会很自然地问:既然芥子弹已被追回,为什么不当场进行防护处理,造成更夫的被传染?这其中,是否反映了负责处理的人员考虑还不够全面,责任心还不够强? 看来,在应对某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我们所具有的应对、处理及防护意识还有诸多薄弱之处。这种薄弱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也体现在意识上;不仅体现在普通人身上,而且也反映在某些专业人员上,甚至反映在某些职能部门的管理层上。 从报道中我们得知,目前中国已有十多个省发现过日本遗弃的化学武器,约有2000名中国公民在和平年代里遭受其伤害,更可怕的是,目前仍有部分被日本军队秘密埋藏和丢弃的化学武器尚未被发现。 那么,对待这些可能随时发作的毒魔,我们是否也应该加强平日对公众的防护知识培训?我们是否应当专门培养一批训练有素、能够及时应对“毒气事件”的紧急应对人员?我们是否在某些容易出现化学武器遗弃物的地区(比如东三省)建立相关的专业医院?建设一定的特效药储备?以免出现此次事件中当地医院床位不够、人手不够、药品不够的尴尬? 泰戈尔说:“无知是最大的恐惧。”如果我们在每一次“天灾人祸”“突然”降临时只能无助地“听天由命”,或者将精力完全投入当时的抢救中,而事后则又一次淡忘相关体系的完善和建设,那么,我们还可能遭受这样的痛苦。我们还能这样不断重复这样的痛苦吗?
绝对大奖!订非常笑话短信,送数码摄像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