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压力下的大制造之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16日14:37 南风窗 | ||||
□赵 晓(北京) 就业与工业密切相关 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出路何在?靠农业显然是桃花源的梦想,是不实际的。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从来不是一个强国,中国是世界上农民最多的国家,其实却是最 中国就业的真正难点并不在于城市就业,而在于未来几年大约有1.5亿农民要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转移到其他产业,转移到城市就业。汹涌的从农村来的劳动力大军将在何处栖身? 很多人会想到第三产业安置就业。由于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在中国仍然远远偏低,所以,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来解决就业显然是抓住了一个关键。 不过,发展工业才是关键中的关键。近些年,笔者经常到全国各地跑,开会、调查、思考,感受颇深。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虽然谁都知道第三产业好,但是第三产业并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需要以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为基础的。如果工业发展不好,第三产业必定受拖累,无法独立支撑。最终,缺乏服务依托对象的第三产业将如泡沫一样破灭。就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如果工业发展不好,则第三产业根本发展不起来,就业问题就会成为政府最头疼的问题。 第三产业也需第二产业的支撑 传统的第三产业是人们熟知的饭店啊、旅游啊什么的,它们亦需要以工业化、城市化作支撑。我们知道,农民在农村生活,好多第三产业他是不需要的,比如说饭店、餐馆,洗衣、买卖菜什么的,这些都是他自己来做。但是,农民进城来搞工业就不同了,这些都变成了交易,都变成了第三产业,于是中国的第三产业陡然涨出一块来。为什么中国过去的第三产业比例低?我的一个解释就是,过去的工业化脱离了城市化,城市化水平低,大部分人都在农村,怎么会有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比例当然低。 但是,城市不是海市蜃楼,同样不是凭空而起的。总体而言,它也必须要以工业为基础。古代的城市也许是军事城堡,也许是政治中心,也许是交易的城市,但现代城市的功能与此大不相同,现在的城市首先来自于工业的驱动,主要是经济型城市,是所谓的现代工商城市。市者交易也。无市则无城,有市才有城,才有城市。英国是人类社会第一个城市化国家,就因为它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城市发展的前提就是工业化,工业化要求产业集聚、要求范围经济,于是就有了人群的聚集,就有了相应的物流,城市也就发展起来。 第三产业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围绕工业而服务的金融、保险、证券、现代物流的发展,亦须以工业为基础,否则就是泡沫经济,就是“产业空心化”,行之不远!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服务业产值能够占到GDP的76%,其所创造的就业机会能够占到全部就业人数80%,是因为它的经济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经济,它的服务业服务于全球的跨国公司尤其是美国的跨国公司,与此同时它的制造业仍然是全球最强的,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的比重中最高。中国目前的情形,与美国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要发展服务业,要推进城市化,并以此来解决就业的话,工业发展就成了前提和动力所在,工业基地的建设是不能不让各个地方都格外重视的。 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工业越发展的地方,当地的就业就解决得越好。综观中国地图,有一条著名的人口地理线,即从黑龙江的爱珲到云南的腾冲划上一条线,此线以东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3%,人口则占了90%以上,而此线以西57%的陆地面积上仅分布着10%不到的人口。改革开放以来总的趋势就是,此线的东南地区是中国工业增长最快的地区,也是中国就业增长最快的地区,同时也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人口、就业与工业增长可以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据有关专家计算,按常规的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划分,东部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养活了452人,比中部地区(每平方公里262人)高73%,比西部地区(每平方公里51人)高7.8倍。可见,发展的确是解决就业的硬道理。 工业将长期扮演主角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工业增长迅速,珠江三角洲成为新崛起的制造业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已融为“世界工厂”的一部分。2002年,广东省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4.8%,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1%,拉动GDP增长59个百分点。有关资料显示,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的就业人数往往超过了本地人。只有6万本地人口的东莞长安镇,由于外来人口的日益增加,已成为拥有60万人口的现代化新城。许多10年前的乡镇,如今变成了欧陆式的城区。目前,广东每年使用的外来工的总体规模已经达到1000万人左右,是10年前的10倍,最近10年在广东就业的外来工累计达到8000万人次。来广东读书的外地学生几乎都留在了广东就业,每年当大学生毕业时,全国各地的大学毕业生都要到广东参加各类招聘会,去年外省高校的毕业生在广东就业人数达到了13万。另据最近广州市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去年上半年外来人口与本地人购房者比例分别为44%、56%,而下半年这个比例已持平即各占50%。这些购房者的家庭中,大多拥有较高的学历,大专、本科以上学历占了调查总数的六成;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经济能力,属于月总收入达2000~6000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见,工业不仅造就了就业,而且造就了繁荣、造就了小康。 笔者去其他地方调查亦有类似现象。江苏省昆山,在80年代不过是几万人的一个小县城,这些年由于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成功,如今就业和人口都猛增,城市人口已达到50万人的规模,每年外来劳工增长高达33%。笔者推测,无需几年,昆山就能毫无悬念地成长为中国的一个百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了。晋江,是福建省发展最快、最好,在全国百强县中居前十位的一个城市,以前也不过是几万人的小县城。但是,它发展了一大批了不起的工业,比如它的一个镇制鞋厂就有1600多家,在全国绝对是第一,因此获得“中国鞋都”之称。其它如服装、食品也是可圈可点。由于工业发展好,晋江不仅容纳了本地人员大约100万人就业,还解决外地劳工大约100万人就业,并且持续地吸引着新的外地就业。 中国未来的大趋势是什么?笔者多次强调,不是别的,是三化,即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而在三化中,工业化可以说是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基础。中国的制造业目前在全球的比例不足10%,相比美国、日本等制造业大国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今后的任务就是要赶日超美,真正成为“世界工厂”,为此至少还有40年的路要走。在这漫长的时间段中,将一直都是跨国公司滚滚而来,新兴工厂拔地而起,产业结构不断提升的大变革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工业将长期扮演主角,挑起中国就业的重担,并支撑服务业发展来全面解决中国的就业难题。 没有绝招,没有取巧,没有捷径,资源秉赋决定技术结构,技术结构决定就业结构与制度结构,这就是市场演化的秘密。劳动力并非包袱,而是值得珍惜的人力资源,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就业,也是社会财富涌流的根本。 本刊授权新浪网独家发布,未经《南风窗》同意任何报刊及网站不得转载,本刊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如需转载,请与南风窗联系。
绝对大奖!订非常笑话短信,送数码摄像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