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黄河流域部分地区发生特大洪灾专题 > 正文

水利部司处级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9日12:19 黄河网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解放思想的体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原则的坚持和发扬,同时反映了新的时代要求。从毛泽东同志提出实事求是,到邓小平同志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并提,再到江泽民同志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
、丰富和发展,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在实践探索中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一理论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也体现了我们党所处时代的哲学思想。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所强调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统一,思想理论不能脱离实践,不能脱离时代的发展。不解放思想,就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不实事求是,也不能真正地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而不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失去了方向和动力。我们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三个代表”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进入新的世纪,水利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适度超前建设现代水利,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和水利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1998年三江大水后,水利部以汪恕诚为班长的新一届部党组,按照中央确定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从中国的国情、水情出发,在认真总结治水经验,深入分析宏观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新思路。这一治水思路主要把水利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要求转变人们对水的认识,要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要对水资源实施综合治理,正确解决我国面临的洪涝灾害、水资源紧缺、水污染和水土流失四大问题,特别要求加强水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有效治理、注重节约、加强保护、优化配置,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在新形势下水利部党组提出的水利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部党组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

  谈实现水利现代化,首先要弄清楚三个大的问题,第一是明确水利工作的历史任务。什么是水利工作的历史性任务?我认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水利工作的历史性任务。众所周知,中国水资源存在四大问题: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和水土流失。因此,新世纪水利工作的历史任务,一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安全,二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包括五个层次,一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二是防洪安全,三是粮食安全,四是经济发展用水安全,五是生态用水安全。第二是明确水利工作的基本目标。什么是水利工作的最基本目标?恢复和建设良好的水生态系统,是水利工作的最基本目标。第三是明确水利工作的根本要求。什么是水利工作的根本要求?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是水利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一、水利现代化问题的由来

   水利现代化从国际上来看,最先是由经济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左右提出和实践的。经济发达国家在近代水利建设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治水基本上是以大规模开发利用水资源、增大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数量来满足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为主。主要表现为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与经济增长基本上同步发展,水利工程体系逐渐完善。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这个时期水资源开发速度减慢,治水思想逐步由以水资源开发为主转向以水资源管理为主,针对包括水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退化、浪费以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制定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进行全面治理,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个时期“人与水共处”、“人口、资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等认识逐步深入。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用水量的不断增大,水资源的有限性及其节约和保护问题日益显现,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恢复良好生态和加强水资源管理成为发达国家治水工作的主题。可以说,经过长时间的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在完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的同时,结合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等方面的现代化社会变革,已经开始把水利现代化作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加速其实现过程。

  从我国来看,对水利现代化的认识和实践也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以后,一直就明确一个目标,就是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以后要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并要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在1956年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就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全面完成以后,党要领导人民迈步实现工业、农业、交通和国防的现代化。”这是党中央第一次把经济社会现代化主要是在四个方面实现现代化的问题提了出来。由于“左”的路线的干扰,党的八大路线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中国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和现代化国防建设没有被摆上应有的议程,除了国防现代化取得较大的成就外,其它的“三化”基本上没有进展。到了1974年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一次重申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他说:“要在本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次的提法,将交通的现代化改换成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提法更为客观和准确。小平同志在文革中复出主持中央工作以后,他更是多次重申这一目标,并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从此,“四个现代化”这一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扎下了根。它代表着希望,代表着光明,代表着未来,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代表着人民的富裕和文明,代表着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

   当然,在这些现代化的提法中还没有明确提出水利现代化的问题。实际上由于当时水利被界定在农业的范围内,农业的现代化其中也包含了水利现代化的问题。只是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实力不够强大,水利的投入远远不足,水利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防洪保安标准和水资源供给水平还不高,水旱灾害还经常出现。因此,当时谁也不可能提出水利现代化的问题。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加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截至2000年,我国已经提前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奋斗目标。特别是沿海地区,改革步子更大,开放程度更高,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市)已成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不管是城市建设、交通建设、水利建设乃至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都走在全国的前面。在此情况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向这些地区提出“沿海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这一要求提出后,这些省市的水利系统,在认真总结水利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开始提出和思考水利现代化问题,即水利如何适应这一重大战略目标,把工程硬件标准搞得更高一些,管理手段更先进一些,水环境更好一些,并都初步进行了现代化水利的探索和实践。1998年三江大水后,水利部以汪恕诚为班长的新一届部党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新的治水方针,从中国国情出发,在认真总结治水经验、深入分析宏观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治水思路,即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这一新的治水思路主要内容是要把水利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要求转变人们对水的认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对水资源实施综合治理,正确解决我国面临的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三大问题;要求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节约、保护,特别要重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步建立水权制度和水市场;要求建立良性的水利工程投融资体制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使水利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等等。其实,这也是提出了一套水利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要求。从水利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提出以后,可以说,我国水利系统开始全面地研究和探索水利现代化的问题,水利现代化问题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近年来特别是“九五”时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全党、全社会对水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水利投资大幅度增加,新的治水理论和实践取得重大进展,为水利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水利部党组带领各级水利系统抓住机遇,开拓奋进,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水利现代化探索和实践,创造了许多鲜活的很有借鉴价值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

  第一,以中央确定的治水方针和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为指导,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大加快,水利防洪保安能力大大增强。据统计,“九五”期间全国共完成水利基建投资271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206亿元,是“八五”期间的4倍,地方投资为1510亿元。特别是98大水后,1998、1999、2000年三年中央水利基建投资总规模近千亿元,年度投资额是一般年份的3~4倍。各地以大江大河堤防加固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共加固堤防约30000公里,完成堤防断面达标16000多公里,其中大江大河干支流I、II级堤防达标10000多公里;以黄河小浪底、湖南江垭、新疆乌鲁瓦提、广东飞来峡、辽宁观音阁等为代表的一批江河控制性枢纽工程相继投入运行;开展了大规模的河湖清淤疏浚工程,完成土方工程量约8000万立方米;同时加强了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通过综合治理,各大江河防洪体系得到改善,综合防洪能力明显提高,为我们成功战胜1999年太湖洪水、2000年和2001年北方大旱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农村饮水、水库移民、水利科技等各项工程进展顺利,效益明显,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

  第二,传统治水思路和治水观念发生重大转变,治水新思路在新时期水利实践中取得若干重大突破。主要表现在: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思想,不断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从2000年起,通过全流域合理配置和统一调度水资源,黄河连续三年在大旱之年不断流。塔里木河连续三年共四次从博斯腾湖向下游调水,大西海子水库以下200公里河道在干涸20多年后重新过流,尾闾台特玛湖再现清波,塔河下游大片胡杨林和低矮灌木起死回生;黑河连续三年省际分水成功,河水到达东居延海,形成了20多平方公里的浩淼湖面,重新有了水鸟栖息,初步扭转了生态恶化的局面。朱镕基总理对“三河”调水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这是一曲绿色的颂歌”。从2001年起,连续两年从嫩江向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补水,使沼泽面积从130平方公里恢复到700平方公里,基本恢复了这一湿地的生态功能。与此同时,水利部门以新思路为指导编制完成一系列重要规划报告。如:《全国防洪规划》、《加强长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黄河重大问题及其对策》、《加强嫩江、松花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西部地区水利发展规划纲要》、《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黑河重大问题及其对策》、《塔里木河重大问题及其对策》等。2000年2月份,国务院批复了《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和《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批转了太湖近期防洪建设意见,批转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水利发展重点专项规划》经国家批复实施。这一系列规划为“十五”乃至更长时期的水利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南水北调等大型引水调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采用“三先三后”原则和新的思路、体制和机制,加快了工作步伐。去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中线工程开工也正在加紧准备之中。二是以新时期治水思路为指导,水利部门突破传统水利工作范围,不断拓展水利工作的新领域。水利部门在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实施了松辽流域扎龙湿地应急补水和跨长江、太湖流域的引江济太冲污。2001年7月12日,在水利部松辽委和黑龙江省水利部门的努力下,从嫩江向扎龙湿地应急补水工程正式启动。此次共为湿地补水3500万立方米,有效缓解湿地缺水状况,抢救和保护了湿地生态系统。这是水利部门首次向湿地自然保护区补水,成为新时期治水思路的又一成功实践。去年年底又紧急抽引长江水向南四湖进行应急生态补水。在部分地下水严重超采区,限采地下水并进行回灌,取得显著效果。这些工作开辟了水利工作的新领域。三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水权理论的提出有力地指导了水利实践。许多地方的经济结构开始按照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布局,水权思想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得到体现。2000年11月24日,浙江省东阳和义乌两市通过水权交易探索解决义乌用水紧张问题,揭开了治水理论实践的新篇章。双方签订了有偿转让部分用水权的协议,义乌市用2亿元水利建设资金购买东阳约5000万立方米水资源的永久使用权。这是全国第一桩水权交易,是新时期治水思路指导下水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首次成功探索。漳河运用水权理论通过对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解决了上下游用水矛盾,为其他地区解决用水纠纷探索了一条新路子。四是水资源统一管理取得重大突破。新水法已经颁布实施,明确规定要实行区域水资源管理和流域水资源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将彻底改变分级分部门多龙管水的体制,这是一种历史性的飞跃。五是节水型社会进入实质性操作。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沈阳、深圳、青岛等市,在2001年前后都对有关行业实行定额供水、超计划用水加价收费。甘肃省的张掖、四川的绵阳开始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六是传统水利工作被赋予新内涵。传统水利工作在新时期治水思路的指导下,正经历着深刻地变化,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实现着新的发展。防洪抗旱、防灾减灾等传统水利领域除继续得到加强和稳步推进外,又注入了新的内涵。防洪减灾工作提出既要治水又要规范人类自身活动,既要抗洪又要给洪水以出路,防洪和供水要保障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布局也要适应防洪和水资源条件,从而改变了过去就工程防洪而工程防洪,洪水达江入海即告抗洪胜利的旧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农村水利按照新时期治水思路调整工作思路。大型灌区改革坚持“两改一提高”,积极推行强制节水、指标控制、定额管理等节水措施,2001年成为近几年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步伐进一步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出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出发,在搞好综合治理的同时,着重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改善生态的目标。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和农村人畜饮水老的三项亮点工程的基础上,今年水利部提出争取启动实施三项新“亮点”工程,一是淤地坝建设。在黄土高原地区,以淤地坝为重点的坝系工程建设可以有效拦截泥沙、淤地种粮,为封育保护、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创造条件,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二是牧区水利建设。根据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通过发展高效节水饲草料地建设,变传统天然放牧为舍饲、半舍饲养殖,使大面积天然草场通过围封、休牧、轮牧、禁牧得以休养生息,从而达到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的目的。三是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这项工程对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山区开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充分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进程。全国水利系统初步实现了从水情雨情信息的采集、传输、接收、处理、监视到联机洪水预报,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建设“国家水文数据库”并取得了部分成果;同时,水利部门办公自动化的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开始实行远程文件传输、公文和档案联机管理,建成了连接全国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时水情信息传输计算机广域网。覆盖全国的“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也已完成了总体设计,进入立项阶段。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在近几年的抗洪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提高了防治洪涝干旱灾害的决策能力,提高了水资源管理决策水平,提高了各项水利工作的效率。

  第四,各地水利部门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水利现代化探索和实践。全国各地根据中央治水方针,近年来加大了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规划工作,提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如广东提出了《广东省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山东提出了《关于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江苏提出了《江苏省水利现代化建设纲要》,浙江提出了《浙江省水利现代化建设纲要》,对水利现代化的标准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以山东为例,济南市贯彻新时期治水思路,采取统一调度、依法取水、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等多种手段优化配置水资源,地下水位明显回升。2001年9月17日,沉寂长达926天之久的济南趵突泉喷涌,市区内100多处泉水重涌珠玉。江苏省则在完善水利工程体系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生态美化工作,不断加大水利科技含量,将水利工程建成了“绿色走廊”、“输水长廊”,水利工程发挥着多样化作用,体现着现代化气息。其他省市如上海、北京、浙江,近年来则加大城市河湖整治、绿化美化工作,为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好的休闲休息去处,成为城市环境建设的亮点,展示了水利发展的美好未来。

  着眼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的宏观形势,回顾总结水利现代化的由来及其探索、实践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四点认识:

  首先,水利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之紧密相连、互为促进。水利现代化是和国家经济社会现代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没有水利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水利现代化具有相对于国家现代化实现的超前性。但不管是从国际上来看,还是着眼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要求,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已经历史性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肩负的责任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

  其次,水利现代化是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治水实践中逐步确定和最终认定的一个奋斗目标。这一奋斗目标代表了水利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水资源是我国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只有把水治好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只有实现水利现代化,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也才能为实现其它方面的现代化提供保障和支撑。

  第三,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为水利现代化的提出和确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建国五十多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了大的腾飞,国民生产总值几乎每年都以7%~8%的速度递增,“九五”以来中央财政收入每年都以2000亿~3000亿元左右的数额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水利的投入也不断增加。比如1998年长江大水后,中央每年投入水利的资金都在300亿元左右,2001年达到历史性的401亿元,加之地方各级对水利的投入和农民劳动积累工的投入折算,全国每年水利投资总额都近2000亿元。这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没有这样的一个经济基础,水利现代化是谁也不敢想也不敢提。

  四是水利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也为水利现代化的提出和确定提供了重要条件。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我国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累计加固、新修江海河湖堤防26万多公里,建成大中小型水库8万多座、水闸3万多处,发展有效灌溉面积8亿多亩,建成水电站5万多座,兴建机井、塘坝上百万个,形成水利固定资产5000亿元以上。这些水利基础设施为保障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水利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五十多年的水利积累,没有这么多的水利基础设施,可以说水利现代化的提出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需要说明地是,正是由于水利现代化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们目前研究水利现代化和提出实现水利现代化只能是因地制宜,不能在全国搞“一刀切”。根据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当前我们提出现代化,只是要求沿海地区在近20年之内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而对中部地区,只提实现水利化;对西部地区则要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水利工程标准,待东部即沿海地区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以后,再带动和支持中西部地区逐步实现水利现代化。这样做才能符合小平同志倡导的“实事求是”和“先富带动后富”的方针原则。从总体上来说,目前我们还是要按照部党组新时期治水思路去办,即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二、水利现代化展望

  这里,我谈水利现代化的展望问题,主要是从构筑水利现代化理论框架的角度,谈一谈水利现代化在其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和基本标准等方面应该具备的要求。

  研究水利现代化,必须了解其内涵、基本内容及其基本标准。当然由于理解和认识不同,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水利的现代化必须围绕和服从整个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而推进、展开。为此,我们首先要把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内涵搞清楚。所谓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实质反映的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体现一个国家从传统经济社会向现代化经济社会的转变过程,它包括了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国际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价值观念的理性化,科学领域的充分进步以及理论实践的不断创新,等等。其重点特征是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持续增长,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经济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不断改变和创新。主要标志是,经济社会中充分体现了工业化、国际化、智能化、信息化、知识化,具有广泛的世界性和鲜明的时代性。

  鉴于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内涵定位,我个人理解可以将水利现代化的内涵概括为: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以水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建设为主线,以优化配置水资源为中心,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与生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水利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仅低于加拿大、巴西、美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进入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给水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水利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严重等水资源三大问题带来的挑战更加严峻,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可以这么说,1998年长江大水是我国洪涝灾害严重的一个强烈信号,黄河断流是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重要信号,北方沙尘暴是我国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的重要信号,发生在江苏、浙江边界由于排污引发的水事纠纷是我国水污染严重的重要信号。这些强烈的信号告诉我们,我国洪涝威胁,特别是水资源短缺、生态退化、水污染加剧都已到了非下决心解决不可的地步。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建党80周年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新世纪水利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因此,不断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水利工作的最终目标,也是水利现代化的最本质特征。

  从我国国情、水情以及人与水的关系出发,我认为,水利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首先,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综合利用行政的、工程的、经济的和技术等各种措施,统筹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配置、治理和保护,逐步减少和消除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促进节约用水、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然选择的道路,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所在。要坚持节流与开源并举,节流优先,治污为本,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逐步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

  第三,维系和恢复良好的生态系统,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既要适当地控制洪水,开发利用水资源,改造自然,又要顺应自然规律,主动地适应洪水,积极保护水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约束各种不顾后果,破坏生态环境,过度开发利用土地和水资源的行为。

  第四,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途径。水利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速度相适应,并适度超前。统筹安排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发展对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合理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及由此而可能产生的水问题,提前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第五,坚持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内在动力和不竭活力。改革现行水管理体制和水利运行机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利良性运行机制。加强水利基础科学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工业物质发展水利事业,实施科教兴水战略。

  至于水利现代化的标准,则是衡量水利现代化水平的核心问题,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客观评价标准体系。实际上,水利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水利现代化标准体系也只能在水利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综合广东、山东、江苏等地的研究成果和我个人多年的调查和思考,我想在目前的条件下可以对水利现代化的标准提出这样几条:

  一是按照人水和谐相处的原则全面建立防洪安全保障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以及对洪水的科学调度手段等。工程措施要做到标准高、质量好,不管是大江大河大海大湖,还是大中小型水库,其堤防标准质量都能抗御设计内的洪水,即使遇到超标准的洪水也能有对策,保安全。所谓非工程措施,就是气象及水情预测预报准确,健全信息网络,指挥决策正确;所谓对洪水的科学调度手段,即能通过江河湖库的库容,运用网络化的指挥系统,随时分流滞蓄,一方面使洪水安流入海,一方面又能使洪水成为可以再用的资源,化害为利。

  二是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充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需用水管理机制,开源节流,总量平衡,优化配置,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综合采用蓄、引、提、排、灌、供、用等措施,建立以区域或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网络。完善现有跨流域调水工程,新建水源工程和调水工程,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城乡供水和生态用水,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其利用率都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工业要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及中水回用要达到一定的比例。农业要有较为完善的灌排设施和有较高的灌排水保证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三是全社会普遍树立节水意识,供水系统全面推广配置的节水设施,建立起节水型社会。要以水权理论为依据,强化宏观用水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两套指标用水管理,充分发挥水价杠杆作用,促进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农业节水要采取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的高效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城市节水要建立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的全民节水机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生活用水要推广节水器具和实行累进加价制度。要加强需水管理,逐步建立完善规范合理的水市场,形成市场调节为主的水价制度,促进节水措施的推广和普及。

  四是建立起良好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在水环境上污水得到控制和处理,中水得到回用,水环境普遍得到改善,水环境承载能力大大提高。在整个生态环境上,水资源不仅能够保证人畜饮水、经济用水,而且能够保证生态用水,从而推进植被增加、湿地恢复,遏制土地沙漠化,减少水土流失。同时通过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发展水利人文景观。

  五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广泛采用先进生产方式和先进技术,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六是建立起统一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起适应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统一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实行水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公开化。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水价形成机制,充分发挥水价杠杠作用,引导自觉调整用水数量和产业结构,促进节水产业的发展,把有限的水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和效率更高的环节和用途。

  七是水管理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科学化。水利基础科学研究、水利应用技术研究和水利科学试验研究等大批科学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建立完善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利科技体系。在水利工作的各个领域不断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广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推进实现水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科学化。

  八是建立比较完善的水利科技推广和水利科技服务体系。在防洪与减灾、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健全各级水利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网络。水利科技成果得到加速转化,水利科技含量得到全面提高。同时,建立健全水利科技服务体系。

  九是有一支素质较高的现代化的水利队伍。水利现代化关键是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要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对现有职工队伍进行继续教育,提高水利队伍的政治、文化、技术等综合素质,能够适应水利现代化的需要。

  十是基本实现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新情况,加大依法治水管水力度,强化对水的宏观控制和全方位的法制管理,不断增补制定和颁布新的水政策法规,形成相对完善的水政策法规体系和执法体系,并形成全社会执法守法的治水氛围。

  以上十条,只能是对实现水利现代化初步提出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标准,不一定很完善。总体来看,水利的现代化大致可以概括为:用现代的先进的设备、材料装备水利,用现代的先进的技术改造传统水利;用现代的先进的经营管理办法管理水利;用现代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水利。

  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对水利发展特别是水利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十六大强调了可持续发展,把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列为基本国策。强调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对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水利现代化建设直接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质量、速度和进度。如何让十几亿人比较方便地饮用清洁卫生的水,如何保障经济社会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如何促进良好生态建设,这是水利肩负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也是水利现代化新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做好水利工作的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这里,我说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因为水利现代化代表着中国水利发展的前进方向,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所展示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充分反映了对传统水利文化的一脉相承、扬弃和发展。首先,建设水利现代化,完成水利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发展目标,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用水需求,就是保障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次,建设水利现代化,弘扬伟大的抗洪精神和“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创造优美的水环境,发展水文化,培养水利新人,就是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第三,建设水利现代化,不仅解除了洪涝威胁,保证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及人民群众用水需求,而且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水利永远造福子孙后代,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紧紧抓住水利现代化这个根本不放,并身体力行地大胆探索和实践之,就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贯彻和落实。

  然而,推进水利现代化或者叫实现水利现代化,要有一个探索过程,也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不花力气在一朝一夕就变成现实。因此必须坚定目标,落实措施,大胆创新,努力进取。

   第一,要有一个明确发展水利现代化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我国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和中央确定的新的治水方针,不断调整和转变治水思路,以服从和服务于整个经济社会的现代化为方向,以发展水利生产力和提高水利科技含量为目标,以解决洪涝威胁、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为切入点,依靠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建立起一套人水和谐、洪旱无虞、配置优化、供水安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法制健全、管理高效、信息畅通、运行可靠的节水型的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运行体系,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要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加快发展。当前,水利已经出现了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也为推进现代化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高度重视,治水大政方针已经确定。水利已被摆在基础设施的第一位,水资源已被国家列为战略资源,节水已被国家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水利的投入逐步增加;二是全社会对水利的认识不断提高,水忧患意识普遍增强,要求改变水环境的愿望越来越迫切;三是水利的地位大大提高,水利的发展环境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出现这个机遇是很不容易的。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的进程。机遇是历史过程中的阶段性现象,任何事业的发展不可能永远都存在机遇的,水利发展也是这样。哪个地方能够抓住机遇,哪个地方水利发展就有新的突破,现代化水利建设就能有新的进步。反之,机遇失之交臂,那个地方必然面貌依旧。认清了机遇以后,关键还要有好的精神状态,这也是建设现代化水利所必需的。要有开拓进取、顽强拼搏、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思想。如果这也不想做,那也不敢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要说水利现代化实现不了,就怕连摊子也守不好。小平同志说,“如果没有一股劲呀,气呀,是什么也做不成,做不好的。”当然,敢闯敢试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要尊重客观规律。建设水利现代化不是为现代化而现代化,而是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从整体上发展水利生产力,提高防洪保安能力和水资源供给水平,决不能搞形式主义,搞花架子。

   第三,要制定好水利现代化的建设规划。水利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要认清方向,选准目标,立足长远,提出措施,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干下去。但最关键的是要有编制出一个好的水利现代化的规划,这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目前全国一些省份正在或者已经提出了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内容很好。水利现代化规划不仅要搞总体规划,也要搞各个五年计划以及分年度实施计划。但是,规划一定要起点高,要与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工程布局、结构标准要适当超前,并做到科学合理、切合实际,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在实施水利现代化规划时,不要因为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能因为领导人意志的改变而改变。

  第四,要加强水利现代化的基础理论研究。要面向社会实际,站在科学前沿,实行产、学、研结合,不断创新,拿出更多更好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包括软科学成果。

  第五,要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实现水利现代化,重要的是要依靠科技,而科技的发展关键又在人才。当今时代已是知识经济时代,在某种意义上讲,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未来。因此,我们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要率先推进水利现代化,首先要作好人才的准备。目前全国水利系统大专以上的人员仅占整个队伍的33%(基层还要低一些),本科的人员比例只有12%,低于全国其他行业17%的平均水平。在人员结构上,80%是学自然专科,人文学科的人才少,结构不尽合理。这种情况远远不能适应建设水利现代化的需要。为此,一要加强培训,千方百计提高现有人才素质,逐步建立起一支掌握现代技术、会建设、懂经营、善管理的水利队伍;二是要大力引进各级各类的人才。不仅要引进水利专业技术人才,也要引进其他方面的人才,包括经营、管理、财会、文秘等等方面的人才,从而改善人才结构。只要人才多了,素质高了,就能为实现水利现代化提供组织保证。

   第六,以信息化推动水利现代化。世界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化已成为当今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水利信息化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也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水利工程中要大力提高水利信息化的程度,以信息化带动和推进水利现代化。要普及计算机在水利各个领域的运用,建设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

   第七,要加强对水利现代化工作的领导。水利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切实加强领导,增强政府行为。一是政府要把实现水利现代化认真地抓在手上,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要有人挂帅,有具体人负责;二是要保证财政增加投入。一般来说,地方可用财力每年确保1%-2%的水利投入,就可以使水利的发展基本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或者说可以达到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如果说要推进水利现代化或者说加快实现水利现代化,就要在投入的比例上再适当增加。有的专家测算,财政投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水利化的进步程度就可以提高5年。比如江苏省,在1991年之前,水利大约有10年时间基本上处于吃老本的状态,每年水利投入只相当于当时地方可用财力的0.3%-0.5%,欠帐太多。而1991年以后,江苏提出一个政策,明确规定每年地方可用财力对水利的投入不低于2%,并出台征收防洪保安资金政策。一下子江苏水利就出现了大发展的局面,水利化程度在10年之内大大提高,有些地方还出现水利现代化的雏型。同时,要开辟其它投入渠道,建立起多元化的投入形式。有的地方提出发展水利要实行“财政投资、政府集资、银行贷款、引进外资、社会融资、民营水利”,我认为这是一种“政府引导、社会共建”的水利投入格局,值得认真借鉴和推广。要实现水利现代化,没有政府的财力作主导、保障性的投入,那是根本“化”不起来的,没有社会其他方面的资金作补充,那也是“化”不快的。因此,在现代化的水利规划制定以后,一定要对投入作一匡算,并要作出明确的安排,建立起可靠的有法规保障的投入机制。三是抓好试点,以点带面。不管是全国在未来实现水利现代化,还是某一个省或某一个地区目前开始起步水利现代化,都要先行试点,探索经验。可以在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市、县先行培养典型。凡是典型示范的地方,工程设计要高水平,建设要高标准,管理也要制度创新。待典型成功以后,再推广。要采用“滚雪球”的办法,逐步推进,逐步扩大。四是要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毛主席曾经说过,共产党人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使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实现水利现代化,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工作。因此,政府要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这一工作,支持这一工作。五是水利部门要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积极地从事水利现代化的具体工作。不仅要编制好水利规划,认真地搞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水资源调配,而且要搞好服务。六是政府要制定推进水利现代化的政策法规。实现水利现代化,只靠增加投入还不够,还必须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实践证明,政策就是财富,法规就是保障。凡是水利工作搞得比较好的地方,大都是软件建设比较健全和完善的。要发展水利现代化,必须加快制定保障发展的政策法规。

  第八,要深化水利改革。这也是推动水利现代化发展的动力。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水利行业在思想观念、行为要求和工作方法以及体制、机制上还有诸多不适应,必须深化改革,转轨变型。当然,多年以来,水利上已经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对照市场经济和发展现代化水利的需要,还远远不够,特别是体制和机制上,僵化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改革的重点是理顺体制,搞活机制。当前最紧要的是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一龙管水”,这是保证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也是推进水利现代化的需要。另外,事业单位要改革,工程管理单位也要改革,建设行为要改革,水价政策也要改革。只有改革了,才能建立起生气勃勃的水利发展机制和良性运行机制。

  四、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建设水利现代化是一个在较长时间内才能完成的伟业工程,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也不能短期实现,因此,要注意把握好几个问题:

   首先,水利现代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提出的客观要求。在提出建设和发展水利现代化目标任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国情、省情、县情,特别是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千万不能一哄而上,不顾客观实际,提出不切合实际的口号和目标。江苏、广东提出实现水利现代化也只是在苏南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在全省实现还要近20年的时间。总之方向要看准,态度要积极,工作要抓紧,但不能急于求成。

   其次,实现水利现代化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各地都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定自己的现代化水利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同时提出分阶段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指导。既要借鉴各地的经验,又不能照样照搬。江苏的做法,广东的做法不一定适合山东,山东的做法也不一定适合广东、江苏。各国的现代化做法也不能照搬中国。原则是借鉴别人,创造自己。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既要稳妥进行,又要与时俱进。

   第三,在发展水利现代化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五种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水利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把水利现代化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服务服从于经济发展大局;二是正确处理好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坚持建管并重,一建就管;三是正确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坚持集中力量重点发展对区域生态及水资源利用有较大影响的骨干工程,又要保证其他中小水利设施的正常发展,特别要高度重视中小河流的防洪安全。没有大的,解决不了防洪保安和水资源的有利供给,没有中小的,实现不了配置,也难以发挥工程效益。四是正确处理好先进和后进的关系。既要推进经济先进地区起步实施水利现代化,又要抓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水利发展。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五是正确处理好国家和地方的关系。既要争取国家支持,又要坚持地方为主,自力更生为主。

   第四,要全面探索和研究水利现代化的内涵。我在前面已经讲述,对于水利现代化的内涵和标准,尚在研讨之中,尽管各地创造了不少经验,提出了不少说法,但都只能作为参考,不能照抄照搬。有的看到沿海一些省市水利硬件好,就认为这是现代化的标准,就在硬件上单打一,这是不全面的。水利现代化不仅是硬件的现代化,也包括软件的现代化、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行为方式的现代化。“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因此,对水利现代化的内涵和标准,要深入研究,深入探索,全面把握。

   总之,水利现代化,不仅是物质基础的现代化,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更是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的现代化。面对新的世纪和新的形势,我们要学会用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统筹解决我们现在和未来面对的各种水问题,促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的实现。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振奋精神,勤奋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完成水利现代化这个历史性重任,不辜负我们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治水事业。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北京上东区”的形成 标志北京国际化的进程
搜索引擎,最不容错过的网站宣传方式!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英语口语能速成? 新东方GMAT、IELTS新课 任汝芬率队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生殖健康两性差异
有奖订阅尽在学堂
非常笑话
情趣无限,让你轻松享受快乐生活!
图片
铃声
·[阿 杜] 一个人住
·[和 弦] 真情人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海安经洽会招商项目
最安全稳定的企业邮箱
中医抗癌革命性突破
加盟赠国际供求数字卡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搜“票”(沪)
心的夏季旅游(豫)
婚嫁交友在京城
占便宜的机会!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情趣无限,让你轻松享受快乐生活!
斑马深爱着小鹿,表达爱意时却遭到拒绝,斑马大吼:……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