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感动中国人物王选:不拉家常的女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30日13:21 湖南经视纪录片《常德细菌战》摄制组 | ||||||||
第一眼的王选。7月8日上午,江西师范大学。王选带领南京师范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各2名研究生,把纪录片《常德细菌战》摄制组的行李接下车。 一块凉糕的感动。王选(右一)和《江南都市报》黄茗(左一)、纪录片《常德细菌战》唐藩(左二)、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肖俊(右二),一起拜访历史学家。 文/唐藩图/海波 2003年7月8日—10日,作为纪录片《常德细菌战》摄制组的志愿者,湖南文理学院中文系四年级唐藩,在江西南昌邂逅了“感动中国”的细菌战诉讼案总代表王选。事先谁都想不到的是,在江西师范大学外专楼112号房间,唐藩与王选一起住了3天。
一、第一眼的王选 “七七”卢沟桥事变66周年的第二天,南昌。 1941年11月4日清晨,日军细菌战部队的飞机从南昌机场起飞,向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洞庭湖畔的常德,空投了36公斤鼠疫杆菌。 为了寻找这座曾经见证罪恶的机场,我们摄制组与王选在江西师范大学会师。 出租车嘎然而止,早一趟火车的王选走过来。 这是我与王选的第一次见面。 王选的名号早已在我心中压了一片磐石。在我的意识里,“王选”这两个字远远超越了具象的个体,成为一种精神,甚至一个图腾。我忐忑于我一介学生如何去仰视这种“精神”,如何把这感动中国的英雄当作生活中出现的某个人来交往? “怎么这么慢?”夹杂着些许不满与探询的口吻,如某个星期日等着我一起去逛街的亲密女友的抱怨。 “火车晚点。。。” 她挥挥手把我们的解释打断了,招呼她带的两名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帮我们卸行李。 从头到尾她的眉微蹙着,心事重重的样子,似乎很累。我小心翼翼地打量她:一身黑色T恤,一条藏青色牛仔裤,半旧深色布包随意地挂在瘦弱的身上。头发在脑后绾成一个结,已因长途跋涉而略显蓬乱。眉眼、身形有江浙女子的秀丽,而说话却似枪子似的干脆利落,熠熠地有铿锵锐利的金属色泽。 一个行事果断的女人,我这样看她。 在江西师范大学门口,王选异常清晰地凸现于饮食男女、车水马龙之间。 二、不拉家常的女人 江西师范大学外专楼112号房。 王选说:“用不着给小姑娘另外开一间房,她和我住一起好了。至于房费,你们分摊一半也可以,不出也可以”。 于是,我也在112号安顿下来。 这是一间非常简单朴素的客房。空调运转起来的轰鸣声,更像开动了一台拖拉机。王选的大背包搁在墙角,敞开着,露出些书页与衣服的边角,还有各色彩笔、贴纸等,形形色色象开了一个杂货铺。桌上叮叮当当地摆了一堆药瓶,是大量的润嗓药品。 王选嗓子不好,据说是小时侯留下的病根。后来,声音一直有些喑哑。“而我现在也好象总在说话,一直说,一直说,嗓子自然好不了。”她对我说这些时,抓了一把药片吞下去,连皱眉都没有,大约是习惯了。 看书、调查,调查、看书,构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她是我遇到的唯一一个接触几天却从不拉扯任何一句家常的女性。每天清晨,待我起床时,她已在院子里看了好久的夜晚,当我入睡时,她还披着头发、戴着眼睛,捧着那堆发黄的资料,斜卧在床灯昏黄的光影里。白天,她马不停蹄地从一个地方赶到另一个地方,从不午睡,却总是精神抖擞。 “王老师,您累吗?中午还是躺会吧?”我哈欠连天地对她说话时,她仿佛突然想起了什么,扔下手中的资料,从凳子上跳起来,蹬蹬蹬地抱了一大包衣服冲进卫生间,一边叨叨地说:“好几天衣服没洗,堆着脏死了,一定要洗了。” 这样的51岁和这样的21岁,我自己这么对比着,就先惭愧不已了。 三、一块凉糕的感动 7月9日,出发去江西省政协文史办之前,王选递给我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一块凉糕和一个皮蛋。“很好吃的,”她说:“可以清火。” 我顿时愕然。 我想起来了。早上收拾停当,王选对我说“吃早餐去”,然后前脚就已迈出了门。王选虽然是个不吝言辞的人,却从不浪费唇舌去计划、构想与展望。当她说到一件事的时候,毫无疑问,她已经开始着手做了。她从来不是一个擅长磨蹭与等待的人。 等我洗洗手,呼朋引伴地约齐摄制组的两位老师,追出去已经不见了王选的身影。 剩下我们面面相觑。 此刻,王选竟为我买来凉糕和皮蛋。她说:“我们在食堂等你,你一直没有跟来,大约是不愿意与我们一起吃早餐吧。” 没等我开口,她摆摆手:“我不是你的领导,你不用向我解释。”然后,看着我发窘的表情,孩子气般地笑。 她的笑意一圈圈在我心中荡漾开来。这位日夜劳顿、不拘小节的长者,时常会忘记吃药,会忘记带钥匙,会忘记买东西,总是急匆匆地吃几口饭,囤积了一大堆衣服来不及洗,却又心细如发地注意到我脸上因吃辣而冒出的火疖子。不用言语去强调自己的关心,却为我带来清火的食物。这份关切让初次出远门的我,没来由地热泪盈眶! 捧着凉糕和皮蛋,我没有说谢谢。 一句苍白的谢谢如何能表达我的感谢与感动呢? 我唯一做的是打开袋子狼吞虎咽地吃。 再打量这位声名远播的传奇人物,她清瘦的脸,她皱起的眉,我竟恍惚了。 第二天,我脸上的火疖子果真好了。 四、“女生宿舍,男生止步” 历史上,南昌周围曾经出现过7座机场。究竟哪一座才是我们的目标呢?我们的调查一度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王选和《江南都市报》发动群众,开通了读者热线,一下子线索纷至沓来。 褚维信老人提供的线索,在几百份来电记录中,被王选一眼就挑了出来。“女人的直觉。”王选神秘地说。 王选准备夜访褚维信。我们摄制组接到了同去的邀请,但是还有另外一条线索需要排查,只好派我这个非正规军去。对于这个安排,王选颇有微词。大概恼于自己所重视的线索,别人却似乎毫不在意。 一路上她为我们分析约见褚维信的原因,提到褚老在热线中谈及的细节,都是容易被忽略的。我有些惊讶,心里却仍犯嘀咕:凭褚老印象中潮湿的地下室和门口的狼狗,来判定江西省医学院北院曾经是荣字1644部队南昌支部所在地,并由此推断附近的老营房机场,就是我们要找的南昌机场,实在是一件太悬乎的事情。 等到从褚老家回到112号,连我也相信这个结论了,尽管没有足够的论据可以证明。 王选更是兴高采烈。这个发现对于她,就好象小孩打赌赢得了一颗糖,只想得意洋洋地在当初那些反对她的小朋友面前炫耀,又不给他们分享。 一放下包,王选就去敲摄制组的房门。她丢了一句“我们找到南昌机场了”,赶忙又回到房间。摄制组的曾老师和郑老师急得抓耳挠腮,因为时间晚了,又不好贸然闯进来,只好在走廊里长一声、短一声地唤我的名字。 我却被告诫不许出去。“明天再跟他们说,急死他们,谁让他们偷懒不跟着去的?”王选老师对我眨巴眼。 她笑得诡秘而神气,冲门外嚷:“不许叫,小姑娘睡了,女生宿舍,男生止步!” 五、“祥林嫂” 王选不想当名人。 她不止一次对我长吁短叹:讨厌各种觥筹交错的饭局,讨厌东拉西扯、闲散无聊的谈话,讨厌与志不同道不合者无谓的交往。她总说不去了,不去了,下次再也不去了。 却总有太多无法推却的理由。 她对遇到的每一个她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才高八斗的和胸无点墨的,兴趣盎然的和不以为然的人,讲她的官司和细菌战。这种“祥林嫂”一般喋喋不休,无非是想把惨无人道的日军细菌战和这场旷日持久的诉讼传播开去,让再多一个人知道,让再多一个人了解。 因而,纵然她有不把自己当名人的初衷,但街上每多一个人认识她,向她致意,请她签名,或者在她身后指指点点地谈论,都会令她高兴不已。不管他们是什么样的态度与立场,起码他们知道王选。知道了王选,也就肯定知道细菌战诉讼案。 她如此强烈地依赖着媒体来壮大自己的声势,也就自觉与不自觉地成为违背自己意愿频频上镜的名人。 当这样的名人,她一会儿欣慰,一会儿无奈。 我却无法不拿她当名人看待。 王选这样回答我:“签名?你还和我来这一套?”“小姑娘,有时间多看书,去搞清楚那些没有搞清楚的问题。我有什么好写的,写我干什么?”一副不可理喻的表情。 可她终究拗不过我的耍赖,只得在名片上一笔一划地写上“小姑娘纪念,王选于南昌”。她对我露出宽厚的笑,果断地作出“批示”:你写我可以,写了你自己看,不要发表,那样多没意思。 可我还是忍不住把遇到的这个王选写给大家看。 在此,向王选老师道歉! 相关专题:感动中国-CCTV2004年度人物评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