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国庆节,请还学生休息的权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30日15:26 中国青年报 | |
作者:李志强 “十一”将至,我筹划着携妻带女,返故里外带旅游。正兴奋着呢,今年刚上初一的孩子冷冷地“通知”我:“你别美了,好容易放长假,老师还不把作业留疯了。”她言出有据。 步入中学一周后,孩子的作业量一周上一个台阶。一到双休日,必伏案十余小时。为孩子身心长远健康计,在最近一个休息日,我与其母分工各负责一科,替她做些查中英文辞典、抄写字词等“劳务”性工作,如此才确保了孩子有半天可以自由支配。一家长告诉我,上一个“十一”,他女儿背着书包,说是去探望爷爷奶奶,而实际上是:以老人的家为教室,整整拼了5日余,方在长辈的协助下,应付完各科作业。 在很多年前,初三、高三学生被取消各种节假日,就已为社会默认。而今,社会又发展了、进步了,要从小抓起,从初一、高一抓起。怎么抓?课时往长了加,知识往深度灌,作业往多里留———以确保培养出一个能考上重点高中或大学的“好”学生。一位高一学生家长告诉笔者:“我们孩子的班主任讲了:你们从现在起,就要养成晚上12点以后睡觉的习惯,才可以适应未来的高考。” 一位研究中美教育的中国学者很“尖刻”地指出:我们培养的是“考生”,而不是学生。“考生”自然不会成为拥有创新思维、健康心理、强壮体魄、知识丰富、对世界充满爱意的完整的独立“个人”。鲜活的生命被物化了。 当然,在以高考为导向、以家长和学生市场为指针的教育环境中,作为校长要考虑名誉和效益;作为教师要联系薪金和职称。素质教育仿佛天边的彩云,远远望去很美,就是摸不着。 大家总在感叹今天的中国孩子幸福,他们能够充分地受到教育,享有比较富足的生活条件。可他们休息的权利却一直被忽视、受到剥夺。学生休息的权利,在一些学校、教师、家长的意识中,是个盲区;学生自己无可奈何,以为世界本来如此。 节日应是快乐的,许多中学生却几乎没有节日。平日一家老小都忙,等盼到了放长假,成年人倒可以休养生息,而未成年的学生们却还要继续奋斗,去完成未竟的作业,快乐被打了折扣。 知道教育的改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笔者不敢期望彻底改变,只恳请还给孩子放假、休息的权利,让他们疲惫的身心能有几日松弛,还其天性,或从生理需求的层面上,留其“革命”的本钱,是为了更好地“战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