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利中酸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05日23:19 天津青年报 | |
-于捷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内民众的爱国热情高涨,受“实业救国”思想影响,希望以振兴民族工业、抵制日货来挽救国家危难。天津利中酸厂的创办人赵雁秋,北京工学院化工系毕业后,也欲“实业救国”,他认为酸碱乃工业之基础,天津永利已能制碱,且生产形势很好,制酸只有上海开成硫酸厂一家,限于产量,只在南方地区销售,北方尚属空白 利中酸厂自创办之初即与日货形成竞争,日商以降低价格来打击利中,并用赊销方式把有需求的用户全部供足货物,而利中则通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供优质服务来与日货对抗。最终战胜日货,打开了销路,树立了信誉,占领了市场。又与上海开成酸厂达成协议,双方产品各占南北市场,互不相扰。利中产品稳占北方市场,控制产品价格,获利甚丰。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借口硫酸是军用品,强行霸占利中酸厂,并通过中方副经理收买了一部分利中股票,使公司变为中日“合营”,使霸占合法化。日本投降后,由于利中有日方股份,被国民党敌伪产业处理局接收代管。几经周折,至1947年初才被发还。同年5月,利中恢复开工。由于利中是北方惟一的一家硫酸厂,销路不愁,又能操纵市场价格,很快又红火起来。 天津解放后,利中利用其垄断地位,一再提高产品售价,利润大大超过各行各业。在全国酸碱染料会议上,利中因超额牟利受到批评。1954年利中酸厂实行公私合营,改名为天津利中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进行调整,生产纳入国家计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