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华南新闻:重视“县域文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3日18:19 人民网-华南新闻 | |
作者:李宗桂 本报与广东省社科联携手开辟“专家视角”专栏。专栏将通过约请广东省社科联所属各学会专家,结合广东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围绕当前的中心工作,从理论的高度和实践的角度阐述观点,配合广东省推进“文化大省”和“经济强省”各项工作。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提出了“文化大省”的建设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同。笔者认为,作为经济大省的广东,目前正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因此,将“县域文化”建设提到日程上来,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县域文化,是指在县的行政区划内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它以县城文化为中心,以城镇文化为依托,以乡村文化为背景。 县域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文化圈是地域文化中最大的类型,如世界文化范围内的东亚儒学文化圈、欧美基督教文化圈、阿拉伯伊斯兰教文化圈、印度佛教文化圈。文化群体的范围和规模小于、并从属于文化圈。历史上形成的岭南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等,就是中国文化这个文化群体的组成部分。在当代,京派文化、海派文化、粤派文化,以及时下不少省市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文化,也是中国文化这个文化群体中的个体。而在文化个体之中,由于中国省级行政建制的地域广大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复杂影响,又形成了不同的小的文化个体,亦即县域文化。在特定的县域之中,经过长期的濡染和积淀,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具有显著语言特色、说话方式、办事特点乃至建筑、服饰特点的文化。 县域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中国自秦汉以来,就行政架构而言,县级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最为稳定。从古至今的地方志修纂,主要是县志的修纂。全国各地县志的汇合,就是一部中国历史。县级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的稳定,导致了特定县域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而逐渐形成了特定的话语表达方式(包括语音)、民俗风情、审美情趣和思维特点,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和历史承传性。 县域文化是一种时代文化。由于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因素的作用,县级行政机构是贯彻中央政府意志的极为重要的行政单位,它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它所直接贯彻执行的中央政府的法律、方略、政策,以及自身制定的政策法规和规划,都必须反映时代的要求,体现时代精神。在这个意义上讲,县域文化是时代精神的基本载体和重要体现。 县域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重要载体。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古典爱国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特征,就是爱家乡。故乡意识、家国情怀,都和县域文化紧密联系。故乡,至少在近代以来,是用县级行政区划来指代的。自有户籍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以来,人们的“籍贯”,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依据的。因此,县域文化对于特定县级行政区域人们的凝聚力、感召力,具有别的类型的文化无可替代的作用。 县域文化的中心是县城文化。县城是一个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进步、时尚的象征。人们通常所说的“进城”,是进县城,而不是进省城。“进城”去,是为了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活动,是沟通交流,是购物休闲开拓眼界等等。县城里的种种活动、事物、现象、人物,都可能深刻地影响四乡八镇的人们。因此,县城文化是特定县的旗帜,是该县文化进步的表征。 县域文化是承传、贯彻、培育省域文化的重要枢纽。承前启后,上下传达,是作为乡镇文化与民族文化和省域文化之间的县域文化的重要职责。文化的传播、创新和实践,县域文化是重要的渠道和基础。 总而言之,县域文化的存在是客观事实,县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值得重视。我们应当像抓县域经济建设一样,抓好县域文化的建设,为广东文化大省的建设,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增创新的优势。 (作者系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研究所所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