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主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5日13:00 南方都市报 | |
“一次可能掉脑袋的预报” 本报记者专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主任高社院 发射火箭、卫星,对天气条件有着苛刻的要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主任高社院,就对一次天气预报终身难忘。 1999年11月,“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整装待发”,计划在15日下午,把火箭、飞船的组合体从组装车间的技术阵地转移到发射阵地的发射塔。从技术阵地到发射塔只有1.5公里路,要安全走完这一段路却不容易。 已经组装完毕的火箭、飞船组合体,只能保持着垂直的发射状态,由底部的轨道车转送到发射塔。“由于飞船已经安装在火箭顶端,这个时候的火箭头重脚轻,一阵大风就可能把这庞然大物给吹得东倒西歪。转运的1.5公里路程要走1个多小时,气象部门的任务就是要弄清楚在这一个多小时里会不会出现大风。”高社院说。 多大的风会给火箭转运造成威胁呢?高社院自己也没把握,因为要得出准确的数据,就必须做破坏性实验,但是这样的实验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发射指挥中心只提出了一个推测数字:浅层风风速不能大于每秒钟10米。 14日,火箭、飞船组合体转运的前一天,气象室里的12个预报员吵成了一团。8个预报员认为第二天下午16时--17时发射场风速将超过每秒10米,而这个时间正好是转运时间。高社院和其他三个预报员虽然也得出第二天下午起大风的结论,但是认为这场大风会晚一点到发射场,“比他们的预报偏晚两三个小时”。 “如果为了避开大风而放弃在15日转运,那么从发射、海上测量到回收飞船所有计划都要被打乱。浪费大量人、财、物力。” 15日原定在下午15时召开的总指挥会议,也因为起大风的坏消息而提前1小时召开了。高社院要在这次会议上给决策的高层领导提供一个唯一的答案:大风究竟会在几点到。从气象室到会议室的200多米路,成了高社院最难走的一段路,“脑子里全想的是怎么汇报,预报单已经打印好了,正式的报告是大风在14时——15时到,因为多数预报员的意见是这样,但是我一直坚持大风会晚点到。” 高社院给气象室的同事下了一道命令,在他开会的时候,把上游气象预报站的资料,即时传到他的传呼机上。开会前的半小时,高社院的呼机接到了一条信息,“就是这条信息,使我坚定了自己的看法,在会议上临时改变了预报单的预报结果。”这条信息显示,直到13时,上游预报站的风速还不大,“这就意味着大风将晚到。” 轮到高社院汇报时,他说大风将在18时至19时到达,不会影响火箭、飞船转运。已经看了预报单的气象同行和领导一听这个结果,都用惊疑的目光看着他。 总指挥会议决定按计划如期转运火箭、飞船,1个多小时后,转运顺利完成。 “现在想起来,只有后怕……预报错了,那可是要掉脑袋的呀!”高社院说。 本报特派记者王雷 张惠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