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今报:神舞龙腾绥中飞出太空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6日11:03 沈阳今报 | |
记者陈铁/文首席记者梅天磬 2003年10月15日9时,当“神舟”五号飞船腾空遨游太空时,全世界都将记住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一个书香门第家庭,杨利伟曾经在绥中生 杨利伟的父母都是建国初期毕业的大学生,父亲先当教师,后改做行政工作;母亲在县里中学任语文老师,直到退休。杨家有三个孩子,杨利伟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姐姐杨利君现就职于绥中县文化旅游局,弟弟杨俊伟就职于绥中县水利局河务处。昨天,今报记者赶赴杨利伟的家乡,了解中国飞天第一人的成长经历,同他的家人一起感受杨利伟飞天成功的喜悦……
今报讯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顺利登空的消息传来后,整个绥中县沸腾了。昨天早晨记者到达葫芦岛市绥中县时,街头的行人还不知道杨利伟是何许人也,可到了中午,每个绥中人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是来采访杨利伟家人的吧?” 关注“神舟”五号升天 凌晨,记者一行从沈阳驱车赶赴绥中,彻夜的奔波确实仍使人疲惫不堪,但追寻英雄足迹的念头让人为之兴奋。 早上8点,绥中县委宣传部的崔部长就开始接待络绎不绝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9点,今报记者一行来到杨利伟的弟弟杨俊伟家中。此时,恰好杨利伟的姐姐杨利君也在,他们的爱人陪在身边,一家人正津津有味地收看中央电视台有关“神舟”五号发射的实况,杨利伟的父母则留在北京等待爱子的消息。 当电视画面播出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顺利登空的消息时,一家四口不禁欢呼雀跃。 “我和他相差七岁,从小他就什么都让着我,我有什么问题也愿意和我哥谈。”杨俊伟谈起哥哥杨利伟时,仍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他的心肠特别好,小时候家境并不宽裕,每天需要上山捡柴烧火,我哥每次回来,都坚持送给路边一名独居的残疾老人一些,这一送就是好几年。那时我小,想不开,我哥就告诉我,做人一定要有同情心。” 相比于弟弟,姐姐更富有女性的柔情,当杨利伟的名字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姐姐杨利君眼中噙着泪花,她对弟弟的担心要远远多于口头的表达。“我弟弟性格开朗,为人特随和,与身边的人相处得非常好。从小到大,没听说他和谁打过架。他的脑子聪明,学习成绩很好,尤其对电器有特殊的兴趣。”说到杨利伟成为中国“加加林”对家里的影响,杨利君只说自己现在很激动,还没想到什么别的。 拾趣童年孩子头儿 小学毕业时,杨利伟就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县重点中学尖子班,多次参加全县中学生数学竞赛,还拿过奖。 杨利伟的父母对孩子管教很严,除了要求他学好文化课外,还要他学画画,学音乐。只有在放寒暑假时,才允许杨利伟独自一人回兴城农村老家玩,让他去干农活、看大海。 杨利伟的老家是一个依山傍海秀美的小村庄。清晨,火红的太阳跃出海面,庄户人家的炊烟袅袅升起,渔家的小船驶向大海。傍晚,渔船满载着鱼虾驶进港湾,大人、小孩忙着抬鱼筐、拾螃蟹。 村里人既打鱼又种地,谁也不愿意打破宁静的生活。正是这独特的生活环境,深深吸引着年幼的杨利伟。 每到寒暑假,杨利伟就来到叔叔或姑姑家,同小伙伴一起“操练”,光着屁股在海里嬉水。有时也会端起“土枪洋炮”冲上山冈,大打“战争”游戏。 在小伙伴心中,杨利伟是不折不扣的精神领袖,孩子们就喜爱围着他,听他指挥。因为他见多识广、性格随和,还经常给小伙伴们讲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小伙伴们通过这些故事,了解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杨利伟也喜欢这些童年的小伙伴,热爱着家乡。在这里,他有新的发现,新的乐趣。 杨利伟从小就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为了试试水井的深浅,他搬起石头就往水里扔;为试叔叔做的竹片刀是否锋利,硬是用刀把姑姑家种的一片葵麻给削平…… 有一年大年初五,杨利伟和两个小伙伴,看见远方的山上有个小顶,不知是什么东西。为了一探究竟,仨人顺着六股河走了四五十里路,爬上山才知道原来是座烽火台。回家的路上,天已经黑了,他们深一脚、浅一脚的迷了路。突然“嘣咚”一声,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冰河里,岸上的人用尽全力才把小伙伴拖上岸来。一天下来仨人没吃一口饭,走了上百里路,饿了只能嚼冰碴子充饥,到家时鞋和裤腿都冻硬了,冷得直哆嗦。家里人着急得在村里村外整整找他们半宿…… 渤海湾养育了杨利伟,同时也塑造了他刚毅质朴、沉静温雅的性格。在蓝色的大海上,他像一只海鸥,向着蓝天飞去。 倾诉亲情血浓于水 在姐姐杨利君眼中,杨利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对亲情尤其看重。 杨利伟每年休假时,都要请父母到北京自己的家中住上一段时间。让两位老人家,看看祖国首都日新月异的变化,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在父母面前尽尽孝心。 由于工作繁忙,杨利伟每四年才能回绥中老家一次。“可他对家人的照顾还是很周到的,总是提出要寄钱给我们,虽然我们不需要。他经常询问我女儿的学习情况,还不时邮寄光碟等学习用品回来。”杨利君一说起弟弟杨利伟总是有说不尽的心里话。“只要有时间,他就会打电话回家来问问情况。让我总是感觉他就在我身边,还像小时候一样。” 今年“五一”时由于“非典”的影响,两位老人的北京之旅泡汤了。“十一”时,杨利伟的父母专程赴京陪伴孤身在家的儿媳,看望日思夜想的孙子。 弟弟杨俊伟虽然对哥哥的太空之旅充满信任,但亲情的召唤仍不免有些许担忧。他通过今报遥祝远在天空的哥哥“圆满完成任务,顺利返航”。这种希望不只是为了国家航空事业的雄起,同时也是为了那些在地球表面恭候他凯旋归来的亲人们。 奋斗飞天梦圆太空 对于杨利伟所从事的航天事业,自从一开始家人就全力支持。“他当初报考飞行员时,我父母非常同意,而这也是他自己的志愿。”杨俊伟显然对哥哥很了解,“他‘选飞’成功后就一直忙于训练,说要争取成为中国第一个太空人,但具体情况,他不说我们也不问。我哥说,载人航天飞船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能参与其中,是一项有意义而伟大的事业。他曾说为了这项事业奋斗一生无怨无悔。” 对于杨利伟的航空事业,姐姐杨利君并没有把风险看得多重。“现在咱们国家的科学技术这么发达,尤其是在航天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而且电视也报道了安全系数比国外还要高,当然没什么好担心的。而且国家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来完成,这对我们全家来说都是光荣的事。何况,做什么事都会有风险的,既来之则安之。他选择了,就应该放开手脚去干。” 杨玉华是当初绥中二高中管理档案和学籍的教师,现已退休,当初就是她亲手把杨利伟送上了飞行员之路。昨天零点,杨老师仍然没有睡意,自从知道中国航天第一人将是自己的爱徒杨利伟时,她就一直等着盼着杨利伟乘飞船上天的消息。上午9点多,当朋友告诉她飞船已经顺利上天时,杨老师的眼前一片模糊,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 1983年时杨玉华主管学校的档案工作,招飞报名她就是经手人。杨利伟报名时就说,他特别热爱飞行,梦想着有朝一日能遨游蓝天。当杨玉华带着杨利伟到锦州体检时,杨利伟看见一架飞机在蓝天上飞行,他就感慨地说:“要是能开飞机多好啊”杨玉华说:“只要你努力,一定能成功。到时候,我可以乘坐你开的飞机上天。”没想到,当初的笑谈而今居然成真,更为神奇的是杨利伟驾驶的飞机现在已经变成了宇宙飞船。 谈起杨利伟少年时的事,杨玉华仍显得津津有味,“这孩子挺大公无私的,同学关系不错。记得有一个农村孩子把饭费弄丢了,杨利伟偷偷买了一个月的饭票给人家。”杨利伟少年时做的好事有一箩筐,高中时,他捡到了一块上海手表,交给了学校,受到板报表扬。“现在看来不当回事了,可那时一块上海表非常贵,不亚于现在的手提电脑。” 回忆父老乡亲齐夸 陈绥新是杨利伟小学中学时的同学,又是多年的好友,他为杨利伟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 “我倒去过一次航天城,去过他的宿舍。他桌子上全是书,每天晚上都要学到12点,还鼓励我跟他一起学。他从小就喜欢运动,足球、篮球无所不精,长跑、短跑无所不能,后来参军后在军营又经受了各种锻炼,他的身体完全可以经受住任何艰苦的考验。小时候,他的心理素质就非常好,不像我一考试就打哆嗦,从来没听说他有怯场的时候。现在,他终于成功了,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从北京到酒泉,11日晚上9点半我们俩还通过一次电话,通过和他的交谈,我感觉他的心态特别平稳,当时我就对他充满信心,他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杨利伟的姐夫石宝山在绥中县文化旅游局工作,虽然是亲戚,可他与杨利伟相见的次数并不多,但一根电话线,还是将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杨利伟是个很懂事的人,他从来不把自己的苦恼向父母倾诉,他怕他们担心。对于我和她姐姐,他也经常问起,生怕家里出什么矛盾,他对家人从来都是那么细心。杨利伟成为我国航天第一人,表明了我们国家科技发达,国力昌盛,我们国家的航空技术在世界名列前茅。” 葫芦岛市绥中县二高中的校长李伟曾担任过杨利伟的老师,对于杨利伟今天的成功,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杨利伟是我国航天第一人,这是我们绥中的骄傲,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杨利伟是在二高中的二年三班学习,我们今天上午召开了全校师生大会,已经正式命名二年三班为杨利伟班,并颁发了锦旗。” 王老师是杨利伟小学四年到六年期间的班主任,她曾亲眼看到杨利伟告诉一名贪玩的同学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还有一件小事让我记忆很深,杨利伟看见一名同学去工厂里面拿废铁出去卖,就主动告诉他私拿公物是不对的,那名同学不信,杨利伟很较真,带他去派出所向民警咨询,那名同学才改了自己的毛病。他一直品学兼优,是优秀少先队员,他在读小学时就告诉我,他的志向是要当一名解放军。” 焦点众媒体来包抄 昨天,是绥中县有史以来接待记者最多的一天,这是绥中县县委书记刘向阳说的。因为杨利伟的家乡在这里,而杨利伟又恰好成为了中国航天第一人,而中国宇航此次因杨利伟的成功升空而名声大噪,绥中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也理所当然了。 在早晨8点多钟,今报记者就在绥中县委遇到了三家媒体的同行,他们都是凌晨起程赶过来的。9点钟,当记者走进杨俊伟家时,聚集的媒体已经达到十几家之多,其中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等。生活在县城中的杨家人被众多媒体记者的提问搞得有些不知所措,问题太多了,回答哪个是呢? 而在下午4时,聚集到绥中的媒体已经超过了40家,据县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介绍,还有媒体记者正在赶赴绥中的途中。据说,有几家媒体在三天前就已经到达了绥中,但因为杨利伟是否能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还未确定,因此采访的声势也就不大。 而昨天,各路记者纷至,有坐客车来的,有驱采访车来的,更不乏打乘出租车奔驰300公里从北京来的。仅中央电视台的三个频道就来了四五拨记者,今天还将有几路人马杀至绥中。 据初步统计,赴绥中采访的记者不仅包括省内各家媒体,还包括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的媒体,更有甚者,香港媒体中竟来了两张平面媒体记者和三家电视媒体记者,还有消息称路透社正在与绥中县委进行联系。一时间,采访提问的口音南腔北调,搞得杨家人有些头晕。 骄傲绥中家喻户晓 在早晨记者初到绥中县城时,向路人打听杨利伟家人的消息,可得到的答复都是“不知道”,其中更多的回答是“杨利伟是谁呀?”。 到了上午,媒体记者齐聚杨俊伟家时,外面停放的好几溜采访用车吸引了附近百姓的注意,他们也从媒体的议论中模糊知道了杨利伟。而当“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后,讨论杨利伟的主力已经由媒体变成了街头的百姓。 下午,记者奔赴绥中二高中、绥中一中采访时,在门卫处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杨利伟”此时竟成了最好的通行证。而有关人士,只要见到记者,开口就是,“是不是采访有关杨利伟的事呀?” 昨天晚上7点半,在绥中县政府门前,举行了盛大的庆功晚会。到会的百姓达到了几万人,他们都是冲着杨利伟来的。“杨利伟这么给绥中争脸,我们哪能不来庆贺一下呢?”甚至有人戏称,“今年春节晚会,恐怕杨利伟的人气要盖过赵本山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