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器的特设系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7日14:38 新浪科技 | |
1、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 (1)空气更新;(2)(2)废水的处理和再生;(3)通风和温度控制; 2、居住系统 短期飞行的载人飞船和航天飞机一般都不设居住系统,只在大型的、长期载人的空间站上才配备居住系统。 居住系统有卧室、卫生间、餐室和锻炼娱乐等设施组成。 卧室是航天员睡眠的场所,也是处理个人私事的场所。每名航天员都有一个单间。睡眠的床铺可以是睡袋式的床铺,也可以是悬吊式的限制床。睡袋的温度和限制力的大小可以根据航天员个人的需求进行调节。单人卧室内还有小舷舱,供航天员观察和拍照。此外,还有镜子等个人用具。 轨道失重环境给洗澡和处理大小便都带来不少麻烦。空间站还设置专门的洗手间。 现代空间站还设置专门的厨房。厨房内有冰箱、冷藏室、食品储藏柜、微波炉、配水器、用餐器皿,以及垃圾紧缩和冷冻储藏器等。 3、航天服 航天服(spacesuit)是一种在真空环境中穿着的特殊服装。它是航天员在航天过程中的保护装备,主要用于三种场合。一是飞船或航天飞机上升和返回地球的过程中出现故障,航天员乘座的压力或航天飞机出现故障,航天员不能继续留在压力舱内,需要立即弹射逃逸时使用。第二种是航天器在轨道飞行过程中,载人航天器被微流星和碎片击穿时,航天员也需立即穿戴航天服。另外,航天员在空间轨道飞行中,需要走出压力舱,到宇宙空间去执行任务时,更需要穿戴航天服。 航天服依据其用途不同,可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两种。两种航天服的基本结构大致相同。舱内航天服比较简单,由于舱外环境比舱内恶劣,舱外航天服较为复杂,除供气、通风、调温等功能外,还需要考虑防空间高能粒子辐射、空间微流星或空间碎片的撞击、空间冷热温度的交变,以及强烈的太阳紫外辐射等。 4、载人机动装置 航天员穿着航天服,背负便携式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可以进行舱外的简单活动。当舱外活动的操作任务繁重,以及舱外作业的距离较远时,通常还需要配备载人机动装置(manned maneuvering unit, MMU),前苏联称之为空间自行车。借助载人机动装置,航天员可以在航天器附近1000m以内的任何地方进行作业。 载人机动装置通常做成座椅式。座椅的两个扶手就是操作手柄,分别用来控制转动和移动。座椅的推进装置用氨气作推进剂,无毒无污染。座椅上部安装电池盒,下方安装控制电子装置,两侧为两圆柱形的氨气瓶。 载人机动装置有两套独立的推进系统和电子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两套系统并行工作。在出现故障时,航天员可以利用其中完好的一套单独工作,返回航天飞机或空间站。由于载人机动装置不需要配备牵绳。 载人机动装置在飞行过程中,航天员用肉眼估计相对速度和位置。一般机动飞行速度小于0.6m/s。航天员通过无线电设备与空间站保持通信联系。载人机动装置的推进剂或电源快耗尽时,能自动发出音响报警。载人机动装置备有照明灯,可以在黑暗区域工作。 5、逃逸救生系统 一般为弹射逃逸救生系统。在危险性最大的发射阶段,火箭的顶端,即载人飞船的上方设有发射应急逃逸系统,当火箭发生事故时,它可将载人的飞船与火箭分开,并带到安全地方着陆。1983年9月28日,苏联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联盟T10”号飞船,当发动机点火时,火箭上的故障传感器发出火箭底部起火的警报,发射应急逃逸系统立即工作,将载人飞船拉离火箭,火箭随即爆炸。约两分钟后,飞船安全地降落在离发射台4000米的地方,两名航天员安然无恙。 在美国的航天飞机发射台上,紧急逃逸系统是7条滑索和7个吊篮,每个吊篮可乘3人。如发生意外,发射台上的21人,可在2分钟内乘吊篮沿滑索撤离到地下掩体中。航天飞机起飞后发生故障,在不能紧急着陆时,8名航天员可在100秒钟内,顺安全桅杆下滑到轨道器右翼下张开降落伞降落。如能紧急着陆,则可在全球设立的几个紧急着陆场着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