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耐撰文回忆我载人航天的艰辛与喜悦 披不为人知情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7日00:03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0月26日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总装备部部长李继耐上将在即将出版的《瞭望》周刊上发表的题为《难忘的历史时刻》一文中,回忆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过程,畅谈了工程进展中的坦途与坎坷,艰辛与喜悦,披露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发射过程中许多不为人知的情节。 李继耐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是今年国家最重大的科研实践活动,党中央、国 神舟二号飞船虽已是第二艘无人飞船,但却是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正样飞船。这一次飞行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程总体和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全面考核,进一步检验总体技术方案和各系统技术方案的正确性与匹配性,获取与载人飞行有关的数据和科学实验数据。从根本上讲,神舟二号的发射是一个转阶段的标志。这一次飞行,所有的装船产品的正样状态都是第一次上天,不少产品的研制试验刚刚完成。然而,神舟二号不负众望,于2002年1月10日成功发射升空,在太空飞行了7天,尽管返回着陆时没有完全达到我们所预期的目标,但通过神舟二号的发射,进一步完善了设计,并解决了产品暴露出的质量、技术方面的问题,为以后的飞行试验提供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神舟三号飞行试验的圆满成功,也是来之不易、充满艰辛。这次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统冗余和飞船应急救生、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在发射场条件简易、飞船船舱空间狭小、操作难度极大的条件下,参研参试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出色完成了飞船船舱内70多个插座的拆换,保证了3000多个接点个个导通,保证了飞船的质量和后续试验的顺利进行。这次试验是2002年3月25日至4月l日进行的,试验结果最终表明:全系统工作正常,主要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行状态一致,完成所有预定的试验内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四号飞船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确保航天员的绝对安全,进一步完善和考核火箭、飞船和测控系统的可靠性。但在执行发射任务期间,发射场遇上了前所未有的持续低温天气。-28℃的严寒,给发射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不便。经过充分的试验数据论证和气象会商,最后在恶劣的气象环境下,优选了一个较好的窗口,并调整了发射程序。发射场的工作者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采取了多种有效的防冻保暖措施。飞船终于在2002年12月30日胜利发射升空,并于2003年1月5日安全返回,完成了所有预定的试验内容,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李继耐说,为了确保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广大研制、建设、试验人员经过11年锲而不舍的刻苦攻关和顽强拼搏,取得了显赫的战绩:夺取了首次无人试验飞船、第一艘正样飞船飞行的圆满成功,又连续成功进行了神舟三号、神舟四号两艘与载人飞行状态基本一致的飞行试验。这一切,都是为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做准备。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关键一战!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从源头抓起,坚持优选元器件、原材料,加强关键件、重要件生产把关;健全质保体系,坚持预防为主,零缺陷管理,全过程控制;实行对工作阶段和重大质量问题归零的专家评审制度,不留任何疑点和隐患;严格按照工程化要求进行软件研制,解决了过去多次试验存在的“瓶颈”问题。同时,在防止单点失效、增加冗余设计、提高测试覆盖率、严查不可测项目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把风险降到了最低限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在国内外重大工程项目的研制中是很难做到的。 李继耐说,我们的国力有限,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在进行载人飞行之前,可以发射近十次,甚至十多次无人试验飞船。我们只进行了四次无人飞行试验就要实施载人首飞,有很多东西只能靠第一次来检验。指挥部的同志认真搜集整理和研究了国外载人航天过程中曾出现的种种故障与失误的资料,以及我们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并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我们的运载火箭有20多万个零部件,火箭和飞船等上天产品有12万多个元器件;仅飞船系统就有重要软件语句70多万条,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重要软件语句多达140万条。我们进行了成百上千次的论证检查,目的就是要通过严谨细致、周密充分的工作,依靠科技人员的智慧,弥补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达到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目标。 李继耐指出,首飞圆满成功的实践证明,我们的神舟五号飞船和运载火箭产品质量非常过硬,在整个任务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参加任务的数千台套地面设施设备也无一故障,全系统数万个口令无一差错,操作无一失误。测控通信系统极为顺畅,北京、酒泉、西安三个指控中心和分布在国内外的10个测控站,以及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4艘远望号测量船,都十分精确、十分及时地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李继耐说,载人航天飞行的核心是“载人”。为了培养出我国优秀的首批航天员,从1996年开始,便从空军1500多名飞行员中百里挑一、精心选拔出14名同志,并从1998年3月开始,进行了5年多的严格科学训练,高标准地完成了基础理论、体质、心理、专业技术、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救生与生存,以及航天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训练任务。这14名航天员均通过了所有训练科目的考核,政治思想、心理素质、技术水平、健康状况等方面状态良好,都基本具备执行航天飞行任务的能力。今年7月,总装备部专门成立了首飞航天员评选委员会,按照科学严格的程序和标准,确定了其中5名航天员进行强化训练,使他们的各项能力又有了较大提高。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优中选优,于9月6日确定了3人首飞梯队,其中杨利伟同志各项综合考核指标名列第一。但直到发射的前一天,指挥部才正式确定他为首飞航天员。我们在上人之前之所以没有上动物做生存试验,是因为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水平、有能力创造出适合航天员生存和生活的环境与条件。 李继耐说,利用飞船轨道舱留轨进行科学实验,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一大特色。飞船应用系统研制了以高分辨率空间光学照相设备、空间电子信息遥感设备、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和多模态微波遥感器等为代表的有效载荷,共135种184件,分别安装在神舟二号至五号飞船上,开展空间对地观测、遥感、空间科学研究及应用实验。目前,在生命科学、流体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天文、空间环境、微重力测量和空间对地观测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实验成果。其中,空间天文捕获了48个类γ爆现象,并得到国际同行的验证和认可;空间对地观测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图像;空间生命科学的细胞电融合、蛋白质结晶生长、通用生物培养以及空间材料多工位晶体生长装置等方面的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李继耐说,载人航天事业是全国人民共同的事业,是社会主义大协作的结晶。整个工程由七大系统组成,总装备部、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信息产业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所属的110多个研究院所、学校、基地、工厂,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试验任务;航空、船舶、兵器、机械、电子、化工、冶金、纺织、建筑等领域及有关省(市)自治区的3000多个单位承担了协作配套任务。共有数十万人参加了工程研制、建设和试验,直接参加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就有数万人。大家目标一致、决心一致、步调一致,大力协同,密切配合,真正做到了一条心、一股劲、一盘棋,实施大兵团作战,形成了圆满完成任务的强大合力。军队各总部,有关军区、军兵种和外交部、公安部、民政部、交通部、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等有关部门和地区,都为任务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继耐说,载人航天事业是几代人为之共同奋斗的事业。从工程总指挥系统来讲,第一任总指挥是丁衡高同志,第二任是曹刚川同志。曾先后担任过神舟一号至五号的总指挥、副总指挥们,精心运筹,周密组织,正确指挥,对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创建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科学家队伍来讲,以王淦昌为代表的许多“两弹一星”元勋和老一辈科学家老当益壮、辛勤耕耘,为工程研制提供了有力指导;以王永志等同志为代表的一大批工程各级技术专家科学谋划、精心设计,对工程创新和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尤为可喜的是,一批年富力强的新一代科技帅才、将才在工程实践中勇挑重担、脱颖而出,作出了突出贡献。 李继耐说,2003年10月16日清晨,当祖国大地刚刚迎来第一缕绚丽曙光的时候,传来了激动人心的喜讯,主着陆场指挥长用十分激动、满怀喜悦的声音报告:6时23分,神舟五号飞船按预定计划准确返回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恰在开舱的这一时刻,鲜艳的五星红旗正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恰在39年前的今天,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喜获成功!这两个辉煌时间的巧合,折射出社会主义中国兴旺发达的历史逻辑。 李继耐说,自己有幸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队伍中的一员,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是能够亲身参与和见证这一段壮丽辉煌的历史,是我毕生的荣耀与自豪!在这欢庆胜利之际,我们特别感念多年来为我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广大科研人员、干部、战士和职工,是他们对党、对祖国、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无私奉献,铺就了通向成功的胜利之路。他们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坚强脊梁,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开路先锋,是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功臣。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同志们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的卓越功勋,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完)(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