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德鲲”解密“神五”救捞任务(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7日08:58 金羊网-新快报 | |||||
广州南海救助局“德鲲”轮顺利返航,本报记者专程赴上海进行采访 新快报记者 左志红 通讯员 李文 周万里 10月15日上午9时整,我国首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腾空而起,直入云霄。 与此同时,一支特殊的队伍正坚守在西起连云港、东至西太平洋关岛的4400公里的战线上,翘首蓝天,随时准备执行搜索飞船返回舱、救助航天员的紧急救援任务。这就是交通部救捞系统的专业救捞队伍———位于广州滨江东路的南海救助局的“德鲲”轮、烟台北海救助局的“北海102”和上海打捞局的“德意”轮三艘大马力远洋救助拖轮。 代号92105 “神五”海上后盾启动 据了解,交通部救捞系统从2000年开始参加载人航天工程的海上救援保障工作,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德鲲”轮在内的三艘救助船只担负的主要任务是与海军舰船、飞机互相协同、密切配合,共同执行海上应急救援任务———当飞船发射后的上升段的351秒—505秒之间的时间段内,如果运载火箭或飞船出现故障,按预定程序飞船可进行应急返回,降落于预定的三个海上区域,在此情况下需展开海上应急救生,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搜索打捞返回舱、救治航天员的任务。 这次任务有个秘密代号“92105”,除了个别领导人物,大部分参与任务的搜救船员都只知道执行一个特殊的重要的任务,且不许对家属及外人透露。担任了“指挥长”这个最重要职务的黄景是知道内情的,所以“三个月来我没睡过一天安稳觉,感到压力很大。” 黄景介绍,接到任务后,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船只进行改装。7月份,“德鲲”轮奉命北上上海,从8月3日起共花了45天才将100多吨的设备成功加装到了轮船上,包括高海况拦截臂打捞网装置(包括打捞网、拦截臂、龙门摇摆起重机、返回舱座架及操作平台和防碰系统、监视系统等设备),以及HF/VHF测向仪和图像实时传播系统,还将餐厅改造成临时手术室,供抢救宇航员使用。“加装完后,我们准备训练时,却发现一个吊机未装好不工作了,我们只好又开回码头重装,从那时起,我最担心的就是加装设备出问题。”黄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小插曲。 临危受命 老水手放弃休假再次出征 加装完毕后,“德鲲”旋即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艰苦的高海况打捞训练,共进行了9次高海况训练。 所谓高海况,通俗言之就是指水较深、海面风力超过6级、浪高4米的恶劣的海上环境,据了解,飞船救捞方案原本准备了两套,一是低海况,二是高海况,后来指挥中心否定了低海况,全部采用高海况。 高海况需要船只开到码头70海里(即130公里)开外的海域进行训练,一训练就是一整天,第一天训练就进行了4次的高海况打捞训练,船员们从早到晚不停地抛舱、下网、捞舱、开舱,进网率100%,成绩不错。正是因为这些艰苦的训练,9月26日,代表救助船队参加验收的“德鲲”轮顺利完成了演练,获得了首长们的赞许。 但高强度的训练累倒了船上的水手长林金晗,50多岁的林金晗因为经验丰富被委以重任,但毕竟年事已高,一天下来,心脏就受不了,上岸后,林金晗马上乘飞机回广州住院。新水手长徐万元到岗。 为了训练,“德鲲”轮上的船员付出很多,船长余新红告诉记者,二副李为华刚结婚第二天就接到命令返船,不得不与新婚妻子依依告别,每天睡觉前,李为华都要拿出妻子的照片看。在训练之余,李为华总不忘用手机给妻子“短信传情”。40多岁的电机员吴上保已连续一年半未过休假了(一般船员都是一年休4个月长假),今年8月,吴上保本来准备休假的,但因为老吴曾在1981年参加过中国向南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实验的海上保障任务,经验丰富,船长还是决定请老吴再度出征,老吴二话没说又上阵了。 完成使命 经历惊心动魄400秒 10月10日,“德鲲”轮奉命赶赴1800公里开外的B区海域,而“德意”轮已于6日赶往4400公里的西太平洋关岛附近的C区海域,12日“北海102”轮将出发至380公里开外的A区海域。到10月14日8时,三艘船只全部到位,排成一排,在西起连云港、东至西太平洋关岛的4400公里结成一道坚固的宇航员海上生命保障线。“德鲲”轮船长余新红告诉记者,到达待命地点后,他们每4小时就报告一次现场海况,而指挥中心将根据他们报告的情况决定飞船是否发射。 15日6时30分至7时,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指挥人员与3艘救捞船进行了任务前的最后一次通信测试,并确认了各海区的气象条件和3艘救捞船的技术状态。飞船发射进入倒计2小时起,各救捞船在指挥人员的指挥下,备车机动,人员就位,开起了专用搜索定向仪,加热液压系统,备便了高海况救援打捞设备,做好了一切救援准备。 15日上午9时,“神舟”五号飞船准时发射,3分钟后飞船飞临A区上空,5分钟后抵B区上空,8分钟后抵C区上空,10分后飞船升空成功。在飞船上升那最危险的400多秒里,船员们的神经一直是紧绷着的。 余新红船长告诉记者,15日那天早晨6时多,船员们都醒来了,随着时间一分分过去,尤其是1小时倒计时开始后,他们的心一直提到嗓子眼里,9时整,不少船员拿着望远镜跑到甲板上眺望,希望能看见飞船的影子。直到10分钟后,北京指挥中心告诉船长发射成功的消息时,余新红立即向全船广播,“德鲲”轮上30多名船员和随船人员都高兴地欢呼起来,又跳又笑,这欢乐的一幕还被中央电视台通过可视电话摄录起来传播到全国观众的眼中。 亲如一家 悉心照顾随船人员 在“德鲲”轮采访时,记者还无意中了解到一个感人的细节———与“德鲲”轮的成员们一同战斗的外单位人员———总装备部20基地、航天医疗研究所、广州海军421医院海上医疗队、中电集团22所、上海渔机所等执行相关任务的随船人员(共23人)于10月18日给他们写了封感谢信。信中讲到,船员们把好的休息舱让给他们,自己睡沙发,吃饭时把餐厅座位让给他们,自己在外面吃,尤其是执行最后任务驶往B海区时,几天来日夜不停地航行令随船人员严重晕船,都吃不下饭,船长和政委亲自到舱室来看望,并把食品送到床前,问寒问暖,“使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们在这个临时大家庭里倍感温暖”。 随船人员亲切地将船员们称为“不穿军装的军人”,并对“德鲲”轮完成海上救助任务表示祝贺。对随船人员的盛情夸赞,“德鲲”轮上的船员轻松地说“这算什么呢!救助队伍本来的职责就是救助,更何况只是照顾一下别人呢,这是我们的本分!” 后记 10月23日,交通部副部长洪善祥、交通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为这三艘船胜利完成任务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和欢迎仪式;10月30日,“德鲲”轮将从上海再度扬帆,前往烟台执行渤海湾救助值班任务。据悉,全国共有3000多个单位参与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工程的保障工作。 (侯颖/编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