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伊拉克国企:军事攻占之后的经济攻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30日17:26 国际先驱导报 | |
范跃龙 自美国负责伊拉克私有化工作的负责人托马斯·福利宣布开始出售伊拉克国有企业以来,几乎所有伊拉克实业家都相信,一场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拍卖游戏开始了。伊拉克临管会正适合充当拍卖的锤,而紧握着它的,是美英占领当局的手。 将波斯湾固化为帝国湾 临管会这一措施的意外之处在于,此前当局对于伊拉克经济开放的保守基调从此作废,而且,这种举动完全没有顾及伊拉克人失去产业命脉的焦虑和反弹。当然,临管会任何重大决定都是华盛顿的直接授意,这次也不例外。美国大选在即,指责布什政府在战后伊拉克空耗美国纳税人钱财的声音不绝于耳。布什轻松推翻萨达姆政权5个月后,时间带来的心理压力却越来越郁积沉重,再次急需一石多鸟的应变策略。 伊拉克重建的优先出牌权给了华盛顿机会。托马斯·福利正式宣布的私有化进程,将在若干战线上搭建利于美国进退自由的便桥。首先,福利表面上的使命是,向伊拉克临管会递交详细的私有化方案。但这份私有化方案的价值取向显然并不针对伊拉克社会动荡危险的现状。私有化方案由占领当局拟定,由临管会及未来伊拉克政府执行,在某种程度上,它的实质功能是为未来几年伊拉克经济大门洞开、该国产业全面私有化的利益分配定调。众所周知,私有化和产业开放政策的本身属性归于国家立法行为,其主旨由占统治地位的利益集团确定。既然伊拉克国家主权可在美英股掌之间把玩,那么走上私有化道路的伊拉克人仍将过着身不由己的生活,美国依然可以借经济支配力控制其未来政权的政策取向,将波斯湾固化为帝国的海湾。 其次,美军的困境令华盛顿难以继续为伊拉克重建和军事存在找到追加资金的理由,因而占领当局难耐财政气短的局面,在政权尚未“如愿”正式移交伊拉克人时,就在当地出租车行业和建筑设计行业的国有公司上准备尝鲜,通过主宰拍卖国企缓解财政瓶颈,同时也好令美国的纳税人闭嘴。尤其是美国在向法德等国游说分担战后重建成本失败之后,更希望通过出售伊拉克现有国企资产搞到这笔钱。 撒向别国的诱饵 美国想通过福利之口表明尊重伊拉克人自己意愿,尊重绝大多数伊拉克原国有资产的归属,进而尊重伊拉克人民主权的姿态是徒劳的。尽管这次拍卖只涉及不到10家伊拉克国有企业,而且与土地无染,但美国似乎忘记了,主权也好,财产权也罢,没有了绝对的排他性,哪还有可靠的权利保证可言?自由女神像由美国国家所有,谁也不能将她的玉手切割下来倒卖掉,恐怕半个手指也不行。 再者,占领当局授意临管会向西方7国散布诱饵,也是为了扭转美英联盟在战后伊拉克孤家寡人的尴尬境地。最初小规模的私有化,或许真如福利所言,不会引起外国投资者的兴趣,但是今后几年,伊拉克将有数百家国企摇身变成私企,外资可将投资所得完全转移回母国。当利润的期望值渐渐大于伊拉克社会暴力的频度,华盛顿相信法德俄等国都会自愿下水,融入瓜分海湾利益、抹煞战争恶意的模糊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福利“建议”国有公司不要单纯卖给出价最高的竞买者;要考虑未来公司拥有者的经验和实力。事实上,在阿拉伯人环伺之下,中东地区的公司对投资伊拉克抱有更大兴趣,而且石油富贾们的出价也是可以预见的大手笔。美方这番“建议”似乎是在提醒伊拉克人:在私有化过程中还是疏近而亲远比较好——占领当局虽遥遥来自阿拉伯世界之外,却是这里的主宰。# 声明:《国际先驱导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