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十日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31日23:21 天津青年报 | |
摆渡工与年节礼-蒙秀芳 天津的渡口最早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当时设有大直沽、西沽、杨柳青等8处。据档案记载,直至解放前,天津的渡口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之态势,1946年,各渡口船主经过协商,组织成立了天津市渡口船主联合会,该会以便利渡口交通、保护船主权益、服务社会为宗旨,进一步规范了种种行业内行为。至1947年3月份,天津的各条河流上已经有大大小小的渡口 当时的渡口大约分为三种:一曰官渡,即从地址的选择到船只、坡板等设备的购置一律由官方负责,船夫由官方雇佣;二曰专渡,众所周知,海河两岸大大小小密布着众多的洋行、货栈和官方机构,这些部门为方便内部职员上、下班,就近设置专用渡口,雇佣船夫定时接送职员。专渡只服务于特定人员,并不载送普通市民;三曰私渡,即个人为谋取生路,经过公用局(或船主联合会)的批准,自行筹资设立渡口。私渡为经营性质的渡口,船主多为下层平民,生意稍旺者雇佣几个水手,差些的索性全家大小一齐上阵。 虽然很多船主世代倚赖摆渡为生,但是平时船主们很少向渡客收取资费,尤其是居住在附近常来常往的居民,老远一声招呼,自家人一样就上了船,若有肩挑手提的,更是紧着互相扶持,家长里短地搭着话间就到了河对岸。船主们的营生都只在逢年过节时收取“节礼”,“节礼”本是旧社会官方及各种形式的组织为增加收入而巧立名目,于节日期间向老百姓收取的“喜钱”。用在渡口上,则成了渡船的客人们对船主服务的一种后期回报。逢年节时,船主就到渡口附近的村落挨家挨户地走,每到一家,船主就吆喝着给一家老小贺喜,因为约定俗成了,大家都心知肚明,还没等船主张口,户主就已经从包裹里捏出几张钱币———生活稍微宽裕的就多给一些,生活窘迫的就少给些,船主也不争不抢,给多少就是多少。总之,都是贫苦人家,意思到了也就足矣。船主最后拿到的“节礼”数目也总不是太多,仅够维持船主一家人勉强度日。 虽即如此,天津各条河流上的渡口数量仍然不减,一直远在桥梁之上。度其原因,除了经济便捷之外,依然可以想象,众人三五成群相携而上,随船由此岸至彼岸,那贴近水面的短短一段旅程,便是生计困苦的人,也一定乐于享受那种片刻的闲暇心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