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经济的决定因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2日03:24 华夏时报 | |
太阳星城爱心之旅特约记者韩雨亭 江苏镇江的扬中市是一座“移民”城市,“移民”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意识开放、勤劳、敢想敢干。在这座南腔北调汇聚的城市里,人们生活悠闲、思想活跃甚至“激进”,一排排仿欧建筑的居民楼群总会让人产生一种不真实感,的确让人很难把它与中国经济发展现实与生存现状结合起来,它与大多数正在发展的其它地域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地处长 在2000年,狄广余当时还时为扬中市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某一天,狄广余被组织叫去说准备让他去残联工作,问他有没有意见。狄想;既然上面都已安排好了,那还有什么说的呢?于是便稀里糊涂的答应下来了,但“残联”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部门,对于他来说似乎并不重要,此前,他对“残联”的工作性质与工作内容几乎一无所知。他说:“虽然我不知道‘残联’究竟是干什么的,但我知道这绝对不是一个‘抢手’的部门,所以,让我感到非常失落。”情绪异常低落的狄慢悠悠的骑着自行车回到家里,夫人问他调到哪里去工作了,他声音低低的告诉夫人说:“残联”,夫人似乎还是没有明白地又问“哪儿?”狄又回答说“残联”,连问六次后夫人似乎仍然不明白,便疑惑不解的问:“‘残联’究竟是干什么的?”狄显得有点不耐烦的说:“‘残联’就是一个管那些瘸子、跛子、瞎子的部门。”夫人似乎明白出什么了,便打趣的说:“那还好,现在可以做一个‘清官’(清闲的官)了。”狄每当回忆这个场景的时候,总禁不住地笑出声来。他说:“这就是三年前我对‘残联’的理解,现在想起来都有点惭愧。”当狄到了“残联”后,摆在他面前的一切几乎超越了他的想象。十几号人挤在一个不到30平米的办公室里办公,除了摆放办公设施和资料外,还要负责接待来访人员,所以显得异常的具体和紧张。现在,扬中市残联的办公场地也已经由原来的30平米的办公间,变成了今天的拥有600平米的小阁楼办公设施,残疾人各项工作也稳步的上升,而残障朋友的个体需求也由先前的生存需求转向了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面对这些变化,狄感慨万千地说:“‘残联’的发展在见证社会重视残障朋友保障工作历程的同时,也见证的扬中市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层次的提高。社会意识在结合经济水平,才是决定残障人士保障工作的关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