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十日谈:河底沉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5日23:20 天津青年报 | |
蒙秀芳 天津近代航运业的发达不但制造了海难的可能,更为海底沉船的发现创造了众多的机会。这些沉船类型不同,大小不一,它们分别在不同的年代沉没于此处或彼处。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一点一点地掩埋了各自的历史故事,比起悲情的“泰坦尼克”号来,它们的身后似乎更多了一些神秘和苍凉。 1927年,天津东大沽的居民在河中发现一艘沉船,经过下水打探,人们确认这是一艘清朝咸丰年间的英国木壳兵船,当地居民鞠宝安看中了构造船身的优质木料。于是他向当时的主管部门理船厅提出打捞该船,打捞的一切费用自理,惟一的要求就是将打捞上来的兵船归为己有,以便将其拆散变卖抵充打捞费用。当时官方一般都采取此种方式处理民间打捞沉船之事,一来落得清闲,二来一分钱不用花,海河航道自行疏通,落得两全其美。 1937年,横跨海河的金钢桥下沉没了一艘小轮船,它的身份已经无从查考,究竟是一场意外还是人为,亦或是否藏着一段儿更为神秘离奇的故事———谜底已经随着船身一起沉入了海底。但是随着海河水位和水上交通状况的不断变迁,沉没的轮船越来越妨碍了往来船只的正常航行,两年以后,航运局决定对其实施打捞。 艰难且旷日持久的一次打捞沉船行动大约要数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八月份的“天通”拖轮沉没事件。该轮船隶属于当时国内著名的民族企业———天津航业股份有限公司。1939年8月29日上午“天通”轮照例空船出海工作,行至大沽拦江沙水道时轮船开始不断吃水,船身走浅,一阵急流涌来,将船身击倒,顷刻间翻覆。前方海河工程局正在作业的船只闻听呼救匆忙赶来,到下午三点钟全体船员获救,“天通”轮却因无法救架而沉没海底。船身斜卧海底,右舷着地,第二天晚上东北风大作,轮船被激流冲击,船身居然自动立起来,烟囱高出水面二尺左右,这无疑增加了打捞的难度。由于人力、天气以及打捞难度等原因,打捞行动从8月份一直进行到第二年的8月底。整个工程整整持续了一年的时间,“天通”轮才离开水面,成功上岸。 抗战时期曾有大量的战船倾覆于海底,1947年1月天津市政府专门公布打捞沉船(特指抗战时期的战船)办法,组织了江海沉船打捞委员会,规定敌伪船只采用招标方式打捞,出水的沉船归中标方所有;至于本国或者盟国的船只一律限期由船只所有者解决,逾期不作处理者同样向商人招标起捞。捞出的军舰、枪炮等军事武器一律归政府所有,官方会酌情发放奖金给起捞沉船的承办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