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淑女绅士”观的底蕴是什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5日18:20 南方周末 | |
作者:金新 “和声细语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这是10月中旬南京市第四中学在校园内挂出的大幅标语。据悉,提出做有“淑女气质、绅士风度”的学生,这在国内教育界尚属首次。为此,常以判官形象出镜的中央电视台亦作了及时的报道, 这一口号在校园内外产生了不同的反响。以为然者称之为“当代学生素质教育的实现形式”;不以为然者则认为这个口号反映了保守的传统教育理念,有复古的倾向。 笔者对于不以为然者的理由持不以为然的态度。“淑女绅士”观确实“有复古的倾向”。淑女:美好的女子。《诗经·周南·关雎》有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绅士:旧时称地方上有势力或在学的男子。绅,大带,古代士大夫之服用,“峨大冠,拖长绅”。然而,复古未必一定就是一件坏事,唐宋八大家开展的古文运动就是一种复古,有什么不好?如果不恢复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那种散行、单句不拘一格的文风,任由骈文一味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和典故的浮华形式,发展下去,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问题是,绅士淑女这一“立人”标准的确立并不是“居高临下”通盘考虑的结果,竟然是缘于偶然得之。据第一个提出将“淑女气质、绅士风度”写入标语的王苏民校长说,上学期和学生的一次谈话,促成了这8字“经典”的生成。在那次谈话中,他发现学生口中常常带脏字,于是,老师们苦思冥想,单就语言文明拟出了专项教育活动的计划书,在学校综合楼前悬挂两条宣传标语:“出言吐语勿忘语言文明可净化心灵,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能修身养性”,并在高中楼前悬挂一条横幅,写上了嗣后令整个教育界因此聒噪的“和声细语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诸字。其中所用“行为举止”,超越了语言的范畴,想来属对偶文字游戏之需。可以断定,教育者自己对“淑女绅士”观的认识仅是处于朦胧状态,只是救急的权宜之计。难怪当学生们被问起“你心目中的淑女绅士是什么样的形象”时,大多数很难给以完整的答案,而且标准不一。不少孩子承认是从电影特别是外国电影中形成的印象:“女子小碎步走路,细声细语;男人穿黑燕尾服,个个像贵族似的。” 这是一种典型的“拍脑袋”教育思想,缺乏深层次的思维框架。客观而公正地讲,“淑女绅士”毕竟是封建时代的道德标准,与“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密切相关。现代中学生性格活泼,用不加界定与不作重新审视的“淑女绅士”标准统一要求他们,很可能会桎梏他们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更何况现代教育注重的是平民意识培养,“淑女绅士”有意无意间强化了一种贵族意向,负面效应可谓立竿见影。事实上,传统美德倘若不和现代文化价值取向相磨合且异化,就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