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刀斧头齐上阵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9日23:42 天津青年报 | |
相关专题:< 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专题 > 不躲不闪不叫疼押上大堂随便打忍受酷刑逞“英雄”可怜混混命专为打架生-本报记者王志辉 混混儿们终日在一起游手好闲,没有正事,相互间发动“战争”就成了头等大事。天津混混儿们打架,不只是相互打打闹闹,而是带着“原则”进行“战斗”,打人与被打的一方都有许多规矩和“说法”……刀光斧影头破血流全不顾棍棒加身挨打受伤为成名 在清代天津的街头巷尾,常常可以看到两伙混混儿各持凶器,混战在一起。他们打架的方式很特别,全不讲究招式、路数。只见斧头、菜刀、白蜡杆上下翻飞,当凶器打过去的时候,对方常常既不躲闪也不抵挡,反而挺身相迎,头破血流全然不顾。当双方渐渐分出高下,失败的一方却不退却,全都躺在地上任凭对方一顿痛打,没有一个人叫出声来,这就是混混儿打群架。 混混儿自讨苦吃的做法,令人很难理解,但是对于清代的混混儿们来说,这正是他们必须经受的考验。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刘海岩说:“当时的混混儿一般都以能打架为自豪,而且多以经历过殴斗的‘大世面’、挨过打受过伤作为炫耀的资本。但是,像这样只想招灾惹祸,棍棒加身,讨一顿打,借以成名,则是天津的混混儿独特的行为方式。”随便你打若有哼哈非好汉走基栽面以命相拼解过节 混混儿讨打还有一套规矩和术语。他们把讨打挨揍称作“卖味儿”;对方打来的时候要马上躺下,称作“叠下(叠了)”;任凭对方殴打不得还手,更不能呼痛讨饶,称作“不带哼哈”;如若忍耐不住,脱口“哎呀”一声,对方便会立即停手,得胜而去,被打者就算“栽啦”,称之为“走基(ji,轻声)”,该混混儿会因此被赶出锅夥。 锅夥集体殴斗,混混儿会个个争做“拼命三郎”,如若对方打来,要挺胸相向,挺头去迎,丝毫不能含糊,如若躲闪或去搪挡,便算抓家伙,虽然不致被立即逐出锅夥,也会被人耻笑瞧不起。打架、挨打,成了混混儿们必须经受的考验。“终日打架的混混儿们认为,打架的时候如果怕疼,是一件让人十分看不起的事,如果打架的时候有一次‘走基’,就别想在混混儿里有出头之日了。”刘海岩告诉记者。 混混儿视打架为乐事,锅夥之间打群架更被看做是“英雄用武”之时。混混儿之间常常因侵犯彼此的地盘,或者受保护的地盘内有人被对方欺负等等原因积怨结仇,称之为有“过节儿”。“过节儿”越闹越大,到了无法解决的时候,便会用一场“战争”解决问题。 双方或者先下战书约定决战的时间和地点,或者不问青红皂白突然袭击,先发制人。有时人手不够,还要约请其他锅夥助战,被约者称为“充光棍”。参战者至少数十人甚至上百人,聚在一起,就会有人供给好吃喝。打架来神抽中死签铺家伙官兵装傻任凭殴斗不抓人 “清朝的执法力度不是十分严厉,混混儿打架,官府大都睁一眼闭一眼,这就更加助长了混混儿们打架的风气。一到打架的时候,混混儿们比过年还要高兴。”据刘海岩介绍,到了开战之日,混混儿们个个抖擞精神,一身短打扮,先在锅夥门前摆出所有兵器以显威风,叫做“铺家伙”。如果与对方有“死过节儿”,还要选定几位兄弟去以死相拼,办法是或自告奋勇或抽签选定,这叫“抽死签”。抽中者即使上阵侥幸未死,事后也要自认凶手,到官府投案自首。 混混儿们打架时拼死拼活,却又很会掌握分寸。除非双方有“死过节儿”,否则不会置对方于死地,这在锅夥中成为一种规矩。双方若有“死过节儿”,如锅夥中曾有人被对方打死,或者曾遭对方奇耻大辱等,那么锅夥中人就会以死相拼,不打出个你死我活不会罢手。 在清代,混混儿们打架的喊声城内外经常可以听到。1899—1900年上半年,天津常常都要因此出几条人命。清时的天津,乡甲局负责城内治安,每天派人沿街巡逻,维持秩序,弹压地面。出巡时,一名小武官骑马在前,人称“老总儿”,后跟四名兵丁,人称“老架儿”。当有地保前来报告有混混儿在某街某巷打架时,“老总儿”会立即率众赶到肇事地点,他们离很远便会止步观望,并不马上制止,直至看到双方无意再战才上前喝住。打架的混混儿们明知“老总儿”已到,却视而不见继续殴斗。待胜负已分或双方皆筋疲力尽不想再战时,听到吆喝之声,少不了要给些面子,借此住手。但是官兵并不马上抓人,而是一旦殴斗停止便会离开。殴斗双方则各自清点死伤人数,死者要听候知县验尸,伤者听候验伤,准备顶凶的混混儿则到乡甲局投案。乡甲局也不审案,而是立即押解到县衙门处理。影响恶劣破落子弟“无乐忧”把持地盘垄断行业“讲义气” “混混儿这样的‘英雄’行为,给城市社会的风习带来恶劣的影响。尤其是下层社会,这种影响随处可见,就连混混儿的性格、行为举止也成了一些年轻人模仿的对象。一些破落人家子弟不务正业,却以追求混混儿的派头为时髦。他们外表也似混混儿模样,身着肥衣大袖,但衣料更为华丽;梳着一条大辫子,辫穗子尤其大;同样束着腰带,但多用整幅绸子;脚穿花鞋,连袜子底也绣上了花。他们经常口哼小曲儿,招摇过市,惯于在庙会或看戏时趁人多拥挤调戏妇女,为人们所不齿。这些人被称作‘无乐忧’,并非真正的混混儿。”刘海岩告诉记者。 混混儿打架多因争“地盘”而起。在早年同一锅夥中的混混儿大都是居住在同一街巷。他们把街巷视为锅夥的“势力范围”,他人不得染指。混混儿占有地盘,就算有了饭碗。街巷之中,如有哪家店铺或住户要搬家运货,或遇有婚丧嫁娶之事,混混儿们就会结伙前去帮忙,搬运、抬轿子、扛棺材,样样都干,以便混顿饭吃讨个钱花。许多服务性的劳动就这样被同街巷的混混儿们包揽了下来。由于他们分界把持,实际上垄断了这些行当,居民遇有这些事情要办只能找他们。 混混儿们往往把维护“地盘”内的利益视为己任。外来的挑担小贩、手艺人或江湖艺人,要得到锅夥的许可才能在街上做生意、卖艺,否则免不了要遭到干预甚至被逐出。有些行业如被本街巷的人所垄断,混混儿也有义务维护。街坊邻居有人受到其他街巷的人欺负,混混儿们会认为是对自己的侵犯,会使用各种方式进行报复。 在当时毫无法纪的情况下,这种“义气”似乎感染了所有的居民。刘海岩说:“当时如果街巷中有人受到外人的欺负,全体居民便认定是羞辱了大伙儿,混混儿们前往报仇,会受到人们的支持和赞许,甚至把混混儿们看做街巷全体居民的代表。如果与外街巷有了‘过节儿’,全街巷的人都会仇恨对方,只要是对方街巷的居民,不论长幼,皆被视为仇人,即是偶然走过本街巷也会被看做是挑衅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