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学者们也被“策划”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0日10:47 中国青年报 | |
相关专题:< 新浪评论专题 > 作者:童大焕 “中国的小说被好莱坞以百万美元买了版权!” 多么好的消息啊!一时间这个消息成了中国多家报纸以及海外网络的大标题。可事实证明这不过是出版商精心炮制的一个“策划”,一个天大的骗局和谎言。版权的事子虚乌有 这本中国小说就是旅居加拿大的上海女作者贝拉写的《911生死婚礼———我的情爱自传》,它于去年由北京“现代SNP创作中心”策划出版。策划人安舜波曾对《中华读书报》等媒体记者说,美国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董事会已一致决定购买这本小说的电影版权,版税高达102万美元,占中国年度向外输出图书版税的近一半,而且影片将由全球走红的《泰坦尼克号》的导演执导。安舜波何许人也?他就是当年大名鼎鼎的“布老虎丛书”的策划人,出版过卫慧《上海宝贝》的编辑、出版商。 尽管已是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1秒30万公里,然而人们仍然可以利用种种信息不对称进行各种各样的欺世盗名活动。相对于一本几十元的书来说,搜集这样的信息成本太高,于是人们宁可上当受骗,也不一定真正去跟出版商较真。也因为这样的欺世盗名成本太低、利润太高,于是,不断地有人在这条道路上一往无前。 即使最终被揭露,这只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局,也几乎不会有人去对出版商进行处罚,《著作权法》对类似的欺诈行为没有规定;个体的索赔即使成功,对于索赔者来说也是得不偿失,而对于欺诈者来说则是毫发无损。因为,中国的法律,至今没有“法律适用”条款,对于同样的“普遍的侵权”,没有同样“普遍的赔偿与惩罚”,官司还得一个一个地打。 所以,著名出版人敢冒身败名裂的风险,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身败名裂的风险,于是就有把中国式谎言“推向世界走向全球”的可能。 需要拷问的,不是出版商的道德,而是我们的法律法规。 而在这法律之外,还需要拷问的是我们的评论家们。 不可思议的是,对于这样一本根本就还没有英文版的言情小说,好几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文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还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的研究员们,也出来哄抬这本书,说贝拉“走向了世界”。他们可都是国内一流学府、一流研究机构的一流学者、教授、博导、评论家啊,看看他们的头衔和名字,一个个如雷贯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白烨;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王逢振;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一川;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孟繁华;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晓明;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 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兼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宁;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叶舒宪。 据说,在中国,所谓作品研讨会,参加的评论界知名人士,都是“许以重金”买来的。法学家们被辩护律师邀请进行某个案件的论证会,在我们这里也不新鲜。虽然我们不敢肯定捧贝拉的那些文学教授们,即属上述“评论家”之列,但是,一个人,别说是名学者名教授名专家,就是一个普通人,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也是最低限度的要求了。 普通老百姓可以不核实真假虚实,作为评论者怎么可以只听一面之词就信口开河地廉价吹捧?最起码,通篇看一看小说总是可以的吧?读完以后,他们还会作出“她是独树一帜的,因而也是无可替代的”、“全球化语境中的摩登写作”、“这是21世纪的新的中国开始尝试给予世界新的形象”、“她已经超越了个人的悲伤,进到一个关心整个人类命运的崇高境界……几乎没有哪位当代中国作家像贝拉那样如此地关注人类共同的灾难,并对人的心理世界予以了如此深刻的洞察和揭示”诸如此类的评价吗? 我们的著名学者、专家、评论家们,不至于在最基本的问题上失去判断力吧? 那又是什么使他们失去判断力了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