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巴金逝世专题 > 正文

四川人民忆巴金:我与巴老有一段难忘的往事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5日17:32 新华网

  新华网四川频道11月25日电(记者黄毅) “我欠了巴老的情啊!”知名肝胆外科专家、成都华西医院何生教授想起巴金老人的教诲,就唏嘘不已,哽咽在喉:“没有巴老热情的激励,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功人生。可几十年来我都没有感谢过他老人家……”

  “那时我正在成都上初中二年级,非常喜欢读巴金的作品,同学们都叫我‘小巴金’。可是我家里贫穷,十四五岁的我又处于少年困惑和彷徨时期,一次,我在作文中写下了
‘我的头上笼罩着乌云,阳光照不到我头上’这样消沉的句子。老师看后非常吃惊,把我的情况写信告诉了远在上海的巴老。没想到与我素昧平生的巴老,很快回了信。除了在信中热情鼓励我外,还寄来了他的新作《在大快乐的日子里》。”62岁的何生至今都在为巴金的人品感动着:“是巴老带我走出了人生的困境。”

  在巴金百岁华诞的日子,在巴金的故乡四川成都,许多普通人纷纷以自己生活的土地,诞生了一代文学大师巴金而自豪。从今年十一月下旬开始,通过当地媒体,数十位普通的四川人深情地讲述着自己与巴金难忘的故事。有的与巴金有见面之谊,有的与巴金有通信之缘,更多的则素无来往,但巴金的作品、人品都影响着他们的人生,有的甚至一生。

  73岁的成都市民郝老太一生深受巴金作品的影响,“1947年我还是个高中生,对巴老的作品非常着迷,还参加了学校话剧《家》的演出,”拿着自己精心保存了五十余年的演出剧照,郝老太笑声朗朗,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受巴金作品反封建思想的鼓舞,我响应了晚婚的号召,是我的同学中最晚结婚的。”大学毕业后,郝老太来到成都工作,住在东珠市街边,巧的是,那里曾是巴金的故居。郝老太说:“我其实从来没有见过巴老或他的家人,但我对巴老感觉非常亲切,觉得自己就是巴老的家人。”

  1923年春,19岁的巴金离开四川远赴上海求学,从此再没有在川长期定居。故土难舍,一有机会,巴金便要回川看看,访老友,叙家常;听乡音,品乡情。从1941年至1987年,巴金6次回故乡,访故友,结新朋。求田问舍,巴金带回对故乡人民的一片深情。重回故乡的感触还促使巴金后来创作了《憩园》,书中杨老三即以巴金的五叔为原型而创造的。

  成都华西中学退休教师谢芒,是巴金青年时代的好友吴先忧的女婿,曾与巴金3次见面。在谢芒的眼里,已经过去了40余年的见面情景,却仿佛发生在昨天。谢芒老先生清晰地记得,他陪着岳父母,提着大红公鸡去看望住在招待所的巴金,大家大快朵颐的热闹场面。谢芒老先生更忘不了巴金“谨言复慎行”的教诲,并赋诗称巴金“音容似慈父”。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悠悠长江水,思念永绵绵……”回忆起与巴金难忘的往事,四川人民表达出一个共同的心声:我们会把与巴金的故事永远讲述下去,家乡人民永远思念巴金。(完)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