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倒界标挥棍棒 农民打跑洋官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7日22:15 天津青年报 | |
裁弯未成洋人被扁 海河弯角过多以及航道的淤塞,使得海河上的运输越来越吃力,而如果海河航运量减少,则意味着大量税款的流失,这是清朝的官员和掌管着海关大权的“德璀琳”们都不愿看到的。 从现存天津档案馆的资料中可以看到,1861年5月天津海关建立,当年进出口贸易额达白银547万海关两(其中进口501万两,出口46万两);1895年进出口贸易额达5017万海关两(其中进口4102万两,出口915万两)。罗澍伟教授说,德璀琳掌管津海关后,注意到了航道通畅对于税款来源的重要性,于是在1887年,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在海关年报中建议,从河道几个弯曲处的颈部裁弯取直,以造成一个几乎直线入海的河道。 该计划的费用,如果与裁弯取直后得到的利益相比,并不算大。但德璀琳这项计划,遭到了清朝官方的抵制和干预,因为清朝的官员认为洋人又在想馊主意赚钱,德璀琳只好作罢。然而,“坚忍不拔”的德璀琳在1890年再次向直隶总督李鸿章建议,由英国人林德对海河航道进行勘测,拟出浚治计划,并提议从关税中支出白银100万两作为治河经费,可以说德璀琳为了这项工程自我“奉献”。 李鸿章虽然同意了这一计划,但却遭到地方官员和驳船公司的强烈反对,因为如果海河裁弯疏浚后,驳船公司的赚钱机会就没了,拖到最后这一计划又不了了之。1892年夏,“痴心不改”的德璀琳与林德等人为推行裁弯取直计划,在租界南端的河段(今挂甲寺一带)钉下界标,计划进行第一次裁弯取直。没想到的是,因为裁弯要占用大孙庄(即今挂甲寺一带)的农民耕地,遭到当地农民的反对。当德璀琳、林德与海关道台盛宣怀等乘马前往时,遭到五六百村民的袭击,人们推倒界标,用棍棒和拳头赶走了德璀琳和林德。 德璀琳浚治海河的计划,终因当地农民和清政府地方官员强烈反对外国人插手海河的浚治,而告夭折。本报记者黄卫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