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专题 > 正文

市井百态之剃匠 唤头嚓嚓响走来剃头匠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2日23:45 天津青年报

  市井百态之剃匠唤头嚓嚓响走来剃头匠一刀握在手敢问头几何-本报记者沈沂

  “剃头挑子一头热”是老年间传下来的俗谚,可如今的街头,剃头挑子没人挑了,却生出不少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头发,更有了不少离子烫、玉米烫等乱七八糟的新名词,在剃头不仅仅是将头发剪短的年代里,这一切都是当年的剃头匠无法想象的。

  当然,剃头匠也不再叫剃头匠,而被称为美发师;剃头挑子、理发店也改称发廊、美容院。剃头匠和他们那“嚓———嚓———”悠长的“唤头”声似乎只能回响在翻过去的书页里……留头不留发剃头师傅从此来

  剃头匠作为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诞生得很晚,直至清朝才出现剃头匠。众所周知,清朝以前的汉人都是留满发的,小孩一生下便任头发生长,不剪不剃。读书时,把头发因势理顺,绾成髻,唤做“束发受书”。除非出家当和尚,削发为僧,否则头发是不能剪也不能剃的。《孝经》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至也”。

  1644年满清王朝取代明朝,汉族人爱护头发的传统也受到了致命一击。“清政府命令世人将发辫放落,四围皆剃去,仅留存顶中之一部分。传扬最广的一句话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官办的剃头挑子从那时候兴起了。”多年研究天津民间工匠的宋春兰这样告诉记者。

  “留头不留发”这个差使,由旗丁充任。当时旗丁“奉旨剃头”,颇为威风,都是他们坐着,剃头者跪着。那时候的天津街头剃头匠算是官差了。在天下人皆须剃头的最初岁月里,剃头是分文不取———这在当时仇恨剃头的汉人心中,也许是惟一的好处了。挑担走四方剃头挑子一头热

  此后,为了迎合需要,剃头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职业。据宋春兰介绍,在天津,剃头匠多出自宝坻县。因为宝坻曾是贫困地区,常闹水灾,收成不好时,当地农民就到处找人学剃头的手艺,久而久之,学习剃头在当地成为了一种时尚。

  剃头匠没有铺面,没有门脸,他们的工作地点就是一条条大道、一条条小街,背着他们的剃头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上的一头是小炉子和铜盆;另一头就是供客人落座的凳子。这个凳子相当于一个工具箱,几格小抽屉里装着不同的工具———推子、剪子、刀子、胡刷、刀档子、木梳子、皂荚、毛巾、布单,有时还带着一个收拾碎头发的笸箩。引人注目的是箱凳侧面插着的一面三角旗,那就象征皇上的圣旨———不剃头者,斩!

  还有一件东西是必不可少的,那便是由一钳形钢片和铁棍组成的“唤头”,剃头匠通过敲“唤头”发出的“嚓———嚓———”声来招揽生意,而不是像一些买卖那样靠用嘴吆喝。唤头嚓嚓响走街串巷揽生意

  从前剃头匠在走街串巷时,用来招揽生意的就是“唤头”。它是两根条铁,一头烧结成把儿,另一头微张———怎么看都像放大N倍的女孩子的眉夹———左手拿着它,右手用一根金属棒,从两根条铁的缝隙中间向上挑,发出响亮的声音,“嚓———嚓———”,这就算是剃头的吆喝声了。

  “唤头”的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宋春兰告诉记者,满清朝廷严旨限10日剃完,路边的每一个剃头棚子,都有官兵在“伺候”,路人被迫削发。地方官为了遵行功令,必须在10日以内剃完;而乡下人终年难得进一趟城,同时也不可能为了剃头,专程进城;更何况本心不愿,为了留发又要留头,杜门不出,或者逃入深山。这样,就必须“移樽就教”,主动“唤头”来剃了。

  城市里的剃头挑子进入乡下,就用这一把形如镊子的铁器,“唤头”出来。大致每到一处,用“唤头”将一村一乡的男子都唤了来,由旗丁逐一验看,已剃者自然无事退去;未剃者集合待命,等着剃头。做头等事业练世间顶上功夫

  梳辫子时代的剃头匠,最基本的技术当然是剃头、梳头编发辫和刮脸。此外,还要掌握一些相关的必要技术,包括掏耳朵、剪鼻毛、清眼目、染发(当然是白发染黑而不是染成七色彩虹)、修整胡须、放髓(敲打脊椎)以及头、面、颈肩部的按摩。严格地说,剃一次头,并非只是修整一下发型,而是包括上述各项的全套服务,只有这些手艺都掌握才是合格的剃头匠。因此,剃完头的人,不仅须发整齐,面目一新,而且头肩各部位都舒适清爽,可见剃头匠的钱挣得并不容易。

  在现在小孩子的眼中,当年的剃头、刮脸一定很有趣。顾客满头满脸都是白色的肥皂泡泡,极像圣诞公公。一边是滚水,一边是快刀,那刀是刀片,不是嗡嗡作响的电动刮胡刀,而是背厚刃利的剃头刀。热烘烘的毛巾往脸上一焐,所有的毛孔都膨胀起来,本来剑拔弩张的头发和胡子也都软了身形。蘸着肥皂沫的刷子,在头上、脸上除眼睛、鼻子和嘴的部位细细地涂了一遍,这时刀子就开始了工作。刀子在头上、脸上游刃有余地扫荡,细枝末节也不放过。脸庞和嘴唇周边的胡子消灭了,剃头匠接着打扫耳根上一群散兵游勇,连隐蔽在鼻洞里的小股残敌也不放过。这怎能不说是天下头等事业、世间顶上功夫?

  成人要剃头,初生的孩子也要剃头。孩子出生十天或半月后,请剃头匠把头面清理干净,叫做剃胎毛。这通常是剃头匠们赚钱的好机会。因为孩子肉嫩,又动来动去,极不便用刀;更因是喜事,当然要敲竹杠。虽然开始已经拿了喜封子,剃完头后仍找理由说:这把刀子剃了贵人头,下次再为平常人剃头就不快(锋利)了,要给两张刀价的喜钱。家长讨了这个吉,也乐意再给些喜钱。唤头三不鸣和尚剃头说落发

  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规矩,剃头匠也不例外。宋春兰说,一是唤头“三不鸣”,过庙不鸣,免惊鬼神;过桥不鸣,免惊龙王;过剃头棚不鸣,免惊同行生意。剃头也有职业道德,工作前不能喝酒,不能吃葱、蒜等带刺激气味的食物。

  另外,在给出家人剃头的时候,不能说“剃头”或“推头”,要说“请师父下山落发”。在操作程序上,也与给一般身份的人剃头不同。给出家人剃头要遵守“前僧后道”。就是说,给和尚剃头要从前向后,一次剃通,俗称“开天门”;给道士剃头正好相反,是从后向前,一次剃通。除了行规外,还有许多行话。剃短头、光头称作“打老沫”,因为剃这种头型时要打肥皂;剃长发称作“耪草”,把头发当做蓬乱的草;刮脸称作“勾盘儿”;刮胡子称作“打辣子”。打眼掏耳朵剃头担子不再热

  大清的灭亡,让人们脑后的辫子也跟着消失了,民国时的剃头挑子也渐渐有些进化成为理发馆,陆续增添了“打眼”、“掏耳朵”等服务项目。所谓打眼,即眼部按摩。顾客轻闭双目,剃头匠手持一根儿四寸长、顶端呈珠子状的骨头棍儿,令珠状物在眼皮上轻轻地滚动;大凡有眼睛干涩、视物模糊或眼离、眼跳者,一经打眼,各种不适感即时消失。掏耳朵,人人皆会,但不如剃头匠掏得那么熟练,那么轻松,那么舒服。一根儿耳挖勺和一根儿耳绒,先后在耳朵里连掏带捻,随着一阵阵的快感,耳垢被扫荡得一干二净。至于放髓这种从头到腰眼儿的按摩,更是剃头匠的拿手好戏。但见他两手并用,忽而捏,忽而扭,忽而捶,劲头均匀,节奏感又是那么鲜明,顾客不一会儿就能进入梦乡。

  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天津走街串巷的剃头匠已经不再背着剃头挑子,而是拎着“唤头”,斜挎着个小布包,布包里是剃刀、布单、剪子、磨刀布、木梳,铜盆火炉早就不见踪迹。他们的服务对象也大多变成了老年人,因为爱时髦的年轻人统统跑到理发馆去了。时至今日,大部分年轻人连“唤头”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了。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注册了了吧!短信免费发送等你来噢!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新浪青少频道(Y-ZONE)全新上线
  燃情互动,情爱添姿彩,在这个冬天找到属于你的爱!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情不自禁极限快感
帮你成为性爱高手
非常笑话
长日漫漫烦了还累
怎么办?看笑话!
图片
铃声
·[陈奕迅] 十年
·[和 弦] 同桌的你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无边魅力
  • 佛罗蒙吸引异性
  • 男士情趣内裤热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什么泳裤好?颜色款式没关系,它一定不能比你游得慢!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