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乱灾荒年 街头乞丐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1日00:38 天津青年报 | |
在老天津卫的大街小巷,经常看见一些挨门要饭的乞丐,他们衣服破烂,拿根棍子,端个破碗,口中好话连连,只为求生的那一口饭……战乱灾荒年街头乞丐添-本报记者王志辉 乞丐,这一称呼是从宋代才开始出现的。在此之前,人们一般称乞丐为“乞儿”、“乞人”、“丐”等。到了明清时期,乞丐成为书面用语,在口头上,人们称乞丐为“乞棍”、“乞婆”、“花子”、“叫花子”等等。天津对乞丐的称呼与北京多相类似,此外也有称 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刘海岩说:“当19世纪城市人口大量增长的时候,乞丐数量增加很快,这是不断增加的贫困人口寻求可以为城里人接受的生存之路的结果。而且,各地的乞丐也会根据不同的社会生态环境,寻求各自的谋生方式。19世纪的天津,乞丐多分布在商业繁华区,或官府设置的粥厂附近。”北门西门乞丐多风餐露宿命由天 刘海岩告诉记者,当时乞丐中很少有天津本地人。即便是穷困潦倒,本地人也不肯沿街乞讨,挨门要饭,尤其是女人更不会抛头露面。他们一旦穷得无法过活,宁肯向亲友告贷求帮,甚至靠亲邻施舍残羹剩饭过活(当地称此类人为“伸托”或“托而把”),也不会沿街乞讨。 “真正的乞丐则大多聚集在北门外的商业区。许多乞丐白天乞讨,夜里就露宿在桥下或运河上白天连接起来当做浮桥的木船舱内。”刘海岩告诉记者,“西门外也是乞丐的聚集区。那里多年设有粥厂,每到冬季便开厂施粥,保证了乞丐最基本的生活来源,这自然会吸引更多的乞丐聚集到西门外。‘西门外济急粥厂……所收领粥人乞丐十居其九’。乞丐甚至也成了西门外许多小客店的主要房客,这些小客店里面大都只有一铺土炕。每逢隆冬风雪天气,有的客店店主惟恐有乞丐会饿死在店里,便把他们逐出客店,致使一些人倒毙街头。这些乞丐多是单身,一旦患病只能躺在客店的土炕上听天由命,以至有病重的乞丐尚未死亡,就被店主弃置荒野。”津城乞丐多盲流冬来春回季节丐 据刘海岩介绍,平日在街上以乞讨为生的多为外地来的乞丐。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所谓“职业乞丐”,另一种是“流动乞丐”。“流动乞丐”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可以称之为“季节流动乞丐”,他们大多是城市周边地区的农民。 每到冬季农村生计艰难之时,乡间贫苦农民为了节省家中的吃用,就会到城里来“过冬”,阖家老少来到城里,首要目标是赶粥厂。城市里的粥厂大都在冬季开厂,地点设在城西的“西头”和南马路等贫民集中地区。粥厂一般早晚供应两顿。他们喝过粥后,再乞讨于街市。他们大都临时居住在西门外的窝铺里,待来年春暖时,他们又会全家回乡种地。此类乞丐的出现和消失都是定期的,按照农时季节往来于城乡之间成为他们的谋生方式。逃避灾荒躲战乱四处漂泊灾难丐 另外一类因灾荒或战乱逃入城市的难民,可以称之为“灾难流动乞丐”。他们多来自华北农村,因家乡遭灾或成为军阀混战的战场而被迫逃入城市。他们谋不到任何营生,无奈之下只得以乞讨求生存。待灾荒过后或战事平息,他们大都会返回家乡。此类乞丐人数的多少以及在城里住留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灾荒或战乱涉及区域的大小和规模。如1924年,距离天津数十公里的文安县发生水灾,天津街头便出现了来自该县的乞讨者。1928年,天津街头乞丐异常众多,这些乞丐多操直隶南部或山东等地口音。这一年,军阀张宗昌与冯玉祥的军队大战于这一地区,显然这些乞丐是来自战区的直、鲁难民。津城乞丐有组织遵守规矩职业丐 除了流动乞丐外,还有一类就是所谓“职业乞丐”。职业乞丐是乞丐群体的主体,有相对稳定的构成和组织。明清时期,城市乞丐大都有了固定的组织。乞丐的组织有自己的历史、门派、传承以及家规家法。刘海岩说:“尽管乞丐口头相传的历史无法考证,更像是传奇故事,但是这种历史告诉乞丐们并向社会宣传,乞丐的存在具有正统性,乞丐向有钱人讨要是有道理的。乞丐的门派和传承很难说是非常严格的,但是也可以借此确立职业乞丐组织的正统即所谓丐帮首领对属下控制的合法化。在不同的区域,乞丐的组织也有所区别。” 当然,也有许多不在门派的乞丐,尤其是沿街乞讨的乞丐,被称为“五花腿”。但是,他们只能选择有组织乞丐不感兴趣、收获少的乞讨方式和地区,无法与有组织乞丐相抗衡。乞丐组织不仅有分层系的系统,也有区别于其他门派的行乞手段和道具以及家规、家法等。乞丐首领称皇帝代表丐帮去请愿 刘海岩称,20世纪40年代后期,天津还出现了被称为“乞丐皇帝”的“乞丐团”领袖。这位自称被五百多乞丐推举出来的年轻乞丐,多次作为天津乞丐的代表到商会请愿,要求商会通知各商家把每次施舍乞丐的零钱数目增加一倍。商会表示无法强迫商家增加施舍,并提出可以介绍“乞丐团”的成员去粥厂喝粥,社会局提出可以用“以工代赈”的办法救济“乞丐团”的成员,都遭到这位“乞丐皇帝”的拒绝。他认为,粥厂只有在冬季开厂,无法保证乞丐全年的生活,“以工代赈”是想把乞丐“当成习艺所的囚徒,轰到一个角落去做工”。这位“书生模样,穿着一件旧布棉袍”,“眼角含着温和的笑意”的年轻乞丐甚至要组织“乞丐互助会”,到社会局备案,以便乞丐互谋福利。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