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工商时报:央行态度为何转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2日20:05 中华工商时报 | |
作者:立栋 前天,央行发布公告,决定从明年1月1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同时,从今年12月21日起将金融机构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1.89%下调至1.62%。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仍为1.89%。 无论如何,央行此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空间的举措和在不久前的一系列信贷收紧政策显得有些“自相矛盾”———9月21日,央行将存款准备金率由6%调高至7%,而现在,一个相对宽松的新政策出台了———前后还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央行态度为何发生转变? 答案或许就在身边:货币政策工具中最具杀伤力的存款准备金率在推 出伊始并没有被普遍重视,人们认为由于传导机制的问题,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威力往往没有理论上看起来那么强。其后的实际情况是,随着调高一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而冻结了据称达1500亿的资金后,不但资金不太充裕的中小商业银行们普遍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就连一些大的国有商业银行也感到这种压力,更别说企业界的反应了。 其后果就是,为防范信贷猛增的金融风险而采取的收缩性政策逐步变成了经济发展的一道小小瓶颈。当时,在经济是否过热的话题还在继续的情形下,这个瓶颈还不被重视。可现在,“过热论”以及“防通胀论”已赧然退场,人们就不可能不再重新关注这个严峻的问题了。 毫无疑问,扩大利率浮动空间必然会从客观上在更大范围内发挥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据统计,截至2002年9月底,在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中,利率不上浮和下浮的贷款占57%,上浮0-10%的占20.7%,上浮10%-20%的占9.9%,上浮20%-30%的占12.5%,显而易见,放宽浮动空间无疑是放松信贷的一种表现。 此外,对超额准备金利率的下调则会抑制那些商业银行沉淀资金的倾向,从而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谁都知道,存款货币银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商业银行,正是通过信贷这种创造货币的过程来满足不断增加的货币需求,为经济的正常运转来服务的。 在我看来,此次出台的新政策中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关于不再区别企业所有制以及以规模大小来分别规定贷款利率的有关描述。 1998年以来,央行逐步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而在那之前,央行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和金融机构类别分别规定了贷款利率浮动上限。 对于那些大型国有企业来说,似乎天生就有享受优惠贷款的权利。并不管它是否具备良好的资信条件、经营业绩。现在,这一切发生了变化:我注意到,央行负责人在答记者问的时候所使用的措辞是“经营效益好的国有重点企业贷款利率低是信贷市场竞争的结果。”而非“所有的国有重点企业”———对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广大中小企业来说,看到央行出台这样的新政策,无论如何都会感到令人振奋的。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