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谈东亚安全 称东亚不存在大规模战争危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5日14:09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12月15日电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日前在东亚安全合作研讨会上的发言呼吁,亚洲国家应当加强互信合作,促进共同安全。他还指出,对于朝鲜半岛核问题,中国坚持和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王毅在谈话中指出,近年来,东亚安全形势出现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其主要特点是: 一、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种机制空前活跃,进程明显加快,地区贸易自由化安排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加深了各国间的利益交融。这为巩固东亚的和平与稳定提供了必要基础。 二、大国关系出现积极变化,总体上保持改善和发展势头。各国共同利益扩大,合作领域增加。这为东亚的和平与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各方日益重视安全对话与合作,域内不同形式的多边安全对话日趋机制化,从建立信任措施开始加强合作。这为逐渐形成有利于东亚和平与稳定的地区安全框架提供了积极前景。 但东亚安全也面临不少隐患和挑战。 首先,新旧热点问题时起时伏。一些国家间严重缺乏互信,甚至仍处于敌对状态,朝鲜半岛核问题就是突出表现之一。 其次,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离主义活动时有发生,走私、贩毒、海盗、洗钱等各种形式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有增无减,影响着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第三,亚太地区是发展鸿沟较突出的地区之一,一些国家间的人均GDP水平相差100多倍,贫富差距往往是滋生矛盾的温床。 总的看,东亚不存在爆发大规模全面战争的现实危险,将继续保持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基本态势,安全形势的主流是对话合作,但各种复杂因素的增多应引起重视。各国需要以更加积极进取的姿态巩固和加强地区安全。 第二点,中国对东亚安全的基本政策主张。 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对地区安全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丰富和深化。可以说,我们的安全观念更加开放了,安全政策更加透明了,参与的安全合作更加广泛了。 他指出,中国对当前安全问题的基本认识是: 综合安全是当前安全问题的基本特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安全问题的跨国性和综合性日益突出。一国安全利益同地区乃至全球安全形势之间的相互关联更加密切。安全的范畴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军事和政治安全,日益涉及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领域,需要综合应对。 合作安全是维护国际安全的有效途径。各国应摒弃以实力抗衡谋求安全优势的旧式思维,通过加强各领域合作扩大共同利益,提高应对威胁和挑战的能力与效率。不断扩大经济利益的交融,也是促进地区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 共同安全是维护东亚安全的最终目标。事实证明,和平只能建立在相互的、共赢的安全利益之上,单方面的、“零和”的安全诉求不能保障真正和持久的和平。各国在实现自身安全的同时,必须尊重别国利益和关切,为对方的安全创造条件。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中国政府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其宗旨是超越差异和分歧,通过对话增进互信,通过谈判解决争端,通过合作促进安全。 中国在本地区的安全目标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推动地区安全对话与合作。中共十六大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这实际上也是对新时期中国周边安全政策的根本指南。为切实贯彻这一方针,我们提出了“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积极加强与本地区各国的协调与合作,以实际行动促进地区的稳定与繁荣,走一条和平发展与崛起的道路。 第三点,如何开展安全合作、建立地区安全框架。 王毅在发言时说,本地区多年来没有形成普遍的安全机制。这与本地区的多样性密切关联。亚太各国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发展水平、安全理念和关切不同。区域合作的酝酿和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尊重多样化现实,发挥多样化优势,寻求多样化发展,逐步形成多层次、复合型的合作框架,这是本地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宝贵经验,也应是探索区域安全合作的有益借鉴。我们看到,在多种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展开的同时,各种区域和次区域的安全对话与合作也开始萌生和发展。既有官方的东盟地区论坛(ARF)、上海合作组织、东亚10+3,也有半官方的东北亚合作对话(NEACD),还有学术界的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CSCAP)、“亚太圆桌会议”等等,各种机制的构成和特征虽然不同,但主题是一个,就是探讨维护和促进亚太安全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我们应利用好现有机制,本着相互尊重、循序渐进、开放包容的精神,进一步开展各种形式的对话合作,增进相互信任,扩大共同利益。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体现地区多样性特征、与多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相协调,并为各方都能接受的地区安全框架。 东亚安全首先要依靠本地区国家自身的努力,同时我们也欢迎域外国家以建设性的态度参与本地区的安全合作。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国利益日益融和,安全合作也应是开放和非排他的,这既是形势变化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上海合作组织、东亚10+3、东盟地区论坛是本地区国家维护地区安全、促进合作与发展的代表性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实践新安全观,不断深化实质合作,建立了秘书处,签署《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和《关于地区反恐机构的协议》,在此基础上还将大力加强经贸合作,充实合作内容。 东亚10+3从金融、经济合作起步,合作范围逐步扩展到政治安全领域,启动了打击跨国犯罪合作,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开展安全对话与合作的新模式,形成了东亚各国全面合作的良好态势。 东盟地区论坛成立10年来,积极开展建立信任措施合作,近年又通过《预防性外交概念和原则》、《ARF进程设想与建议》等文件。中方提出的召开“ARF安全政策会议”倡议得到各方支持,有利于扩大国防官员的参与。尽管各方在涉及ARF发展方向的一些具体问题上仍存分歧,但推动ARF继续向前发展是基本共识。 ARF已逐步发展为几乎涵盖所有主要力量的官方安全论坛,对增进信任、加强对话、促进地区安全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论坛的协商一致精神和开放包容特点,为深化亚太安全合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这三个机制吸引着成员国不断加大投入,成为当前具有不同特点的安全对话与合作舞台,也必将为未来亚太安全框架建设提供重要的实践基础。 本地区各国安全利益差异较大。安全合作有必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从最能体现共同利益和共同需求的领域入手。反恐和非传统安全合作为各国在新时期加强区域合作提供了适宜的切入点。双边反恐合作已在本地区全面展开,东盟地区论坛、上海合作组织、东亚10+3等多边机制也纷纷确定要以反恐和非传统安全合作为重点。这有利于本地区超越分歧,扩大合作,应对共同挑战。 第四点,东亚安全环境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美国地处亚太,在本地区有重要利益,美在亚太的军事存在是历史形成的。中国愿意看到美国根据冷战后地区安全形势出现的新变化,适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为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希望美国能尊重本地区各国的安全利益。 中美在本地区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可以从维护亚洲稳定与发展的目标出发开展有效合作。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在亚洲的协调面不断扩大,建设性合作关系呈现良好的态势。这有利于亚洲,特别是东亚整体的安全与发展。 (二)加强经济合作对维护地区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东亚在目前以及今后的一段时间都将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各国应在这一进程中,不断加深利益交融,这将有利于增进了解,减少疑虑,化解分歧,建立信任。长远看,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对亚太和平稳定将非常有益。 (三)朝鲜半岛核问题是当前东亚安全进程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朝鲜半岛如再次发生战乱,将严重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为此,中国坚持和平解决核问题,坚持与各方一道推进对话进程,坚持在维护半岛无核化的同时,解决有关方面的合理关切。 (四)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但陈水扁当局最近加快走向“台独”的分裂行径不仅激起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愤慨,也正在对台湾海峡以及东亚的和平与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台湾问题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和最大努力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但绝不会坐视台湾当局制造分裂的活动。只有坚决反对台独,不让分裂行径得逞,才能真正维护台海的稳定,维护地区的和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