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十日谈:南开大学国内首创培养经济研究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5日22:23 天津青年报 | |
张绍祖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在国内首创培养经济研究生高级专门人才。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前身是南开大学社会经济委员会,1927年9月10日创立,何廉任主任,开始对国内经济进行研究。1931年改称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该所收集经济金融资料、整理编算指数、实地调查研究、编写教科书、改革南大经济学院课程设置、撰写论文、发行刊物等。从1935年秋天起,该所通过公开考试招收经济研究生,第一届招收了10名,转年第二届招收了8名。报考资格不仅为国内外各大学本科毕业生,并且要求具备原校所习全部课程的成绩和该院长或系主任的介绍证件,考生要通过汉语、英文及至少3门专业学科的考试,及格后,择优录取。研究方向计有土地问题、合作经济、地方行政、地方财政、经济史等专题,学制二年,毕业时授予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期间,按其学习成绩的等次,每年给予600元至1000元的奖学金,并且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给予照顾。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侵占天津,南开大学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湖南长沙成立临时大学,继而再迁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9年,南大经济研究所在昆明招收第三届经济研究生,计4名。后来在重庆,每年均按时招生,惟规模较战前缩小,多则六七名,少则三四名。1946年因返津复校关系,停止招生。1947年秋恢复正常招生,招收第十届研究生5名。1948年秋招收第十一届研究生1名。从1935~1948年,十数年来,南大经济研究所招收研究生共十一届59名。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对经济研究生的培养自开始就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七七”事变前,经济研究生的训练与该所的研究工作,相辅而行。研究生培养过程大致是:首先着重有关理论的学习和探索,其次从事与专题有关的社会调查或实践。例如,地方财政和行政研究生李建昌、吕学海等人曾去8个省市10多个地点调查了解地方情况和问题;合作经济研究生梁思达(梁启超之子)、黄肇兴等人曾去9个省市、20几个地方访问学习合作社事业,回校后写成《中国合作事业考察报告》一书;土地问题研究生刘君煌、陶继侃等人也同样去各省市调查。最后,在实地调查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写成毕业论文,经校内外专家小组进行答辩通过后,授予硕士学位。这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过程在国内为首创。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