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冀南“毛主席热”背后的因果故事(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2日10:01 新华网 | |
大名县西店村毛主席纪念室内陈列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伟人塑像 新华网河北频道 记者江山、罗绮、张涛 摄影:江山、张涛 近几年,河北省南部一些农村纷纷自发建设毛主席纪念室,室内陈列着毛主席塑像和纪念图片等。据当地农民讲,建设纪念室有的是农民自费,有的是多户集资,有的是村集体出资。仅记者在河北邯郸市走访的7个 县中,就看到10个毛主席纪念室。当地以纪念室为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以及教育活动。一些干部专家认为,农村兴起建设毛主席纪念室热,一方面反映了农民对毛主席的朴素感情,另一方面说明了人们借助学习毛泽东思想来反腐败、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这和新时期中共中央倡导的新理论是一致的。 形式多样、多元投资兴建的毛主席纪念室 位于成安县道东堡村的毛泽东纪念室是河北南部农村第一个毛主席纪念室。1959年9月24日,毛泽东同志曾到这个村视察棉花生产,此后的1966年,当地县乡干部和群众为纪念这一历史活动,集资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保留下来的为1995年重建。这个纪念室占地3.5亩,室内除了摆放着毛泽东和刘少奇、周恩来的塑像外,墙壁上还挂满了中国革命时期的历史图片。 继道东堡村毛泽东纪念室之后,近年来河北南部农村陆续建起不少毛主席纪念室。记者在肥乡县毛演堡乡孔寨村2000年建起来的毛主席纪念室看到,两间普通平房,门上悬挂着“毛主席纪念室”的牌子,房顶插着红旗。走进室内,对着门口的是一个毛主席坐姿的白石膏像,有一米多高,像上披着五星红旗,像的两侧分别摆放着周恩来和朱德的画像,屋内的两面侧墙上分别贴着毛主席和韶山故居的画像。 除了像韩的召老人这样自费形式的,也有些纪念室是村集体修建的。邯郸县东小屯村2000年出资7万元建起来的毛主席纪念室与村老年活动室相临。村委副主任孙树梅说,他们有一年组织去韶山毛泽东故居旅游,人们感慨万千,有人提议可以在本村建一个纪念室,这样就一拍即合,他们专门从湖南博物馆买了一个重达660公斤的金色玻璃钢毛主席塑像。 大名县西店村的毛主席纪念室是记者所走访的纪念室中规格最高的。只见这个纪念室坐落在一个用围墙圈起来的院子里,纪念室的主体是高约4米、长约10米的大型建筑,走进纪念室,高约3米、用金色漆身的毛主席像看上去十分威严,室内还有马克思、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的塑像。 位于涉县东巷村中央、高8米的毛主席纪念碑是村里的标志性建筑,纪念碑一面是毛主席招手的全身像浮雕,另一面雕刻着毛主席生平的碑文,这个纪念碑由村集体1998年建成,自那时起,村里就保持了24小时有人在此站岗,逢重大节日升旗的习惯。据村民说,这个纪念碑建成后引来四里八乡不少人来参观。 记者先后走访了河北南部7个县的10个毛主席纪念室,发现它们或精致、或简陋,风格各异,大小不同。记者在这些村许多农户家采访时都看到,墙壁上已多年不见的毛主席画像重新又张贴上了。 农民建设纪念室表达自己怀念毛主席的朴素感情 “我亲眼看见过毛主席,对他老人家十分敬仰,村里建这个纪念室时自己还集了资。”冀南第一个建毛主席纪念室的成安县道东堡村老党员刘生告诉记者,该村有76名党员,自1966年以来,每个季度都要在毛纪念室组织一次党员活动,一方面学习毛主席著作,一方面传达贯彻中共中央新的政策精神;新入党的村民都要来主席像前宣誓;中小学生每学期都轮流到这里举行活动,对年轻一代进行传统教育。平常日子,每天都有本村和周边村的农民三五成群来瞻仰主席像,每年建军节、国庆节以及毛主席的生日,村民都要到纪念室举行活动,还请来秧歌队、京戏团,在纪念室外唱上1到3天。” “我今年78岁了,曾参加过抗日战争,有60年党龄,对老一辈革命家有深厚感情。”这是自费筹建毛主席纪念室的肥乡县孔寨村老党员韩的召对记者说的话。早十几年前,他就有修建毛主席纪念室的念头,但由于苦于资金不足就一直未能如愿,想这件事想得时常晚上睡不着觉。后来,他干脆拿出全部6500元积蓄,又托人从银行贷了3000元钱,总算把纪念室建了起来。为了看护纪念室,他又在旁边建了一间小屋,和老伴一起搬过来住。纪念室平时前来参观的人不断,除了当地人,一些外地人也慕名而来,每天一般十来个人。一年中有两个大的纪念活动,一个是每年的12月26日毛泽东的生日,另一个是9月9日毛主席的祭日。在纪念毛主席生日这一天,他们常常要举行隆重的“典礼”,一般搞两三天,这几天当地农民像过节一样,欢天喜地,热闹非凡;毛主席祭日那天,他们只组织敬献花圈。 邯郸县东小屯村看护纪念室的孙庆林对记者说:“去年给毛主席过生日,我们请来了秧歌队、京戏团和跑旱船队,人们打鼓、放鞭炮,好不热闹。两天时间,一下子从十里八乡来了1000多人,原先准备分发的600多个毛主席纪念章都不够用了。凡是来的客人都管一顿中午饭,为此,临时在纪念室的外面搭起了做饭的锅灶,饭不够吃,又将一部分人拉到附近的饭馆里。两天时间各种花销1万元,大部分来自各方面的捐款。” 而大名县西店村的毛主席纪念室在毛主席生日这一天则举行教育活动。看护人杨怀志说,每年12月26日村小学放假一天,学校组织在纪念室外面举行升国旗仪式,少先队员面对主席像进行宣誓,完后还帮助清扫纪念室灰尘。 小小纪念室也能释放强大的精神动力 记者采访发现,众多的民间毛泽东纪念室,已成为基层组织对农民因势利导贯彻中共中央新政策理论的一种有效方法。 成安县道东堡村去年刚入党的张平安则说:“自建毛主席纪念室来,历任村干部都注意学习毛泽东思想,保持了艰苦朴素的作风,村里根本不存在干群矛盾,年年被县里评为红旗村。我虽然没有经历过毛泽东时代,但对那时保留下来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理解很深的,一见到毛主席像这种感觉就更强烈,建毛主席纪念室的意义就在于激励年轻一代保持这种好的传统。” 邯郸涉县首富村东巷村党支部书记江守旺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没有老一辈革命家打下的江山,村里哪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1984年我刚上台时村里穷得叮当响,经过大干苦干,发展集体经济,到1998年时人均收入已经达到4000多元,可是我们依然不满足。涉县是革命老区,干部群众普遍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们就借助这种感情,在村里建起了毛主席纪念室,经常在这里搞教育活动。老一辈革命家讲艰苦奋斗,我们就教育群众致富了不要铺张浪费,要往前看,用钱办大事业。这比干部磨破嘴皮子讲多少大道理都管事。”不少村民说:“村里风气很正,干部花村里每一分钱都要经过代表讨论,村集体有了钱他们也舍不得买车,整天想着发展经济。” 邯郸县东小屯村委会副主任孙树梅说:“我们建毛主席纪念室是为了树立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当时前任村主任因腐败问题犯了罪,村民们给新班子提议建个毛主席纪念室,好用毛主席艰苦奋斗的精神时时提醒干部。村委会采纳了这个建议。按村民的意愿建了纪念室,也就等于村干部向村民做出了承诺。”村民王三虎等人说:“现在看来,干部们还真跟以前不一样了,把村集体的钱修了路、办了厂,再也不往自己腰包里塞了。” 邯郸市河东村今年春天塑了个毛泽东像。村支书白虎林说:“今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发表了‘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的讲话后,村民们提出塑个毛主席像,说这样可以让干部时时记着毛主席说的艰苦奋斗的话。现在,我们当干部的一看到毛主席像,就想到了艰苦奋斗,私心杂念就少了。干部带头,村民们的向心力自然就增加了,工作也好干了。” 邯郸市委副秘书长杨怀斌说:“修建毛主席纪念室,一方面反映了农民对毛主席的朴素感情,另一方面,人们借助学习毛泽东思想来反腐败、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这和新时期中共中央倡导的新理论是一致的。” 大名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淑英说:“农民自发修建毛主席纪念室可以说是一种自发教育,这一现象应该引起党委政府重视,因势利导,搞好上级组织教育和群众自发教育的结合。”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谢成认为,毛泽东在中国基层农村的影响力至今仍然深远。借助这一代农民对毛泽东朴素的感情和毛泽东的影响力来贯彻中共中央新理论,容易被接受,不失为当前一种好的形式,毕竟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和发展。但谢成认为,这只能是当前历史阶段下的一种变通方式,现在是老一辈怀着对毛的感情,新一辈跟着走,随着时代的变革,这一做法将会慢慢改变:人们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将不再注重为伟人塑像、建纪念室,而是采取新的有效形式学习、继承前人的精神实质。(完) 相关专题: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