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大社科部部长程郁缀:改革的趋势不可逆转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2日18:00 新浪观察 |
被采访人:程郁缀,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宋词研究专家。 新浪观察:今年以来,北大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方案引起各界关注,到现在已过去数月,最新的动向是什么?您又如何评价? 程郁缀:这个改革从大方向和发展趋势上说是完全正确的,这种改革的趋势阻挡不了。至于改革中的具体措施,现在学校反复征求教员的意见,我认为已经比较广泛的取得了教员中不同层次的意见,做了很必要的修改。比如关于不留自己人的“近亲繁殖”的问题,学校的改革领导小组充分地听取了广大老师的意见,区别不同学科,像数理化等学科不留自己的人才,这是完全可以的,因为这些学科可以招到最优秀的人才;但是像考古,如果不留自己的人,从国外无法引进,不能一概而论,要区分不同的学科,这样才更有科学。像考古我们北京大学是最突出的。 还有两个现实问题:第一,中国的国情是出去两年以后不是想回来就回来,这跟国外不太一样,有一些学科的优秀人才我们不能让他们出去两年再回来,不太符合国情。所以现在改革方案允许有些学科留自己的人,这是很对的。再有就是有些学科要形成自己的学术传统、流派、师承,这不是坏事,是好事,我们不能也把这一点也看成是近亲繁殖,只有不断的师承下来,这样才能形成北京大学的学术流派。 学科区别开来不但科学、符合实际而且反弹也就不会太大了。 新浪观察:作为社科部部长,您是校方的领导;但作为中文系的教授,您又是研究者和施教者,这次改革有没有让您也感到了压力? 程郁缀:当然有压力,每个教授都有岗位竞争、考核。现在我们准备出台新的给教授“加压”的方案,比如以前教授要拿到国家的科研项目所要达到的要求不多,现在我们考虑是不是能有所要求。当然我们并不反对教授不用国家的经费,自己搞科研。第二,我们准备推出“代表作”制度,如果教授能够拿出他的代表作,经过学术委员会的评审,如果能在目前的学术领域占领制高点,那么明年、后年、大后年就可以对你不进行科研成果的量化考核,这样就鼓励我们的老师多拿精品成果,鼓励他们在某一段时间内潜心研究。所有这些对别人有压力,对我也同样有压力。 新浪观察:蔡元培做校长时,有真才实学而没有文凭的人一样可以到北大当教授。但是在现今的种种改革之后,这种情况还有可能出现吗? 程郁缀:这不止是北京大学改革的问题,这是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的问题。蔡校长那个时候的社会背景下,有些东西是允许的,虽然现在的制度改变了,但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精神值得发扬。至于具体做法,如果一模一样倒是不合适的,时代不同,应该有所不同。 新浪观察:解放后,“教授治校”的理念一直受到批判,您认为今年提出的北大改革方案向“教授治校”走近了还是走远了? 程郁缀:教授治校、学术为本,应该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努力方向,我个人认为还是走近了一些的。因为根据改革方案,教师的一些职务、津贴要经过教授委员会来进行讨论,我是比较支持这种做法的,如果是这样实行了的,那当然是走近了一步。最近学校关于人事改革的会议上,要求每个院系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实施细则,这就等于是关于“教授会”没有统一的、硬性的规定。我个人认为有“教授会”是好的。 新浪观察:作为中国大学精神的一面旗帜,您认为北大会在多大程度上引领其他院校走向改革? 程郁缀:我的看法是乐观的。我认为中国高校是完全应该走改革这条路的。中山大学等其他一些院校也都进行了改革,改革的趋势不可逆转。北京大学的改革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是积极的影响。这个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更加突出,北京大学应该在这方面起到带头的的作用。我也相信不光是北京大学,遇到相同问题院校,会一起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新浪观察: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相关专题:温故2003——新浪观察年终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