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卫生局元旦春节期间24小时受理市民投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8日05:22 北京青年报 | |
北京市各卫生部门从12月25日到明年2月5日共同开展专项卫生监督检查,市卫生局投诉举报中心和各区县卫生监督机构也将在元旦、春节期间24小时为市民提供投诉举报接待。市民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可投诉食品、生活饮用水等与公共卫生有关的事件。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举报,市、区县卫生防疫监督部门将及时赶赴现场。 北京首开公共卫生投诉举报系统只是今年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一个方面,相信 在城市医疗卫生水平逐步提高的同时,农村的初级卫生保健也提前实现阶段性目标,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逐步推进。北京实施十项措施,如每隔两公里建一所卫生服务站、建立农村大病统筹等,彻底改变现在京郊农民看不了病、看不起病的状况。 今年农民不仅看病能报销,而且在村里就能到连锁药店买到与城里一样的药。北京市农村药品供应网今年建立,京郊10个区县147个镇将在年内实现镇镇有药店,每个镇还至少要有3个以上开在村里的药品销售点。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买到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品。 以往有些人因为嫌医院“药太贵”,生病也不愿去看,而是自己买药吃。卫生部门为了让医院的药价降下来,今年继续对药品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共有13大类560个药品品种参加采购,采购范围覆盖了全市979家 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基本覆盖了所有临床常用药品。采购金额占临床药品金额的七成以上,这样做的直接效果就是药品价格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根据物价部门统计,今年北京药品价格平均降幅约为20%。 在医院药价逐步降低的同时,全市千余家药店的分布越来越能满足市民的需要,市民步行5至10分钟就能买到药。 以往哪怕只是普通的感冒,大家宁肯起大早、排长队,也要到大医院找专家看,使得大医院人挤人,小医院没人去。而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迅速发展,功能合理、方便群众,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以社区老人、妇女、儿童为重点服务对象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框架已初步建立。目前,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 率已达到100%,很多人已经从“小病社区看,大病找专家”中尝到了甜头。 与此同时,城市医疗急救网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急救机构、装备、队伍建设逐步加强,基本形成了以北京急救中心为主体,城区38个急救站点、郊区县10个急救分中心以及各二、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共同组成的全市紧急医疗救援网络。更新了120急救寻呼台和相关设备设施,合理配备医院急诊抢救力量,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提高了急诊抢救能力。 突如其来的疫情,加快了全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政府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建立健全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记者手记 2003年,对于这个城市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对于一个关注卫生系统的记者来说,则更是刻骨铭心。非典的到来,着实出乎意料。而非典之后,我们这座城市的卫生体系发生的变化之大则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人们战胜非典的过程,认识非典的过程,恰恰就是我们重新认识一个社会应该如何保持均衡发展的过程。 药店的服务开始有了精确的距离,每一个乡村都有了一个医院的规划,医疗门诊有了进一步确切的规定,药品的标准正在趋于统一,在城市里的民工开始注射防病疫苗…… 在这时候,人们更加注意讨论在发展中“人”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这个社会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层面,我们正在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发展新时期。 -年内大事 4月北京暴发非典疫情 6月24日北京“双解除” 9月《北京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案》公布 9月全市提前启动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监测,流感疫苗接种点从300个增加到427个 10月15日首次发布公共卫生信息 11月医疗机构首次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启动 11月全市21家大型集贸市场、超市和商场建立快速检测室,每日进行检测,确保市民吃上放心食品 12月药品零售企业预警管理机制启动 12月全市疾控系统、各医疗机构进入24小时监控状态 12月全市80万名外地来京务工人员,陆续接种由北京市政府免费提供的麻疹和流脑疫苗 -最有感触的记忆 急救网“撒”向农村 “以前只要接到从10个郊区县打来的急救电话,我心里就七上八下的,因为无论现场多远,120急救车都只能从位于前门西大街的北京急救中心出发,一路颠簸赶到现场。但今年各区县都建立了120急救分中心,在各区县医院待命的车辆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紧急处理。”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万立东已经在中心工作了十几年,他说直到今年120急救网成功地从城八区扩到10个郊区县后,他再接到郊区县的急救呼叫,心里才不发毛了。 万立东说,虽然早就有将急救网络向郊区县扩展的计划,可因为资金紧张一直没能实现。但随着北京经济的稳健发展,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其中就包括在各郊区县建立急救站。急救站就设在区、县医院,每个急救站至少有两辆急救车、8名大夫、8名护士和8名司机,全天待命。不久前在京哈高速路附近发生一起车祸,急救中心接到电话后,立即让距离最近的通州急救站派了4辆车赶往现场,仅过了20分钟,医生就已经开始实施抢救了。而如果像原来那样从城里派车赶到现场至少需要1个多小时。 万立东告诉记者,扩大急救网,缩短郊区县的急救半径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反过来说,当地经济发展了,才能在医疗救助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提高群众的健康生活水平。 戴菁菁 相关专题:广州新发现一例非典疑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