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救援队今天向记者讲述在伊朗灾区的5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2日16:43 北京晚报 | |
在圆满完成了为期5天的伊朗巴姆地震灾区紧急人道主义救援任务之后,昨天上午10点30分,中国国际救援队回到了北京。 快速出击的背后 兵贵神速。这次,中国国际救援队是到达伊朗震区的第一支亚洲救援队,也是最早 那么,中国国际救援队如此迅速的出击是怎样做到的?今天上午,记者采访了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救援司的尹光辉处长。据他介绍,平时中国国际救援队就备有几套救援方案,一旦地震发生,他们就会和当地中国使馆联系,密切关注当地灾情和震情,然后根据不同的灾情和震情进行人员和装置配置。尹处长说,国际救援队队伍组成的方式完全机动灵活。 人员和装置配置完成之后,国际救援队就等着国务院一声令下。命令一旦下达,中国国际救援队就会在民航、海关、边检、公安等几个部门的通力配合下,迅速通过一条单为他们开辟的快速通道,以最快的速度乘专机飞赴地震灾区。 救援圆满的标准 “患难见真情,你们工作得非常出色,伊朗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这是伊朗外交部主管国际事务的负责人对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由衷称赞。 这次伊朗地震的搜救行动,中国国际救援队虽然没有从废墟下找到生还者,但却帮助当地居民排查了22具遇难者遗体,并对当地受灾的情况进行了震后评估。 救援队队长徐德诗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作为一支国家救援队,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搜救生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地完成了救援任务。救援队队长徐德诗告诉记者说,国际上判断一支国际救援队行动是否圆满是以完成对生命迹象的侦察为标准的。秉承着这个标准,一到达地震现场,来自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队员们就直奔受灾最为严重的老城区开展搜救工作———第一阶段他们开展了搜索生命的工作,救援队利用各种仪器和搜救犬经过认真反复搜索后,确定了所检查的废墟中没有人。这样他们转向了第二阶段的工作:在圈定的一些灾区里进行了排查遇难者尸体的工作。 中国国际救援队做到了一个国际救援队所应该做的一切,发挥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救援队的工作是圆满的。 医疗救援的理念 今天上午,作为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的一名队员,来自武警总医院急诊外科的吴学杰医生终于可以歇上一天了。今天上午9时左右,记者联系到了在家休息的吴学杰,他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医疗队员眼中的伊朗巴姆大地震。 “太惨烈了”,这是巴姆大地震给吴学杰最强烈的感受。作为一名医生,吴学杰说,整个救援过程就是一个巡诊的过程。在灾区现场,经常有受外伤的当地居民主动向中国国际救援队求助,由于语言不同,大家只好用肢体语言来进行交流。对外伤迅速进行包扎,对内伤进行快速处理,吴学杰和其他医疗分队的队员们5天来都处于一种紧张的工作状态之中。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医疗分队的队员对这一点认识颇深。这样,医疗分队的队员们除了帮助搜救队员进行医疗救助之外,他们每天还增加了这样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对搜救队员进行卫生保障。搜救队员一从现场回来,医疗分队的队员都要对他们和搜救工具进行卫生洗消,以彻底切断传染病的传播渠道。 地震发生之后,最先到达现场的肯定是当地的人,那么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掌握简单的救助常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吴学杰说,每次中国国际救援队出征,都会在当地进行医学救助常识的普及,让当地居民掌握一定的救助技巧,以方便他们自救互救。“我们就是播种机,我们就是宣传队”,吴学杰这样告诉记者。 “以最快的速度抢救更多的生命”,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的救援理念。吴学杰说,这次中国国际救援队去伊朗巴姆救援充分体现了这种理念。 本报记者于建 实习生傅洋吴敏摄 相关专题:伊朗发生里氏6.3级地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