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民营企业发展要克服两大顽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2日19:39 新京报 | |
作者:闻一言 最近,在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一些知名企业的老总从各自企业的成功实践经验出发,都谈到了一点体会,要抛弃“小富即安”和“占地为王”的观念,走重组和兼并壮大之路。 日前,一位大型企业的老总面对民企来势凶猛的扩张欲提出了企业的“一口气”理论。即一个健康的企业,应该有自己足够的积累,这样每年增加,它必然是一个有希望的、有活力的企业,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企业都能应对。否则,“一口气”接不上来,企业就会陷入困境,国际上许多大的跨国公司都未能幸免。对于整体实力还不强的民营企业来说,要想真正健康地“做大”,必须眼盯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围绕自身弱点解决问题,而不能靠走捷径,“贪大求全”。(见《南京晨报》1月1日消息) 不可否认,我们不少私营企业主还存在着“宁做鸡头、不当凤尾”的小农思想,只是埋头经营自家的“两亩三分地”,既不考虑地区的整体发展,也不愿与其他企业联手发展。他们关心的是“怎样使企业离不开自己”,由此,许多中小资本很难联合成为大资本。固守“小富即安”和“占地为王”的观念,使企业之间缺少分工与合作,很难走重组和兼并壮大之路。 在我国私营企业发展中,也存在着与“小富即安”截然相反的另一种经营理念,即“贪大求全”。一些私营企业往往涉足许多关联度不大的领域,盲目走多元化经营之路,最终走向衰落。其根源在于“好大喜功”和“贪大求全”观念,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大而全”、“小而全”、“分散投资”和“重复建设”等观念有很大相似之处。 “小富即安”与“贪大求全”正是中国民营经济在发展所呈现出的两根软肋,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刚刚起步,无论从现有规模还是发展所必须的潜力都是需要保持清楚头脑来审时度势。门槛低了,领域宽了,投资的机会多了,面对有利的发展条件,民营企业该怎么走?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保持清醒,不能头脑发热。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20多年来,大的毕竟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还是小规模的。截至目前,全国有243万户民营企业,3000多万从业人员,平均每个企业不到13人,注册资本不足300万,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还是中小型甚至微型企业。 “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是极其有害的,“贪大求全”同样能够让私营企业陷入困境。在破除这两种阻碍私营企业发展顽症时,一方面要让私营企业尽快地溶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从自身存在的先天不足中看到私营企业要想发展,困守着“两亩三分地”观念就等于落后,等于私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重走自生自灭之路,重走前些年乡镇企业不尽快改制所造成的被动与落后之路。在推动私营企业向前发展中,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引进先进的运作方法和资产经营方法,通过规模经济参与国内及国际市场竞争;从扩大私营企业规模入手提高其竞争力,只有引导私营企业在经营企业的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小富即安”的落后思想观念,才能促进他们向现代企业靠拢,进而踏上健康发展之路。 另一方面在新一轮资产并购热朝中,对于那些充满着并购热情的民营企业在大量吃进国有资本的同时,引导私营企业既要理性地分折自己的实力,又要注重吸引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把“眼位”做好做实,千万不能把加快经济发展的良好预期押在一个空壳上,到头来只能重蹈国内少数大型民营企业因兼并战线过长、首尾难顾而遭受到破产倒闭的覆撤。从这一点看,私营企业主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灵活地选择企业的规模和经营方式。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