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博导不必教授当”的创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6日13:30 新京报 | |
作者:晏扬 从今年起,复旦大学物理系尚未评上教授,但学术水平已达到一定程度的副教授或讲师,也可以向博导资格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参加博士生导师的评选。而不适合培养博士生的教师,即使已经评上了“博导”,也必须暂停招收博士生(《文汇报》1月5日报道)。 按照我国目前的有关规定,只有教授(研究员)才有资格申请担任博士生导师,“博导”这个头衔也因此变成了荣誉的象征。复旦大学开“博导不必教授当”风气之先,笔者认为有如下积极意义: 第一,有利于缓解研究生师资短缺。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个高校都面临着研究生师资短缺问题,一名“硕导”带几十名研究生、一名“博导”带十几名研究生的情况相当普遍。将一些科研能力强的副教授和讲师充实到“博导”队伍,可以大大缓解研究生师资短缺现状。 第二,有利于优化博士生导师队伍。正因为目前研究生师资短缺,有些“博导”自感学校少不了他,便逐渐放松自我要求,继而沉湎于“博导”头衔中不思进取。让一些年轻有为的副教授和讲师担任博士生导师,将使得“博导”竞争机制得以真正确立和强化,进而优化“博导”队伍,提高“博导”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三,有利吸引人才,鼓励人才冒尖。其实在国外,不管是讲师、副教授还是教授,只要达到了一定科研水平就能担任博士生导师,选拔一些年轻有为的副教授、讲师当“博导”,充分体现了“惟才是举”的用人理念,打破了“论资排辈”的用人套路,将有利于吸引国外的优秀人才回国执教、搞科研,有利于促进年轻学者的成长,鼓励人才冒尖。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