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全面捕杀果子狸 “最后的晚餐”仍有人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6日15:35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 ![]() 执法人员连夜清查食肆酒楼 ![]() ![]() 从今天起禁吃果子狸等野生动物,昨夜记者调查了广州野味经营相对集中的番禺和新广从公路一带发现——— 本报记者许琛张齐 杜星 今天起,广东省全面禁食果子狸等野生动物。记者昨晚明查暗访,发现广州大多数 往南:接到通知再卖最后一晚 在番禺区大石路段,记者佯装食客走进富都美食中心。记者问:“有野味吗?”一服务小姐热情地介绍:“有啊,山猪38元一斤,果子狸98元一斤,还有白面狸。”“真的还是假的?”“当然是真的!要不您亲自去看看?”记者便跟着她去看货。走到门口,小姐吩咐一名杂工带我们去看。杂工没应声,反倒凑近小姐耳边,低声说了几句什么。小姐一愣,又紧张地点点头,接着转向记者:“没有果子狸了,白面狸也没了,吃点别的吧。”回到餐桌,记者表明身份,叫来了楼面部长,这位部长和服务小姐的口径立即大变。 记者来到因野味而出名的飘峰山庄,这里的推介更加热情,部长站在笼子前,将果子狸、七间狸、海狸等一一隆重推出,“论口感还是果子狸最好”。坐定后,知道记者的身份和来意,两名部长犹如被浇了一盆冷水,表情复杂。她们说,傍晚6时,山庄老总接到卫生部门通知,知道从6日开始禁食野生动物,老总指示,今天再卖最后一晚。她们介绍,这些野味一部分是从广州的野味市场进的,一部分是从上门推销的广西人手中买来的。 记者还随机采访了几桌食客,他们已经知道了这个禁令。一位在机关工作的中年人说,他和身边的朋友在非典之后几乎都没吃过野生动物了,对省政府这个禁令的评价是:“我们支持有科学依据的强制措施。” 记者将《羊城晚报》递给另一位食客,他指着《果子狸:非典冠状病毒主要载体》这一标题感慨地说,吃野生动物本来就是陋习,如今政府严肃对待这个问题,是对人民负责。 向北:有人偏爱那些爽口野味 新广从公路两边集中了名目繁多的“山庄”、“农庄”、“野味大酒楼”,原本多以野味为招揽生意的金字招牌,记者昨晚调查了路边十几家野味饭庄。 记者首先来到以经营蛇类和野味出名的“茶山庄”,一下车服务员便上前招呼。“有野味吗?”“什么都有,进里面看。”记者想点野味,服务人员一看记者背的鼓鼓的相机袋,立即表示没野味。“失望”的不只是记者,几位同时进来的食客一听说没有野味,连连摇头。他们说“远道而来”就为吃野味,他们并不认为吃这些动物有什么危险,他们中意吃这些爽口的野味。 记者又来到一家名为“知青第一村”的大型饭庄,门口悬着“野味第一村”的牌匾。记者入内看到,铁笼里装着种类繁多的禽兽,鸟类有猛男鸟、山鸡、白天鹅、鹧鸪等,兽类有野兔和黄狗。记者探问果子狸,服务员马上敏感起来:“自从非典之后,人们一提起果子狸就害怕,看到就不敢进门,更别说卖了。” 一位正在点菜的食客说,他并不打算点野味。因为果子狸是非典冠状病毒来源一说从去年就传得沸沸扬扬,从下达禁令到解禁,再到如今扑杀,证明了非典确实与野生动物有联系。但也有一位一连点了几种鸟类的食客认为,广东人向来认为吃野味大补,他不明白怎么什么都跟非典拉上了关系? 饭庄谭经理指着冷冷清清的场面告诉记者说,经过一场非典,人们对吃野味多少有所收敛。饭庄在非典风波中一年内两度关闭,生意大受打击。刚刚看了《羊城晚报》的报道,他敏感地预测,今后野生动物的经营将更加艰难。 相关专题:广州发现一例非典病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