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风筝杂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0日00:42 天津青年报 | |
名家十日谈 天津风筝杂谈 -崔锦 天津是风筝之乡。天津软膀风筝可以拆装折摺,具有独特风格。 清末,天津市场上出售的风筝大都是粗糙的大路货。米竹渲先生和家住仓门口的王先生、家住北门里的董先生一起研究改进扎制风筝的技艺。例如,市场上的风筝用纸捻扎结骨架,他们改用丝线,作品牢固、美观、轻巧。他们研制的软膀风筝,其躯干与首、尾、翅等部分可以拆开,放飞时再用翎毛管联结起来,便于保存。他们的风筝,其头部用纸浆扣模制成,主体感强;用绫或绢而不用高丽纸糊面,色彩浑厚,格调文雅,确立了天津风筝的独特风格。 清末到民国年间,天津的风筝作坊和艺人数不胜数。比较有名的有张七、张国瑞兄弟开设的“志乐斋”,李和曾、李和林开设的“志远斋”、王三开设的“志祥斋”,段宇樵开设的“唯心斋”以及帘子李、大李把、小李把、段景春、段德清、李云清、金万友等人。天津的风筝业形成百花争艳的局面。 对天津风筝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艺人是号称“风筝魏”的魏元泰。魏元泰(1872~1961),16岁时在“天福斋”扎彩铺跟师傅蒋韬学习扎彩,出师后在鼓楼东开设“长清斋”风筝铺。魏元泰进一步改进了天津折摺风筝的技术,他用锡(或铜)箍代替翎毛管衔接骨架,克服了翎毛管易被虫蚀和易损的缺点;他用榫接骨架的方法代替纸捻和丝线,既降低了成本,作品又美观、牢固。 1915年,魏元泰的作品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但是,有人说是获得金牌,有人说是获得银牌。为弄清孰是孰非,在翻阅该赛会有关资料后发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设大奖、名誉奖、金牌、银牌、铜牌,长清斋的11件作品获得了银牌。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