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民俗博物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0日23:42 天津青年报 | |
人们常用“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形容城市建筑风貌;在研究天津古今地名的嬗变沿革时,我们也可以概括出一句话:“街名是城市凝固的自传。” 因为从天津街名的历史演变中,可以使人领略中国近代史的风雨烟云,引发沧桑感,激发爱国情。天津大街小巷以“胡同”作通名的,约占街巷地名总数的60%以上。凡用“胡同”作通名的里巷,一般都比较狭窄,人口稠密,两侧多为平房。“胡同”并不仅限于直接 别看这成千上万条不起眼的小胡同,里边的学问大着哪!天津的胡同绝不仅仅是城市交通的脉络和平民百姓生活的场所,而是津沽历史文化演化的重要舞台,记载着近代历史风貌,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漫步在“斜阳草树,寻常巷陌”的胡同里,犹如浏览一座座洋溢着民俗风情的博物馆,烙下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印记,那些层出不穷的趣闻掌故,令人领略不禁。 胡同的形成和发展,在它的名称上也留下了沧桑痕迹和历史情怀。每条胡同一形成,人们自然要给它起个名字。当年胡同的命名是比较随意的,既不用请专家论证,也不必报批注册。新聚落一旦形成,三五家住户凑到一起,“我辈数人定则定矣”———狭小的就叫耳朵眼胡同;弯曲的就叫九道弯胡同;有棵大树,就叫大树胡同;对着水沟,就叫流水沟胡同;有一间白色的平房,就叫白房子胡同;地处河边,邻近摆渡,就叫摆渡口胡同;出门对着桥,就叫桥口胡同;毗邻窝棚,就叫窝棚胡同等。但是,这个地名一旦被多数人认可,叫开了,就成为人们交往、通信的标志。老天津卫胡同的名称从明清开始一直靠人们口头相传,至于用文字写成标牌挂在胡同口上,那是民国后的事儿了。 北门外大街的“耳朵眼胡同”宽仅2米,于场大街附近有个“六尺胡同”,也是标示胡同的宽度;而离它不远还有一条“百米胡同”,这是说胡同的长度了。至于以地形地势特点为胡同命名的更为多见,如葫芦罐胡同、弯尺胡同、口袋胡同、篓子胡同等。至于曲折拐弯的,就取名九曲胡同、六道弯胡同、五道弯胡同、三道弯胡同等。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