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浪评论专题 > 正文

经济观察报:反腐败终须由消除特权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9日18:32 经济观察报

  作者:邵颖波

  2004年中共中央召开的第一个最为重要的会议当属11日至13日的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具备政治敏感的人一定可以察觉到,今年的反腐败形势和去年雷声小雨点大的形势有所不同。去年一年,总共有14名省部级上的高官受到了法律的惩罚,其中包括三个省内一把手和两名高级法院的院长。去年最后一名受到惩办的安徽副省长王怀忠则成了中共历史上第
三个被处以极刑的省部级高官。

  在这次重要会议中,几乎所有研究反腐制度的专家都注意到了中共中央的一个新的转变,那就是提出了建立一个惩治和预防并重的体系目标。但是,更让普通百姓感到兴奋的应该是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一句话,那就是要在“新形势下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的极端重要性,要求全党同志紧密联系,加强和改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单就惩治和预防腐败这件事来说,“务实”的确是太重要了,不仅工作本身要扎实,而且要有明显的效果才行,尤其是在“新的形势”之下。

  新的形势是怎样的呢?在年末,中国各地的媒体差不多都作了相应的总结和分析。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开始全面作用于社会的发展,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在更多领域、更高层次上产生了新的需求。政治改革已经到了必须要跟上经济发展脚步的时刻。一方面,追求社会稳定成为更加普遍的民众心理;另一方面,社会结构变化引起的矛盾又日趋明显。除了社会各个阶层之间会产生新的矛盾和冲突,作为一个国家的两极,民众对于政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这种情势之下,公众对于反腐败的重要意义应该又有新的认识了:在眼前,这件事办得好,就可以成为避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的减压阀,反之,则会增加政府的压力。

  去年一年的反腐败工作在公众当中起到了相当好的作用,据中纪委组织的相关调查,公众对各项指标的满意度都有相当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信心的提高令人鼓舞,这当然是务实工作带来的结果。但是,大规模地惩办贪官有时候也给人带来错觉,以为贪官越反越多。前些年杀一个副省级干部可以造成全国性震动,而现在一年办了14个,却未激起更大的“震荡”,看来建立预防机制已成为了当务之急。

  但是预防要从何着手呢?当然还得从建立有制约的、科学合理的权力结构着手。这或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是方向总是不错的。因为不改变这个结构,就无法避免产生特权,而特权的产生则是腐败得以蔓延的前提。所以我们坚持认为,反腐败终须要从消除特权入手。

  特权,即特殊的、特别的权力。也就是受到较少、甚至有时根本不受任何制约的权力。这一点我们从关于“一把手权力”的讨论中已经得出了结论。那么什么是腐败呢﹖说到家,腐败就是和滥用职权相关的一切违反法律和道德的行为。这等令人愤怒的事情本不应发生,但是因为拥有特权,这样的事情就会发生。

  但是,反特权本身也并不简单,现实生活中的特权并非都是明确地标榜出来的。而像警察拘捕嫌疑人的权力、检察机关下达逮捕令的权力,这些权力虽也不容他人越俎代庖,但它是由法律赋予的,法律同时还规定了相应的条件,但并不属于我们所要反对的那种特权。我们所要反对的特权其实是一种“势”,因为相关的权力结构不够合理,使得掌握这些权力的人相互产生了联系,并在这个联系的过程中构成特殊的“权势”。“权势阶层”的恣意妄为正是目前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的焦点。

  我们可以看一下至今仍在争论不休的“宝马撞人案”。在这么广大的一个国家内,没有哪一天不会发生交通事故并且不死人的,为什么这起案件的影响就这么大?公众和舆论就这么不依不饶?归根结底,是因为普通民众想借助这件事渲泄他们对于特权阶层的极度不满。倘若这件事只是贵妇与农夫、宝马轿车与农用车之间的对抗,未必会有如此轰动,只因为增加了“苏秀文是某某官员的亲戚”这样一个传闻,就炸开了锅,人们因此而猜测这个女人“仗势欺人,草菅人命,故意压死农妇”。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很多,人们有此猜想,要求严查是很自然的,如果苏秀文原本无辜,结果成了“权势阶层”的替罪羊,那她也同样知道应该怪谁。

  要避免“权势”的形成,功夫当然就要下在掌握权力的人群上,好的消息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很快将向社会公布,我们对此应当抱有期望。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