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国资流失斩断窃国黑手 俄非国有化教训警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1日16:07 《环球》杂志 | |
国有资产必须从非竞争性领域中撤出,这已是国企改革走到现在必须迈出的一步,而其中股权改制也许是最好的方式。然而,在法制相对滞后的环境中,国有资产正在以“家族化”、“寄生公司”等形式被一部分人一点点吞噬。 中国国有资产的流失已经造成了的严重后果:标志社会贫富分化的基尼系数已赫然超过0.4的国际警戒水平。形势如此,我们该如何应对?俄罗斯的教训、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无疑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借鉴和启示。 2004年2月,《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即将施行,这是否意味着防止国资流失的“闸口”开始合拢?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但愿这句百姓怨言早点成为历史话语。 《环球》杂志记者/盛世良 俄罗斯1991年独立之初,从原苏联继承了1707万平方公里的富饶疆土、1.5亿无产者和23万个大多半死不活的国有企业。 怎么办?当时亲西方的俄罗斯领导认西方经济学家的主张为“西天梵音”,将全国固定资产估算为4.3万亿卢布,决定先对其中的35%实行非国有化。印了1.5亿张面值为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全体公民人手一张,可购买大中型企业股票,也可交给投资基金会当股东吃红利,或者出售变现。 按“私有化之父”丘拜斯的说法,每张证券值2辆小汽车,相当于1万多美元。于是乎,“莫要说我们一无所有”,1.5亿无产者在1992年7月变成了有产者。 转变所有制:44天+4年 俄罗斯人性子急,不论干什么,都是临阵磨枪,仓促上马。 当初有经济学家建议,让居民用银行存款对轻工业、食品工业和商业企业实行非国有化,既可消化大量无商品保障的“多余”货币,又能为国家卸掉中小企业这只沉重包袱。当局却情况不明决心大,仅用44天就制定了庞大的工业系统私有化规划。 多数老百姓对生意经素来一窍不通。别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和波塔宁这类机灵鬼就看准了时机,先做小生意,卖假酒,攒电脑,倒牛仔服,挖到“第一桶金”;再用小钱赚大钱,低价收购“私有化证券”,集中起来换国有企业股份。 到1994年底,通过“私有化证券”实施的第一阶段国企改造完成,11.26万个国有企业实现非国有化,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2%。 第二阶段非国有化随即启动,这次是用货币购买国企。到1996年底,改变所有制的国企已达12.46万个,占60%,其产值份额上升到72%。 这样,俄罗斯仅用4年时间就把约2/3的国民财富转移到私人手里。 在这“黄金时代”,有人花1000美元搜罗了一沓“私有化证券”,买了家机器厂,还有人用5万美元,对克里姆林宫附近一栋4000平方米的古建筑实行了“私有化”。被称为“新俄罗斯人”的新资产阶级新鲜出炉,个中翘楚就是别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和波塔宁等一度控制了原材料工业、金融业和传媒业的“七财阀”。 而原本无产的近1.5亿俄国人,依然像《国际歌》里唱的那样“一无所有”,有人甚至被骗子以假手续诓走了住房,流落街头。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国外常把非国有化误解为单一私有化。其实俄罗斯的非国有化企业是个颇为宽泛的概念,包括百分之百国股企业、国家控股或参股的股份公司、合资企业、合作社、职工集体企业、私有企业和个体企业。 头两阶段非国有化虽然打破了国家对所有制的垄断,但实现了非国有化的企业依然低效,而且还造成了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恶果。 俄当局在1997年开始的第三阶段,加强监督,实行“个案非国有化”:国家对企业资产根据法定资本、资产负债表和市场价格综合评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大企业名单,由政府根据国有资产委员会的提议批准,并报议会备案,然后逐个制订方案;首先把国有独资企业改组为百分之百国有股份公司,再拍卖或招标出售股份。 1997年和1998年出售大型企业国股后分别获得30亿和50亿美元收入,其中1/5进入国库。 国家也加强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对天然气工业公司和统一电力公司等国家参股的重要企业,国家通过董事会和总裁加强控制;对规模不大的重要企业,国家保留所谓的“黄金股份”。“黄金股份”虽只一股,但在企业经营方向、经营机制和股份增减等关键问题上给国家提供了否决权。 国家对非国有化严格设限:考虑到为农业提供种子、种畜和种禽的企业关系国计民生,这些企业严禁非国有化;考虑到包括炸药在内的弹药生产事关国家和人民安全,尽管军工企业可以非国有化,但弹药厂例外。 2001年俄通过了有关非国有化的第三部法律《国有资产和市政资产私有化法》,明确了国有经济的两种形式:生产战略性产品的国有独资企业以及由国家控股的电力、燃气、铁路等战略性开放型股份公司。 八条教训昭示后人 人们弄不明白,霍多尔科夫斯基挖石油数年即腰缠83亿美元,为什么?在孤儿院长大的阿布拉莫维奇不到37岁就坐拥57亿石油美元,能慷慨解囊1.5亿英镑买个英国足球俱乐部玩玩,为什么? 原来当局搞非国有化过于草率,让霍多尔科夫斯基们在石油企业私有化过程中,把地下油气资源也顺手牵羊给拿走了。在俄罗斯大公司的石油收入中,采油成本为16%,国家征税为24%,余下的60%居然全是利润!怪不得石油大亨能一夜暴富! 所以,俄罗斯非国有化的第一条教训就是,应明确规定矿藏等自然资源不得私有化,在油气工业中,可实行私有化的仅是采油炼油设备,占用油气田要付租金; 第二,俄罗斯最大的500家国有企业的实际价值不低于2000亿美元,但只卖了75亿美元,因此应对国有固定资产重新估价造册,避免低价出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国家应征收固定资产税; 第三,应规定国有资产的新主人有实施古迹和环境保护、社会保护(医疗、住房、基础设施、工资)的义务,不履行义务的将依法受到制裁,直至剥夺资产; 第四,科研所的智力基础是国家和全社会培育的,科研所私有化时新业主应向国家偿付“智力租金”; 第五,在大规模非国有化过程中要加强法治,据西方国家情报机关估计,俄罗斯国民经济的40%、400家银行、50家大公司均被与国际团伙有联系的俄犯罪组织控制; 第六,俄罗斯在非国有化过程中有2700亿到3600亿美元的资金外逃,现在已难以通过法律或行政手段追回,只能建立有西方大银行担保的匿名的国外投资银团,以吸引逃资进入银团,投资国内经济; 第七,要防止有战略意义的经济门类被外国控制,目前俄罗斯有色冶金企业股份的90%落入西方公司之手,黄金市场被罗思柴尔德国际银行家集团控制,金刚石市场被德比尔斯公司操纵; 第八,要防止外国情报机关在非国有化过程中浑水摸鱼,俄罗斯大量核心军工机密和国防工业专家流落西方,北约不得不设专业部门负责分析和利用从俄罗斯泄露出去的大量高新技术。 俄罗斯非国有化尽管毛病不少,但毕竟是国有企业改造的有效途径之一。俄经济持续回升4年,也可佐证国企改造的“后劲”。 相关链接: 俄罗斯“七财阀”指的是天然气工业公司总裁维亚希罗夫、卢克石油公司总裁阿列克佩罗夫、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阿尔法银行董事长弗里德曼、俄罗斯国际集团总裁波塔宁、“大桥”媒体集团总裁古辛斯基和首都储蓄银行总裁斯莫林斯基等。这七大佬加上统一电力公司总裁丘拜斯,基本上控制了国家的油气、动力、冶金业和金融业,并在一定程度上操纵了舆论。他们的身价大都超过10亿美元。 “七财阀”的发家之路,大都和国有资产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霍多尔科夫斯基控制的梅纳捷普银行1995年在抵押拍卖会上,以3.5亿美元的低价购买了尤科斯石油公司78%的股权(1997年,该公司的市值骤升为90亿美元)。为使对“尤科斯”的控制权更集中,霍多尔科夫斯基决定从国家手中赎买公司剩余的22%的股份,并对集团已经掌握的股份进行再分配。在1996年底进行虚假拍卖后,国家手中总共还剩下“尤科斯”0.1%的股份。“尤科斯公司是第一家俄罗斯私人公司”。 波塔宁仰仗曾在原苏联政府外贸部任高官的父亲的荫蔽,20世纪90年代曾设计了“贷款换股份”的国有资产出售计划,自己当然也亲自下手,结果“空手套白狼”便获得了世界上最大的镍矿企业俄罗斯Norilsk镍矿公司。 近年来,俄罗斯开始对寡头进行清洗,“侵吞国家财产”成为起诉罪名中的重要部分。2000年5月,俄总检察院以洗黑钱、侵吞国家财产和诈骗罪,起诉了别列佐夫斯基。2000年6月,俄总检察院指控古辛斯基侵吞国有资产并下令将其逮捕。俄当局随后又指控波塔宁等5名财阀侵吞国家财产或偷税。2003年7月,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得力助手、梅纳捷普集团总裁普拉顿·列别杰夫被警方拘捕被接受调查。他被指控在1994年的“阿帕季特”大型国营化肥企业私有化过程中,采取欺诈等手段鲸吞了该企业20%的股份,价值2.86亿美元。2003年10月,霍多尔科夫斯基被俄总检察院拘捕。俄总检察院指控他涉嫌巨额逃税和侵吞国家资产等7项罪名。 《环球》杂志供新浪独家采用,更多精彩文章请读《环球》杂志。 相关专题:《环球》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