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流失国宝 津门馆藏全揭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2日23:27 天津青年报 | |||||||||
何谓国宝?国宝的含义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的国宝,是指具有一定等级的文物。那么狭义的国宝概念又是怎样界定的呢?据天津艺术博物馆馆长陈卓介绍,目前天津艺术博物馆馆藏的这些故宫流失的文物以国家一级文物居多。从这个角度说,国宝应是指文物本身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含量比较高,同时又是目前馆藏或是传世非常少的文物。如古鼎流传至今仅有一件,那么,这件古鼎肯定是国宝。
本报记者张博 自本报连续刊登有关天津人寻宝、护宝的故事以来,许多读者致电本报,希望了解天津是否还有这些故宫流失出来的国宝。本报记者昨日采访天津艺术博物馆馆长陈卓以及该馆的有关工作人员后了解到,目前天津的博物馆里就收藏有当年从故宫散失出来的国宝。据陈馆长介绍,这批国宝主要来自于以下几种途径:溥仪带出宫后在天津地区出卖的、溥仪带到东北后又流失到天津的、当时宫里的王公大臣和太监偷运出宫的、解放初期天津一些著名收藏家将自己私人收藏捐献出来的、从民间收购来的等,其中的一部分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被送还到故宫博物院。 据有关专家估计,目前天津可能藏有故宫流失出来的国宝数十件,那么如何判定这些文物是否从故宫里流失出来的?以书画为例,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这些国宝上是否带有乾隆五玺,如果有,再辨别真伪。那么,一件宫中流失的宝贝就可以基本上确定身份了。据介绍,所谓“乾隆五玺”是指,钤盖“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三稀堂精鉴玺”、“宜子孙”。同时并钤盖该件书画储藏处所印,如“乾清宫鉴藏宝”、“养心殿鉴藏宝”等,俗称“殿座”,加在一起称“乾隆六玺”。 天津艺术博物馆目前收藏文物近4万件,主要为历代书法、绘画、陶瓷、铜器、玺印、砖瓦、石刻、碑帖、砚台、漆器、珐琅和竹、木、牙、石雕等各种珍品,并有二三十件从故宫流失出来的国宝。本报记者采访了艺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选择了从故宫流失出的十件珍宝向读者作一简介。 国宝1 -《濠梁秋水图卷》 此图描绘的是安徽凤阳地区濠水、濮水一带的风光特色,这幅画的画意出自《庄子·秋水》,画家运笔苍劲工整、笔锋刻露、墨气浓厚、气韵生动,人物神态刻画细致、衣纹简练,是典型的李唐画风。 李唐(约1049—————1130后,另一说约1070—————1150后),河阳三城人,字晞古,北宋徽宗朝任职翰林图画院。靖康之难后,中原纷乱,建炎年间(1127—————1130)李唐渡江至杭州,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重建画院又重入画院,授成忠郎,为画院待诏,赐金带。 国宝2-北宋《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卷》(第三十四纸本) 用楷书书写的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共334行,工整俊秀,是宋代写经的典范。 国宝3 -《水仙图卷》 此画布局疏密相间,土坡相连,小草点缀其间,和谐而统一。作者以线描勾勒花、叶,笔致细劲挺秀,再用淡墨渲染,分出阴阳向背,纷披穿插,层次分明,姿态如生,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赵孟坚,字子固,为宋朝宗室,宋理宗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中进士,官至朝散大夫,守严州。他善画水墨梅、竹、兰、水仙等,学扬无咎一派,其作品清而不凡,秀而雅淡,是南宋末年兼具贵族、士大夫、文人三重身份的著名画家。赵孟坚善画水墨梅、竹、兰、松、石、水仙等,其中以墨兰、白描水仙最精,给人以“清而不凡,秀而雅淡”之感。 国宝4 -钱选《花鸟图》 该图共分为三段,桃花翠鸟、牡丹、梅花,每段都有自题诗一首,此段为桃花翠鸟,钱选的《花鸟图》所画花鸟用笔尽劲,细洁而光润,设色淡雅清丽,精巧传神。他的临摹品技艺高超,已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钱选在元初与赵孟頫等称为“吴兴八俊”。他的绘画注入了文人画的笔法和意兴,表现出一种生拙之趣,自成一体。钱选字舜举,号玉潭,又号巽峰,别号清癯老人、川翁、习懒翁等,有习懒斋。浙江吴兴人。生于南宋理宗端平二年(即1235年),卒年不详,估计在1299年以后。南宋景定年间做乡贡进士。博学多艺,精音律之学,工诗,善书画。 钱选擅画人物、山水、花鸟、蔬果、鞍马等。特别善作折枝花木,是一位技法全面的画家。他的绘画继承前代传统,人物师法李公麟,山水学赵令穰、赵伯驹,花鸟师赵昌,其得意的绘画作品多赋诗在上。他的山水画,师古而不泥古,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山水画常以他居住的浮玉山和苕溪为题材,以设色画为多。钱选的花鸟画成就最高,是元代继承宋代设色工笔花鸟画这一派中的代表人物。 国宝5 -《溪山真赏图卷》 这幅画用笔工细简淡,设色清雅,构图平远,疏密有致,是难得的精品。 金润,上元(南京人),字静虚,擅长音律书画,绘画以山水见长,取法方从义。 国宝6 -《林榭煎茶图卷》 此图画面清新,用笔秀润,勾点结合,自然天成,是表现茶文化内容的经典之作。 文征明,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擅长诗文书画,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绘画上,师法沈周,典雅秀丽,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国宝7-《且听寒响图卷》 《且听寒响图卷》中的一丛杂树,主要塑造了两枝老树的形象,其一挺直,其一偃侧,互相呼应,它们虽然枝叶凋零,但却精神饱满,面对严寒,而刚强傲岸,就像画中的主人和客人一样。这种寓意和象征的手法,不管作者是有意或无意,而在艺术效果上是能使人产生类似联想的,把人的个性赋予无知的树木,便更加富有生命力了。 作者项圣谟(公元1597—1658年),字孔彰,号易庵、胥山樵,别号松涛散仙、存居士,浙江嘉兴人,收藏家项元汴之孙。擅画山水,笔意淳雅,设色明丽,初学文征明,还法宋人,而取韵于元代诸家,兼工花木竹石和人物,尤善画松,有“项松”之誉。论者谓其士气、作家兼备,后家贫,但不附权势,卖画自给。项圣谟喜欢画老树和高大乔木,看似笨拙,实则寓巧于拙。 国宝8-沈周《虎丘送客图轴》 此图为沈周为送别徐仲山所作,画面空旷苍然,笔墨精湛,点染之功卓绝,是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优秀代表作,也是沈周的经典制作。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画家。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性情敦厚、博学多才,长于文学,亦工诗画,善画山水、花卉、鸟兽、虫鱼,皆极神妙。常草草点缀,即得意趣。亦常题诗词于画上,当时人称他为“二绝先生”。画宗黄大疾、吴镇,自成一家笔法。亦工墨笔花鸟,和他的学生文征明并称为“吴派”两大家。又与文征明、唐寅、仇英称“明四家”。他每画一画,落笔点苔,绝不苟且。他能从多方面摹习古人,又加自己的创造,善用粗笔,圆润挺劲,厚重凝练。出入于宋元名家,创作态度极为慎重。 国宝9 -《唐英敬制款白釉观音》 此观音像是乾隆年间景德镇御窑督陶官唐英承乾隆旨意烧出的,背后刻有篆书“唐英敬制”四字款,传世近两件,另一件藏在故宫博物院,观音呈静坐态,通体白釉,釉面光滑细腻,整个塑像给人宁静庄严之感。 国宝10-清乾隆御赏款墨玉描金经文钵 钵内描金行书“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内底描金莲花,外口沿阴线刻描金之龙纹,腹部为描金七佛,间阴刻楷书经文,此钵造型工艺精湛,是难得的宫廷御用珍品。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