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著名摄影师作客新浪聊第47届新闻摄影比赛(实录)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6日16:09 新浪网 |
聊天结束后嘉宾合影。右起第一为王文澜、黄文、李全、邱焰、Steve Crisp、贾国荣。作者:陶震宇 [第47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一、二等奖作品] [二、三等奖作品] [中国摄影师参选作品] 导语:第47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评选结果已在北京时间2月13日晚公布。中国日报新闻图片网、中国摄影报同新浪网在评选结果揭晓后的16日(周一)上午10时联合邀请了,中国日报摄影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文澜,路透社亚洲区图片编辑、第47届WPP评委Steve Crisp,中新社前摄影部主任、第45届WPP获奖者贾国荣,中国摄影报副总编辑李全,武汉晚报图片总监兼摄影记者、第47届WPP获奖者邱焰,作客新浪,就本次比赛和新闻摄影话题与网友进行了交流。新华社著名摄影记者黄文特约主持了本次的网上聊天活动。 以下是聊天实录: 大家上午好! 主持人:现在嘉宾陆续到场,聊天推迟十分钟开始,请各位网友谅解,谢谢关注。 主持人:一切准备就绪,聊天马上开始。 黄文:各位在线的网友、在场的嘉宾,大家好!今天我们在新浪嘉宾聊天室聊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是关于刚刚公布的第47届荷赛和其他新闻摄影作品的话题,今天是由中国日报新闻图片网、中国摄影报、新浪网联合主持举办的,首先让我介绍一下在座的嘉宾,他们是中国日报摄影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文澜先生,路透社亚洲区图片编辑、第47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评委Steve Crisp先生,中国新闻社前任摄影部主任、第45届WPP获奖者贾国荣先生,中国摄影报副总编李全先生,我们今天还专门请到一位本届摄影比赛的获奖者《武汉晚报》图片总监兼摄影记者,也是我先前的同事,第47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奖者邱焰先生。 Steve Crisp:很高兴,我本人是一个摄影人,非常高兴和大家坐在一起进行聊天,WPP获奖结果已经公布几天了,大家看到获奖结果以后,无论是网友还是同行都有很多的评论,我想问一下在场的嘉宾,你们对这一次评出的获奖作品有什么样的看法? 王文澜:我的看法是顺其自然,这是很合理的,没有什么意外。 Steve Crisp:我觉得图片汇聚在一起非常的特殊,当你在整个评选过程里面,每一张每一张看图片,尤其按类来看,总的来说有点困难。当星期五比赛结果出来以后,我觉得真是令人印象非常的深刻。 黄文:李全先生所在《中国摄影报》致力于推广中国摄影作品和外国摄影的作品,新闻摄影很显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这次WPP摄影比赛的结果,你有什么看法? 李全:作为中国对荷赛比较感兴趣的,愿意参加荷赛的摄影师来讲,应该注意分类的变化和荷赛的发展,增加了一个新的类别,或者是一个热点,这样对我们参赛者来说,题材应该拓宽,对我们来讲这是作为一个开端。今后在题材方面希望有更多的类型。 黄文:说到体育,贾国荣先生就是因为体育作品得了奖。今年得奖的两位中国摄影师的作品向其他的题材和方式以及类别发展,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贾国荣:这一下突破中国摄影记者的记录,以前荷赛三、五年有一个中国获奖作品,今年最可喜的是突然有两个,再往后不只有两个,以后会越来越多,因为中国的新闻热点太多。 黄文:作为今年获奖的二位摄影师之一,邱焰原来是我们的同事,今年以《非典时期的婚礼》获得了日常生活的三等奖,当你得到获奖通知以后,你怎么得知获奖的结果。 邱焰:从新闻工作人员当中得到。 主持人:你得到获奖消息以后第一反应是什么? 邱焰:不敢相信。 黄文:为什么不敢相信呢? 邱焰:说实话,参加荷赛,我也有过几年。突然知道获奖,我没有思想准备。 黄文: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拍摄这张照片的过程和你为什么要选择这张照片去参赛? 邱焰:非典开始的时候,在四月中旬的时候弄得特别的厉害,一直到五月底稍微平静一点。在一个多月时间里面,我想,首先,我是武汉晚报的摄影记者,我记录我身边的生活,所以说从4月20号开始,我就背着相机每天去拍,其实我很想到病人旁边拍摄,由于条件不允许,我只能接着去拍摄跟日常生活有关的,特别是非典期间生活有关的,大概拍了上千张照片,在此之前还拍过一些街头有人晕倒过去的,当时以为是非典,有人过去帮忙,有人说有点发烧的时候,全部都退出去了,这个时候有些人心理特别的紧张。每天去拍照片,正好在路上碰到一对新人过马路,我看到以后觉得很有意思,就把它拍下来了。 黄文:因为今天是在线的聊天,我们也特别欢迎在线的网友对今天的话题提问。在提问之前,我想问Steve Crisp一个问题,今年有两位中国摄影师获得了WPP的摄影奖,你对此怎么看呢? Steve Crisp: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中国这次参赛的人数很多,大概有256个人,参赛人数方面仅次于美国。有这样的结果,非常的激动,中国应该感到很骄傲。相信在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里面获奖,人数还会更多。 新浪全球资深副总裁、新浪总编辑陈彤(中)会见来宾。左为中国摄影报副总编辑李全。作者:赵京 网友:荷赛的门槛究竟有多高呢? 黄文:这里有荷赛的评委和荷赛的获奖者,能否发表你的高论呢? Steve Crisp:的确是很难,想想一参赛就有六万三千多个参赛作品,要从其中得到奖项,的确是一个挑战。评委一共有九个,他们都来自摄影界的方方面面,有像我一样从通讯社来的,有杂志的图片编辑,比如《纽约人》,比如德国的《地理杂志》,还有摄影师,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环境,评选的过程是非常的激烈,你要说服一个人已经很不容易,你同时要说服9个评委,让他们都来给你一个奖项,那就难上加难了。 黄文:两位获奖者有没有什么高论? 邱焰:荷赛是中国摄影师希望去获奖的一方面。我觉得最近几年来,通过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中国对世界的了解,包括中国摄影协会同WPP开办了荷赛中国讲习班,我是里面的学员之一,和他们面对面交流之后,了解了他们评选的取向。我们应该学的东西是影像,其实说高不可攀,毫无疑问,好几位都获得了荷赛,也没有显得大家很神秘。 贾国荣:正像Steve Crisp先生说门槛很高,确实有很多专业的操作事项非常的难。一旦参与进去,尤其作为专业的摄影记者进去以后,也有他不难的地方,有一个新的规律,有一个形象性的语言,怎样表达、怎样适合国际潮流?过去我们太强调盲目的追求个人风格。现在要把个人的、综合的国际潮流结合在一起选择最佳点,中国的摄影师在这两年连续获奖,恰恰切入到荷赛在难度里面又找到比较容易的地方。像中国摄影师在日常生活、体育项目、文艺这类题材里面要发挥特长,只要下功夫,我觉得是容易突破的。 黄文:说完容易的题材,我们说一个难的。 网友:能不能请专家评点一下今年最佳奖的作品? 黄文:今年获得年度大奖摄影作品的是一位法国摄影师拍摄的《伊拉克人在战俘营安慰儿子》的作品。我们把评价的话语权首先交给Steve Crisp。 Steve Crisp:这张照片是几位评委一致同意当选最佳照片的。这张照片不是最佳反映战争的照片,但是就这张照片总的气氛来说,每个人看到这张照片都有恐惧的感觉,我当时在一个训练营的时候也戴着面罩,你什么都看不到,只能去安慰你自己的孩子,这是每个人看到都会从心理感到无助和害怕。这是一张彩色的照片,也比较新颖,对摄影师来说,基本上方方面面做得很到位,所以这是每一个摄影师努力的方向。 中外著名摄影师点评本届荷赛年度最佳新闻照片《伊拉克人在战俘营安慰儿子》。中国日报新闻图片网供图 黄文:这里有一位新浪网友评价说,震撼心灵,永远不要战争。也有网友从批评的角度,看了照片之后说看了照片以后觉得很郁闷,太消极了,缺乏美和善的一面。 王文澜:刚才Steve Crisp先生说荷赛评委一致推荐这张照片为最佳照片。我想换一拨评委的话,可能是另外一张照片,因为这是任何比赛的游戏规则。在我眼里,这可能不是今年的最佳图片。因为它的黑色面具让人没有一目了然,起码没有给我一个明白的展示,看起来不是一下子抓住你,可能获得最佳图片的会一下抓住我,因为它的位置决定了视角的位置。这样就说明一个问题,当我们每个人参加任何摄影比赛,首先都应该去极力地说服自己,说服自己的难度,当然要低于说服评委的难度。但是当你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这张照片当然有它的难度,你如果在说服自己的时候超过说服评委的难度,当然那张照片就是一张会说话的照片。我想这张照片应该是一张会说话的照片,可能在现有评委里面,它是最会说话的。我看其他的照片,可能话说得更精彩的也有。这说明比赛是相对的规则和标准,最佳图片也是相对的。所以,从网民的这些议论来看,引起争论,这是非常正常的,而且非常有意思。 网友:王文澜和李全老师,中国有没有类似荷赛的评选呢?我好象没有听说过。 李全:荷赛是国际性的新闻摄影评选,从这个意义来讲,中国来说没有。新闻摄影评选有中国的,有全国的,由于出于和国际接轨的设想,我们国家也设想搞一个华赛,类似于荷赛的情况。如果说国际性的评选,通过摄影协会,可能会组办一个国际性的摄协。 网友:中国摄影师获奖很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是文化的问题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 王文澜:我觉得中国摄影师拍摄水平,应该是不差的。获奖少,也有很多原因,但是原因来自各个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步、发展的过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荷赛中获奖。比如今年获热点新闻一等奖,是一位自由摄影师。这说明了在拿照相机的人当中,原来我们参加这类的比赛说是专业摄影记者,都是通讯社的、报刊的这些摄影记者。今天如果作为自由摄影师来获得一等奖,而且是热点新闻,我想这就比较说明了一个现象,就是摄影今后的发展趋势,我想跟互联网的发展、数码相机的进步有很大的关联,说明今后摄影师生存的状态会有很大变化,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自由摄影师会获奖。 黄文:我们看到很多的网友都向今年的摄影获奖者邱焰提出了问题。首先有一个网友祝贺你获得了今年荷赛的日常生活三等奖。同时有网友提出了一个尖锐问题,请问邱焰,你拍摄的照片是非典期间的婚纱照还是非典期间的婚礼? 邱焰:应该这样说,拍摄照片的标题不是我想出来的,是因为参加荷赛的时候没有标题。5月6号在街头看到一对新人穿结婚礼服,戴着口罩,穿过街头这样的场景,我觉得这是非典期间人们的一种生活,拍到这样一幅画面,按我来说应该是街头一景。但是,实际上有精神方面的意义。 贾国荣:应该是婚礼中的一部分是拍婚纱照。国外拍婚纱照经常是婚礼,中国要拍照,不一定是婚礼,是整个程序里面的一部分,整个大的概念上没有太大的异常。 网友:为什么荷赛获奖作品大多数是有灾难性的作品呢?是否只有灾难性的东西才能评为好作品呢? 主持人:我相信在座的几位新闻摄影者对这个最有发言权的了。 贾国荣:首先我很欣赏今年的最佳图片,这张图片和荷赛这几年,特别是这十年的最佳图片的宗旨是一脉相承,也就是说灾难性的题材是最受关注的题材。在这十年的最佳图片,首先有亲情关系、人情关系,丈夫死了,妻子悲伤,连续二年到三年获得最佳照片。还有母子两代关系的亲情,有像索马里的母亲埋葬她的孩子,特别是这三年,都是涉及到孩子,像2000年那么多苍老的手埋葬难民营的孩子,到去年伊朗的大地震,那么多大人、军警帮助在地震中受难的父亲,父亲和孩子在满腹铁丝网悲剧的环境里面怎样体现人情,而且今年最欣赏的地方,前两年是因为亲人去世了,心理的悲伤和创伤,已经是无法弥补的。今年我觉得尽管环境那么恶劣,铁丝网密布,像无形中间很多很灾难的悲剧性的因素在里面笼罩的时候,戴着面罩的父亲和孩子还在安慰,关键两个字也在安慰,尽管两个人谁也看不见谁,主要是看细节。父亲的一只手放在孩子的额头上,另外一只手,和孩子的两只小手捧在胸前,这种细节非常有人情味。就是说荷赛这一点,给我们的警示就是说这件事对孩子的影响是怎么样,就是我们的下一代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到这样的人生待遇,在给他们后来会有什么影响?从而引发对发动战争者和制造灾难者,包括天灾人祸对人的伤害,不仅是对现在的灾害,还有对未来会产生什么影响,这是最引人深思的地方,也是这张照片最成功、最有价值的地方。 网友:Steve Crisp先生,你认为中国摄影师、亚洲摄影师和西方摄影师在拍摄照片的时候有什么总体风格不同? Steve Crisp:我并不觉得有很大区别,当我们过了第一轮评选的时候,看的时候,中国的照片和外国的照片就题材来说虽然不同,但是从技巧方面并没有看出什么很大的差异。拍摄手法应该没有很大的不同。就相机拍摄器材来说,现在也没有很明显的区别,你看不出是哪种拍摄方法会比另一种拍摄方法会更先进或者更落后。所以,中国的摄影者不应该觉得比起西方摄影者来说有不足之处。一共有26个国家的摄影师拿到了奖项,有越南的摄影师,有中国的,还有俄罗斯的,这真的是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涉及的国家很多。 黄文:它形成了混合的风格,也使得荷赛获奖作品不是那么单一。我们谈了荷赛内容方面的问题,现在的问题能不能转向技术方面。 网友:王文澜先生,你现在还用数码相机吗?你觉得数码相机能替代胶片吗? 王文澜:我现在刚用数码相机,原来我一直用胶片。现在用胶片的情况非常的少,在什么情况下用呢?就是当我要用大底片,比如说120底片以上的这样的,去拍摄的时候才改用胶片相机,为什么呢?我觉得135标准底片完全可以用数码所代替。我想在新闻领域会逐步的取代胶片。但是在其他,比如广告、艺术,因为有胶片尺度的限制,当然数码马上也会赶上来。 黄文:今年数码照片特别的多,已经超过了八成是数码照片,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会不会造假?就是评委怎样判断一张照片是被造过假的,或者是真实的? Steve Crisp:评选之前,评委们先讨论照片有可能会造假的问题。在评选过程中,每张照片看得非常的仔细。就我们看的深度来说,这种现象还是会被我们看出来的。有一组照片是地下渠道的照片,他们觉得可能会造假,每张照片都弄大,看得很仔细,看有没有使用镜子去造假。我认为,摄影师如果拿了假的照片去参赛,这是非常愚蠢的行为。首先在评选的过程中就会被刷下来。评选的时候,对每一张照片都看得非常的仔细。摄影师万一真的得了奖,就算评选的时候大家不会发现,他得了奖以后,这张照片一发表,肯定会有人发现的。 黄文:还有一个网友,就摄影器材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几位嘉宾,中国专业新闻摄影师的装备,是否是现在的顶级装备呢? 李全:应该说中国专业摄影师的装备和国际水平是非常同步的。我觉得有些条件比较好的单位,已经在用莱卡这样的专业相机在拍新闻照片。从设备来讲,我们国家和国外基本没有什么不同。 黄文:问一下还在一线工作的摄影师,你们怎么看待你们的设备? 邱焰:现在我们大多用的是数码相机。刚刚发布的新产品,肯定不会马上买,会有一个过程。比如像我现在用佳能的1D,现在佳能又出来一款新的机型,目前我们报社还没有。 贾国荣:我认为中国专业的摄影记者的器材已经和国际上最好的已经一样了,而且在很多地方甚至比在荷赛获奖的一些摄影师的器材还要好。三年之前在阿姆斯特丹参加荷赛讨论会的时候,我带了一台数码相机,在现场用的摄影器材,现场除了通讯社以外还有很多国家没有使用这个。我在巴黎拍摄大概七天时间,我发现我用这么好的相机在街上拍摄的时候,在街上发现和我同类拿这样照相机的人很少,所以我要注意照相机安全的问题。 网友:荷赛和普利策新闻奖的摄影作品,哪一个代表世界最高顶级的作品呢? Steve Crisp:我们在这并不是说要举行一场比赛,荷赛和普利策都是非常具有权威性的,我相信荷赛更全球性。因为普利策有一个规定,必须在美国的报纸或者杂志上发表过才能参赛。所以荷赛对于摄影师来说,应该是更容易参加一些。但是再次强调,我们并不是说要像下象棋一样,一定要打出输赢来。 网友:李全先生,摄影如何走向百姓化? 李全:摄影实际上已经在走向百姓化。摄影要有它的物质基础,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非常的快,相机水平越来越高。拿起照相机拍摄的过程中有很多很好的选择性,所以百姓化就是普遍性,这个问题事实上已经形成了。 网友:请问成为真正的专业新闻摄影师,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呢?另外作为优秀的摄影师或者摄影记者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王文澜:我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也没有上过大学,插过队,当过工人,当过兵,后来到了报社,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使我成为专业的摄影师。在现在恐怕就不行了,因为现在有培养摄影记者的很多摇篮,很多大专院校,他们的毕业学生只有极少数才能到新闻摄影的专业岗位,所以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所以,要走这一条路,难度是非常大的。我想今年获奖作者,卢广提供了一条比较现实的道路,自由摄影师同时能达到专业的水平,也能够攀登高峰,所以道路是多种多样的。 贾国荣:这几年最成功的摄影记者,首先把摄影事业和他个人的命运、感情,跟他很多人生观、世界观是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此他可能会去拼命,甚至比别人更多努力的去拍、去做。首先是和他的命运有关系。第二点,刚才提到器材优劣问题,这只是重要的一方面,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因为采访的软环境和围绕照相机之外的很多功夫是照片成功非常不可缺少的,包括国际上那么多突发事件、非突发事件等等的采访,比如去年美伊战争,成千上万的摄影记者在那里拍照片,但今年获奖的很少。有些摄影照片有的人拍得好,有的人拍得不好。不仅是相机的问题,也有采访的条件,由于经济条件或者其他的采访的条件限制了他根本到不了现场,本届荷赛的最佳照片就是一个例子,作者可能不在最热的现场,但是我在另外一个新闻现场里面发现了一个最有价值、最有人情味的一个镜头,从平凡当中发现最不平凡,这可能都是我们需要练的一个最好的基本功。 邱焰:我认为新闻记者本身是一个职业,由于职业分工不同。我认为当一个新闻摄影记者,说实话,我也是从业余到专业,我也没有专门去学新闻摄影专业。首先是从爱好,关注这个东西,有意识的去了解这个东西,这可能是成为新闻摄影记者的可能性比较大。在新闻摄影的行业里面,目的也不是为了获奖,是为了工作,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另外,真正好的作品或者好的摄影师,勤奋加天分是很重要的。 黄文:Steve Crisp,你在这里是唯一一个图片编辑,你认为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摄影师呢? Steve Crisp:我以前担任过摄影记者,我在英国也接受过一些摄影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作为一个好的摄影师,首先要有视角能力,首先要能看到一张照片,这是任何教育比不过的。也许你受到很多摄影方面的教育、很多培训,但是没有视角的能力,你不知道哪个画面能出一张好的照片,你读过再多的书也是没有用的。当然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是一个很有天赋的,视角感很好的人,会容易成为一名好的摄影师。 网友:请问什么样的照片能够吸引评委们的注意,让他们感兴趣呢?假如把荷赛的参赛作品让中国评委评一次,结果会怎样呢? Steve Crisp:相对于图片本身的内容来说,我觉得题材是很重要,比如伊拉克就是一个很好的题材,这次我们也收到很多伊拉克题材的照片,但是有些照片相比另外一些照片,没有那么大的视觉冲击力。另外,照片都是归类来进行评选的,有很多类别,像一等奖,有很多类别的一等奖就不是伊拉克题材。就比如突发性新闻、一等奖就不是伊拉克的题材。所以得奖的因素是很多的,题材并不是唯一的因素。 黄文:李全老师,假设一下,你是一个荷赛的评委,或者把荷赛的参展作品放到中国来,你是评委之一,你认为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李全:这位网友提问题提得非常的有意思,如果他是一个业余发烧友的话,他可能在今后摄影方面会有很大的水平。如果是专业的摄影师的话,他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应该讲,荷赛是国际性题材综合的结果,任何比赛都是综合各方面的战略标准,是一个折中的结果。在荷赛评选当中也出现一些情况,除了由于国度的不同,意识形态标准不同,更主要的是对影像表现力不同,在这点,应该说各国的摄影师的标准都是不同的。 王文澜:放在中国评,让中国评委评,获奖的就不只两位。 贾国荣:荷赛获奖作品关注的题材,注意两点,一点是荷赛的题材要具有自由返超力的精神,比如像伊拉克战争,那么多战地记者拍了那么多优秀照片,但这次获奖的很少,这和荷赛评选的宗旨有点不一样。第二,比如体育题材,我们日常体育报道的百分之七八十,绝大多数体育明星们、冠军们怎么怎么样,但是荷赛获奖里面,体育题材占很少,一年可能只有一幅,绝大部分是普通体育爱好者、运动员的那种拼搏精神,恰恰不是追星族。 第二点,画面的创新感,大家注意看一下,像伊拉克的街头咖啡馆、刚才画面那张悉尼的海滩,他鼓励摄影师要有一种创新的感觉打破过去的影像感,但是我有时候还是要批评荷赛有个别题材还有传统的观念,比如容易得奖的芭蕾舞题材,体操题材、海上运动题材,这已经一而再再而三的获奖了,特别像中国体操运动员和小运动员刻苦训练的题材,我看了荷赛的年鉴,已经有四届到五届连续获奖,而且影像上没有什么新的突破,就是表现小运动员的刻苦,这也有它不足的地方。 Steve Crisp:我想跟中国的摄影师说一下类别的问题,像很多新闻性类别,比如一般新闻、突发新闻和体育的题材都是非常国际性的,我不知道中国摄影师参加这种题材的确切数目,但是我相信不会是特别的多。 黄文:我们现在把提问的机会留给在场的摄影朋友,我们给大家两个机会,有什么问题可以向各位嘉宾提出来。 如果没有的话,我有一个问题,让我作为在场观众提一个问题,然后把提问的机会让给你们。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曾经和荷赛的工作人员、其他的一些外国新闻机构的同行在一起做过一次交流,曾经有一位外国通讯社的高级工作人员抱怨,在荷赛的获奖作品当中,通讯社记者拍摄的得奖作品特别的少,而在今年的获奖作品当中,年度大奖是美联社的摄影作品,路透社也有好几幅作品获得了各种不同的奖项,Steve Crisp先生怎么看呢? Steve Crisp:以前通讯社的摄影师要出去拍照片,因为要赶时间,把照片发回总社,给那些顾客使用的话,他们又要抢时间,又要抢新闻。每次总要带非常多的器具去,非常的重。留给他们怎样好好构思、怎么拍照片,怎么尽量展示一组照片或者一幅照片的时间和空间并不是很大,他们的任务非常的繁重,比自由摄影师、杂志派出的摄影师来说,自由度怎么去发挥,自己的潜力不是很大。现在科技也发展了,用卫星传送就可以送照片,很多时间就可以省下来了。我在路透社工作期间,也吸引了非常多的摄影师来加入路透社,也可以从这次得奖的情况反映出来。 黄文:我补充一下,刚才Steve Crisp还说了一个细节,说他当摄影记者的时候是用滚桶式的传真机,要想传一张彩色照片,要花45分钟时间,如果运气好的话。现在由于技术上的解放,使得更多的摄影师可以更多的投入到拍摄的过程中去,也吸引了更多、更好的摄影师做通讯社的摄影记者。 黄文:请在场网友提一个问题。 现场听众提问:在这次参展作品当中我看两幅照片,一幅是卢广拍摄的《艾滋病村》的照片,还有一幅是近期的《少林高僧》的照片,Steve Crisp先生如何看待这两幅照片,在你评选的时候,你觉得哪一幅更为震撼呢?最让你注意到的是什么呢? Steve Crisp:实际上这两组照片是风格完全不同的,他们不好同日而语,不好做直接的比较。我参加了浏览二万幅参赛作品的一个评委,在我看到的作品当中没有看到《少林高僧》的照片,这组照片没有进入比赛的第二轮。 网友:一系列的国际奖项对于促进中国的图片市场是否有作用呢? 贾国荣:这肯定有作用,国际潮流市场的取向是什么?有一个参照物。我相信荷赛的评委,它的组织公正性不会受到太大的怀疑,我们应该尊重评委评选出来的价值取向作为参照。我们的欣赏水平、拍摄水平以及市场认识什么样的价值高,我认为国际上的奖项越多就会越好。 李全:图片市场的发育是综合性的,需要方方面面的机制来共同托起,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摄影界,应该是有促进作用。我想讲的就是获奖作品不仅仅是拍出来的,同时也是评出来的,而且还是编出来的。这次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就是我们两件获奖作品都是经过图片编辑协助,用图片编辑弄出来的。另外,所谓获奖作品是评委评出来的,它的意义在于,它是和国际评委的评价标准相吻合的,这样才能够获奖。越来越多的人来参与,对于了解国际摄影的标准,从而进一步促进摄影市场的发育,应该有各方面的因素。 黄文:非典的照片,这次肯定不只一个摄影师送了非典的作品。有一个摄影师选送了一组在非典病房里面拍摄的照片,这幅照片大家也公认拍得非常的好,但是最后没有被选中,而是选了一张新人过马路的照片呢? Steve Crisp:具体我没有看到那组照片,也不能怎么说。这跟参赛进入哪一个类别来进行评选也有很大的关系。我是从看完六万多张照片之后选进的二万多张照片,在评选过程当中,每一个评委有自己的意见,他们也会争吵,哪一张照片好,哪一张照片更好,经常会有一些争论。如果让另外一位评委选照片的话,也许结果又会不一样,这很难说,没有什么特别意外的。 黄文:聊天室经过这么长时间,大家网上和现场的聊天就要接近尾声了,留下最后三分钟,留给各位嘉宾提出最后一个问题,也是网友的问题,作为一个摄影人,你们如何在摄影当中获得乐趣? 贾国荣:摄影人的喜怒哀乐和全体社会人的喜怒哀乐是同样的,是同样的感受。我们的感受和镜头的感受是一样的,是共同的感受。 邱焰:我觉得拍照片,自己看照片,被社会认可。 王文澜:按快门是一种释放过程。就像呼吸一样,对我来讲,拿照相机拍照片,是一个呼吸过程,当然非常的快乐。 李全: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我每次按一下快门,就能感受到快乐。 Steve Crisp:我跟李全的看法不一样,我是图片编辑,我只看重结果,不看重过程。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摄影师看到了拍摄的过程,也看到了拍摄的结果,从中得到了乐趣。我们得到的乐趣就是路透社的图片能用在第一版上的大图片,这是我的乐趣。 贾国荣:这个问题反过来问一下黄文看法是怎样? 黄文:对我来说,过程有乐趣,结果也有乐趣,因为我曾经做过摄影记者,也做过图片编辑。 黄文:非常感谢各位嘉宾来到新浪嘉宾聊天室参加第47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结果的讨论,也非常高兴能在网上和现场和这么多的网友、摄影界的朋友聊天,谢谢大家,再见。 相关专题:2004第47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