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甘肃两省国宝《四库全书》争夺战20年备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7日02:38 华商晨报 | |||||||||
文溯阁 文溯阁 《四库全书》北京攻略一触即发 辽宁甘肃两省国宝争夺战20年备忘 2004年2月14日,一个颇为浪漫的日子。 沈阳故宫文溯阁,一座历经300多年的藏书楼,孤独地矗立在北国的冰天雪地中,等待着寄居外乡的主人--《四库全书》--回家。
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上的一座普通楼房里,40多岁的孙淑君坐在轮椅上,面色凝重,做为全国人大代表,半个月后,她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提交关于文溯阁《四库全书》返还沈阳的建议。这是孙淑君第二次为此做出的努力--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协调甘肃省政府尽快将《四库全书》返还沈阳。 届时,甘肃与辽宁,两个相距甚远的省份,将再次为《四库全书》的保存归属上演上场“争夺战”。 藏宝:文溯阁《四库全书》辗转抵甘 文溯阁《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皇帝留给沈阳、乃至整个中国的一个"奇迹",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前后耗时15年、动用4400余人才编撰完成。此后乾隆帝在全国修建7座藏书楼收藏此书,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就是其中之一。 此后,文溯阁《四库全书》的“经历”颇具传奇性。1914年,沈阳故宫文溯阁的《四库全书》被运到北京,此举在当时引起了辽沈地区有关人士的不满。1925年,张学良将军曾亲自出面进行交涉,使文溯阁《四库全书》得以回归故里贮于原库,并刻《四库全书运复记》碑以记其事。 从成书至1949年建国近200年间,其他六阁所藏《四库全书》因各种原因而大多散失,仅有沈阳故宫文溯阁仍然"书阁合一"完整保存着。 但这种"书阁合一"在1966年10月却起了变化,当时中苏关系开始紧张,当时的“辽宁省革命委员会”考虑到战事对四库全书可能造成的危害,便请示中央采取有关措施对书籍进行妥善保护,中央经慎重研究后作出决定:将《四库全书》调由甘肃省保存。 辽宁省图书馆原副馆长韩锡铎,对于文溯阁《四库全书》移交至甘肃时的情景记忆犹新,"舍不得呀,这是国宝,平时大家都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保管这部书籍……" 据韩锡铎介绍,在文溯阁《四库全书》运出之前,辽宁省图书馆的职工花费了1个月时间对书籍进行清点和保养,"我们当时是逐函、逐册、逐页地进行清理,书籍上面的水迹、斑点、破损等情况都详细记录在了清点卡片上,凡发现有破损处均作了修补。还整理出了一个完整的《文溯阁四库全书检查纪要》,后来一并交给了甘肃省图书馆"。 就这样,文溯阁《四库全书》踏上了它的西行之路,在辗转一个星期时间,行程近3000公里后,于1966年10月底到达甘肃。当时谁也没有料想到,这次具有保护性质的远行会给几十年后的保存归属问题埋下深深的“隐患”。 索宝:期盼近20年的“回归”路 文溯阁《四库全书》到达甘肃后,当地相关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国宝得到了最妥善的保存。 到了20世纪80年代,辽宁省有关方面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向甘肃省表示希望返还文溯阁《四库全书》的愿望。从这个时候起,国宝的回家之路走了近20年——————— 1987年,韩锡铎在参加辽宁省政协会议时,率先提出《四库全书》应该"回归"沈阳的提案。辽宁省漫漫"索宝"之路由此拉开。没过不久,韩锡铎得到了文化厅"回归条件尚不成熟"的答复。于是,辽甘第一次“争夺战”就此终结。 1992年,辽宁省图书馆新馆陆续投入使用后,辽宁省各界关于《四库全书》回沈的呼声又浮出水面。 1997年,辽宁省图书馆专门修建现代化库房,"目的就是为了存放《四库全书》,现代化库房于2001年通过了相关专家的检查,可以投入使用。"韩锡铎说,"万事具备,只是'国宝回家'还遥遥无期。" 辽宁省文化厅遂将此事上报国家文化部,请求协调解决国宝回沈问题。 没过多久,国家文化部成立专家调查组,对辽宁和甘肃两省做出综合性考核,最后得出结论:《四库全书》适合回到辽宁。2000年4月,国家文化部向国务院报送了有关请示,认为应"根据文物物归原主"的原则,将文溯阁《四库全书》运回沈阳,仍由辽宁省图书馆保管。至于甘肃省30多年保管《四库全书》所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辽宁省要给与一定的经济补偿。 2000年5月6日,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文化部请示文件上就《四库全书》归属问题作出批示,"同意所提意见,关键是辽宁要解决好有效而科学的保管条件"。 可直到今天,文溯阁《四库全书》却还静静地躺在甘肃。"国宝仍未被归还辽宁。"全国人大代表孙淑君说。 为此,韩锡铎曾私下里与甘肃省图书馆的一些同志进行了交流,得到的答案是:80年代时甘肃省图书馆确曾做了归还的准备的,只是当时上级管理部门始终没同意。 "国家早就下达了相关法规,部门领导的意见总不能大于法规吧?"孙淑君针锋相对。孙淑君解释说:"在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的《国家文物保护法》中,对借用文物的最长期限已经作出了说明,'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年'。《四库全书》回归辽宁是落实国家法规,辽宁的做法有理又有据……" 辽宁:誓要国宝回家 2003年3月,孙淑君带着"关于沈阳故宫文溯阁所藏国家珍贵文物《四库全书》归还辽宁沈阳"的建议进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达希望"国宝回家"的愿望。 "虽然文化部对辽甘两省进行了协调,然而国宝回归问题仍然没有实质性进展。"孙淑君说。 两方的交涉整整持续了1年,"《四库全书》回家"的问题仍无着落,365天后,终点再度成为原点,2004年即将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这一问题将重新被提出。 "这次绝不能再拖下去了,听说甘肃方面已建立了新的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楼,'国宝回家'的希望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小!"沈阳市文化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这样对记者说。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赴京前,全国政协委员、沈阳市政协主席赵金城在全国政协委员座谈会上表示,《四库全书》归还沈阳提案仍将继续递交全国政协会议,呼吁国家有关部门结合沈阳"一宫两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情况,使《四库全书》早日"完璧归沈”。 "文溯阁《四库全书》是沈阳市的'镇市之宝',是我们这座城市的骄傲,沈阳市不能没有它……在这次全国人代会上,我愿意与孙淑君联名提交这份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吴丽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比如古都西安,假如没有兵马俑,没有大雁塔,没有半坡遗址等文化古迹,那它充其量只是一个钢筋水泥的'丛林'罢了,"沈阳市政协委员于文政说道:"今年是清军入关360周年,'一宫两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在这一年揭晓。'一宫两陵'是中华之宝,《四库全书》则是'宝中之宝',倘若它能在今年回沈,实在是沈阳的一大幸事,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 甘肃:谁也没有权利擅动《四库全书》 面对辽宁为"索宝"所作出的努力,陷入"《四库全书》是否应该回家"旋涡中的甘肃方面迅速作出回应,"《四库全书》已经在甘肃保管了38年,从保护文物角度,还是留在甘肃为好……" 于是,一场国宝争夺战在两省之间展开…… 今年2月13日,甘肃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处长梁世俊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在《四库全书》归属问题上,他的态度非常坚决:《四库全书》根本就不存在"是否应该回家"这样一个问题,《四库全书》本身属于国家,属于中华民族,他不归属于辽宁省,也不归属于甘肃省,它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甘肃省现在能够代表国家保管《四库全书》。 对于四库全书当初是从辽宁运来一事,梁世俊处长认为,这是国家文化部和国务院为了更好地保管《四库全书》而作出的决定:"当初周总理亲自作了批示,因此,如果硬要谈论什么'《四库全书》回家',这也应该由国家文化部和国务院重新批示,否则谁也没有权利擅动《四库全书》"。 目前正在保管文溯阁《四库全书》的甘肃省图书馆书记孟繁新表示,《四库全书》留在甘肃省,只会对它的保管更有利。他的论据是:甘肃方面有近40年保管《四库全书》的经验。 "《四库全书》不同于一般书籍,我们在保管时配备了高层次的专门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如果突然换一批人管理《四库全书》,他们极可能因经验不足而使书籍遭到损害……" 孟繁新的第二个论据是甘肃的气候,他说:"甘肃省气候干燥,有利于古籍的保存。根据国家文物局专业人士的鉴定,《四库全书》保留在甘肃省的40余年间,书籍上面的黄斑有减少的迹象"。 孟繁新的第三个论据是即将投入使用的甘肃"文溯阁"。他介绍说:"这座'文溯阁'共耗资3000万元,它将为《四库全书》提供一个新家"。 甘肃省文物局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认为,关于《四库全书》是否应该回家这个问题,最后还应该由国家文化部进行协调,"不过甘肃已经保管了近40年,甘肃现在就是《四库全书》的家"。 调查。视角 1文物回家,一个全国性的话题 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图书馆处处长张晓平表示,国家文化部针对文溯阁《四库全书》由哪一个省保管的问题一直在做协调,"其实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把书籍保管好,因此不要因为这个问题而伤了两家的和气"。张晓平说,现在各个城市都更加注重本身的文化底蕴,都在争打文化牌,这对于整个中华民族将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对于文溯阁《四库全书》是否应该“回家”这一问题,除辽宁与甘肃之外,全国其他各省也存在不同看法。 北京圆明园管理处文史科工作人员吴凤春:辽宁方面想要使文溯阁《四库全书》回家,这件事操作起来将会非常艰难。除了要搞好两省之间的协调工作外,国家文化部门的批示也非常重要。毕竟在人家那里保管了近40年,存在感情呀!不过,圆明园方面会全力支持辽宁方面的'《四库全书》回家'行动,因为圆明园也有好多文物流失在世界各地,如果辽宁方面成功了,对于圆明园方面也是一个借鉴,这将有助于圆明园收回散落在外的文物! 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局文物科科长张守义:赞同辽宁方面收回《四库全书》,曾经保管过《四库全书》的避暑山庄文津阁现在也空着,它仅仅成了一个旅游景点。 2它就是我们城市的根基命脉 对于辽宁省与甘肃省《四库全书》之争这一现象的分析,记者专程采访了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高凯征教授。 高凯征教授: 《四库全书》是中国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儒家文化与其他文化有机结合的一个最好体现,在全球化的今天,对于我们当代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文化传承方面,文字资料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它是不可再生的,是全人类的精神食粮。 文溯阁藏《四库全书》是我们这座城市的瑰宝,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我们城市的根基命脉。在这个每一个人都倍感漂流之苦的社会里,人人都渴望寻找到自己在文化上的根基。我们的城市,也是富有生命的,它显然也不愿成为脱离"根基"的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打"文化牌",说到根本上,就是每一个城市都不愿脱离自己的根本,都不愿舍弃自己的过去。 文化就是一个城市的生命线。在一般人看来,好像城市与文化是二元的,实则不是,它们是一元的,文化兴则城市兴,文化衰则城市衰。虽然文化的交流是相互的,但我觉得在更大程度上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征服了世界。中华文化的亲和力是举世公认的,唐朝的"回鹘衣衫回鹘马"就是一次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大融合。《四库全书》是中华文化精深大气的根本体现,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居住的这个城市的文化符号。本报记者许爱云穆云平何骞 新闻。延伸 “文化”归属之争知多少 1。云南,四川香格里拉之争 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西尔顿在长篇消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展现了位于中国西部的一块神奇土地,这里雪峰壁立,庙宇深邃,湖如明镜,草甸上牛羊成群,这里是“香格里拉”。 1995年,云南迪庆州率先打起了“香格里拉”牌,一时间,这块昔日宁静的高原游客纷至,财源滚滚,后来四川的稻城、乡城、德荣也组织大批专家和学者前去考察,证明自己也是传说中的“香格里拉” 于是‘香格里拉’斗法开始,6年后才沉埃落定。 2001年12月17日,国家民政部致函云南省政府: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中甸是迪庆州的中心城市)。云南省旅游局一位负责人在获知此消息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又赶在了四川的前面” 2002年1月7日,这一消息正式公布后,在邻省四川引起的却是另外一种反应,当地一家媒体报道称:“香格里拉县的痛失,又为四川旅游业上了生动的一课。” 2。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之间关于诸葛亮归属的争夺战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状态。 3。夜郎国的归属之地到底是在湖南还是贵州,也打得一塌糊涂。 4。目前有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山东济宁等十几个城市在争夺梁祝的故乡。 《四库全书》之“来历” 沈阳故宫文溯阁所藏的《四库全书》始编撰于清乾隆三十七年正月(1772年),当时乾隆帝派三位皇子和数位军机大臣来主持修订这套书,仅总裁官就达到了16人,刘统勋、于敏中、和绅等人皆在其列,最终参加这一浩大工程的人员多达4400多人,其中360余位学者参加了校订和撰写提要工作。该书修订成后,经考试而录用各地落第举子3800余名以工笔小楷缮写了七部,分藏于北京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宁波天一阁、承德文津阁、沈阳文溯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等七处,从编撰开始到最后一部缮写完毕前后共用了15年。 修成的《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全书著录书籍3461种,7.9万卷。全书订成3.6万余册,221万多页,9亿多字,分装在6600余只楠木盒中。 从成书至1949年建国近200年间,其它六阁所藏《四库全书》因各种原因而大多散失,仅有沈阳故宫文溯阁仍然"书阁合一"地完整地保存于世。 | |||||||||